「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师父为他取了个法号叫“慧光”
接上文:
不知不觉两年时间过去了,姬光又随师父到附近的永穆寺禀受了具足大戒。
与沙弥或沙弥尼所受的十戒相比,具足戒戒条众多,其中比丘戒二百五十条,受戒的范围相当广泛,这意味对出家人的要求更加严格。
然而,姬光毫不犹疑地禀受了具足大戒,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觉得自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姬光禀受具足大戒之后,师父为他取了个法号叫“慧光”。寺里的知客僧便将他的法号、原籍、年龄、剃度师名、地点及披剃日期、受戒寺院及戒腊登记到本寺的“万年簿”。
不久,慧光领到了度牒,成了一名正式的青年学僧。
慧光正式受戒之后,获得了阅读各部佛经的资格。
他在香山寺道业精勤,经过数年的潜修,不仅掌握了作为一名侩人所必备的戒律仪轨,而且几乎阅遍了本寺所藏的经书,其中如《正法华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金刚经》等,都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有的还可背诵。
慧光的勤奋,宝静禅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底。
宝静禅师知道,慧光这种进取的精神,与佛陀修行八正道中的“正精进”相符,真是慧根不浅。
特别令宝静禅师高兴的是,慧光的悟性很高,他在读经遇有不懂之处,就来问自己,只要稍加指点,他便豁然贯通,这正是求法成佛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啊!
这一天,慧光正在整理读经笔记,忽然听见慧知师兄在门外叫道:“慧光,师父叫你呢!”
“噢,我这就去。”
慧光连忙收拾好笔墨纸张,来到师父的寮房,向师父讲安后,待立一旁。
宝静禅师看了他好半天,慧光竟有些手足无措了。只听师父慈爱地说:
“徒儿,算起来,你来本寺已有好几年了。你勤奋刻苦,悟性过人,可是香山寺里的经书毕竟有限,我想让你赴都城洛阳参访三年,不知你意下如何?”
原来是这样。
突如其来的惊喜,简直令慧光一时不知所措。上次参访龙门石刻,原本打算顺道进京的,可是随后就来香山寺出家了。洛阳离这里虽然只有五十里路程,但这几年因潜心修道,至今还末曾去过。
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佛教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不仅有上千座寺院,而且高僧大德荟萃,所藏经卷难以计数,有机会到那里专精学习,怎不令人兴奋!
看着慧光既惊且喜的神情,宝静禅师会意地笑道:“回去收拾收拾,明天就启程吧!”
从师父那儿回来后,慧光便着手收拾行装,出家人身无长物,不一会儿就收拾好了。用过药石后,师兄弟们不知怎么都知道了消息,三三两两地纷纷前来道贺。
慧光一一谢过,说了一会儿话,大家怕耽误慧光休息,影响他赶路,稍坐片刻就离开了。慧光送走了他们,心想,这一去,不等到学业完成是不能中途返回的,心里便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于是便一一来到师兄弟们的寮房,感谢他们两年来的教导和关怀,同时向他们辞行。
师兄弟们也一再予以鼓励,道以珍重,有人还草拟书简,将洛阳寺院中的师友介绍给慧光,慧光称谢不已。
当慧光辞别最后一位师兄弟时,已将近深夜,慧光仍毫无倦意。
这时,一轮皓月横挂中天,香山寺笼罩在皎洁的月光里,万籁俱静。
慧光来到大殿,殿内香烟绕,释迦牟尼佛跏跌坐像居中,两旁为迦叶和阿难尊者侍立之像。供案上陈列着供品,慧光恭敬参拜,向佛陀祈求:“保佑师父身体健康,保佑全寺僧众平安,护佑自己求学一帆风顺!”
走到师父的寮房前,他放轻脚步,透过门缝向里一看,只见师父正在冥心禅定。
看着师父雪白的鬚眉和安详的面容,慧光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一不小心,碰着了门环,发出了“叮噹”的响声,只见师父慈眉一扬,双眼微睁,平和地说:
“是慧光吗?进来吧!”
”是徒儿。”慧光答应着,推门走了进来,跪在师父面前。
师父扶着慧光一同站起身,转身从案头拿起一封书信递给他说:
“你明天带着这封信到洛阳西阳门外三里的白马寺,去找我的师弟宝琛,他是该寺的维那,自会帮你安排一切的。”
“多谢师父!”慧光发自内心地说。
“现在已是深夜,你明天还要远行,早点休息吧!”宝静关切地说。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