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为何不屑于成佛?她还有一个身份,如来见了也得叫声“尊者”

时间:2024-03-10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观世音菩萨。世人皆知观音菩萨普渡众生,法身众多,善男信女只要心诚,所求之事具灵验。

按道理来讲,如此法力无边的观世音菩萨,应该早已成佛。可你知道吗,观音菩萨,不成佛,不是因为修行不够,而是因为她居然不屑于成佛。

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身份,令佛祖也不得不称一声“尊者”。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身份,能令她如此受人敬仰呢?

其实,如果从佛教中来分析,就不难得出答案。

佛教中称呼的区别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不少人一直以为,佛教像道教一样都是起源于中国。

但是实际上,佛教最早由释迦摩尼在古印度所创造,汉朝时期传入我国,直到隋唐时期进入兴盛发展时期。

到了唐朝,虽然皇帝更偏信道教,但是对其他宗教也采取保护政策,这也使得佛教发展的更为壮大。

明代吴承恩所撰写的《西游记》,更是将佛教推到百姓家。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后来推出的电视剧、电影、游戏等衍生作品。更是将佛教的知名度推向了一个巅峰。

如来佛祖、文殊菩萨、十八罗汉等等,这些佛教中耳熟能详的角色深入人心。无论是佛教信徒,还是老百姓,上到八十老朽,下到三岁幼童,都能说出一二。

其实在佛教中,这些称呼也是地位的象征。

称呼中,法力最高、最具有大智慧、悟性最强的就是“佛”了。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来佛祖,弥勒佛等等。

能得到“佛”的称呼,也就证明其佛法无边,觉行圆满。所以“佛”也是佛教中用来称呼那些佛法已经达到巅峰的人。

仅次于“佛”的,就属“菩萨”了。而菩萨也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觉有情。也就是佛教中“觉”的第二层,觉他。

能成菩萨者,必有一番普度众生的本事。舍己为人是必做之事,众生向其祈愿,他们便要想方设法助其圆满,并在此之中悟出使自己和众生共同圆满的方法。

再低“菩萨”一等的,就要称为“罗汉”了。与菩萨和佛不同,罗汉能做到的,仅仅只是“自觉”,也就是自己的顿悟。即便如此,他们也是达到了小乘佛教的最高境界。

在佛界众多的人物中,有一位比较特殊,那就是观音菩萨。

单就法身来说,其他佛陀只有一个法身,佛祖释迦摩尼佛也只有三个法身,而观音却有三十三个法身,其中包括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等等。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观音菩萨的故事。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其原名由梵文意译过来为观世音,后因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名,所以将世字去掉简称为观音。

如果要论述观音菩萨的功绩,她完全可以修成正果,成为佛祖。

但是她在接到封赏,前往复命的途中,遇到一个要被老虎吃掉的老妇人,如果救人,便来不及复命。换做他人,可能会犹豫不决,但是观音菩萨毫不犹豫,当即选择了救下老妇人。

因此观音并未成就佛祖之位,而是一直以菩萨的身份继续救苦救难。

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观世音菩萨有过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有她一个法相的影子。

就比如著名的提篮观音,为了让世间众人熟悉佛法,她幻做一名妙龄女子,每日提着竹篮到街上卖鱼。

见她漂亮,许多人都想娶她为妻。于是她便跟这些人说,谁能一夜之间背出《普门品》,她就嫁给谁。

但一夜之间,很多人都背了出来。但一女不可侍二夫,于是她又拿出《金刚经》来,承诺谁在三天之内能背下来,她就嫁与谁为妻。

这一回,只有一个叫马郎的能背下来,于是她便嫁给了他。但第二天,新过门的妻子便迅速死去,留下一身黄金锁子骨。众人见道:“是观世音转世普度众生”,从此,当地多诵经拜佛者。

除此之外,百姓求子拜送子观音、铜钹山百姓拜马氏夫人,这些都算是观音的法相。这些法相,也给观世音菩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多重身份引人敬重

虽然在常人看起来,观音菩萨地位可能并不高,但是在《西游记》中的一些描写中我们也不难可看出,观音菩萨的地位不同于一般菩萨,甚至有可能比如来还要高

在西游记中有一处写道,如来在灵山与众佛讨论,想要找一位佛陀去凡间寻找一位善信者实行取经大计以来普度众生。

听闻此事情无数佛陀竟无一人敢应声。这时,观音主动站出来,应下此事,愿下凡找一取经人。

紧接着,如来当着众佛陀面出声:“此别人是也去不得,唯有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之前,我们可能只是以为,如来就是想要观音菩萨去做才说出此话。但是我们现在品味这句话的称呼——“尊者”似乎也不一般。

要知道,以如来的地位,称呼玉皇大帝也是大天尊。作为一个礼仪大国,我国从古至今对称呼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对尊敬的人才会用到“尊”这个字。

无论是从当时的情况、还是对观音称呼都可以看出,如来对其的称呼都透露着尊敬。

可能有人认为,佛教最初是由印度起源,传入我国后一些文字在翻译的时候有些偏差,可能只是一个平常的称呼并无其他意思。

但是如果我们去找一些佛门经文、卷宗,便不难发现,“尊者”在佛教中的身份极为尊贵。而且,佛教也有达者为师这一传统,如来这一句尊者,也道出了观音的另一个身份-七佛之师。

而后,在观音传给唐僧紧箍咒时,孙悟空也曾说到:“你身为七佛之师,怎么能用如此恶毒的伎俩来害我”,这也给观音七佛之师的身份坐实了。

其实,真正了解佛教的朋友应该知道,“七佛之师”这个称谓原本应该是文殊菩萨的,但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却让观音成为了七佛之师。

七佛之一便是我们所知的释迦摩尼佛。若真是如此,观音菩萨作为他的老师,即使地位不如他,他也不得不敬重了。

除了刚刚提到的“七佛之师”之外,还有观音菩萨的另一个身份——五老五方。

在现实中,五老五方是由道教神邸组成的。而到了西游世界中,五老五方也是由仙佛共同构成的,南海观世音菩萨便是其中一位。

其实,在同时代另一部小说——《封神榜》中,观音菩萨的身份更加尊贵。

在其中,她是元始天尊第九名弟子,更是十二金仙中唯一一位女性,名为慈航真人,深受万千宠爱。女娲娘娘、元始天尊都曾指导过她。

当时的慈航真人,可谓是道教中的中流砥柱,如果真的按照辈分来说,基本上与玉皇大帝相当,甚至比如来辈分还要高。

但是后来,她被菩提道人带到西方教,也就是佛教,后来变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南海观世音菩萨。

结语

观音菩萨虽有众多法身,但每一个法身都是为了普度世人。从这一点来讲,这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值得敬重。

佛法玄之又玄,普通人自然难以窥视其中奥秘。

但观音菩萨所做的,就是用行动,将这玄之又玄的佛法以最简单的方式展现在众生面前,若不参得一二,真是辜负了菩萨的苦心。

RECENT POSTS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佛教经典常提到“三苦” 是哪三苦呢? 第一个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生、老、病、死苦。 也有由社会环境...
2024-11-08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