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众神|最讨喜的一位佛爷,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中国神话传说中,若说最讨喜的佛爷,那必定是这位“弥勒佛”了。
弥勒佛
在佛教序列中,弥勒佛本是佛祖如来的弟子,且贵为第一接班人,佛祖预言他将于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继承释迦牟尼衣钵。
一直以来,在中国诸多佛教寺庙中,弥勒佛是一个笑佛、大肚子的形象。其实,这并非弥勒佛原本的形象,现今传世的弥勒佛形象,是源于一位布袋和尚。
传统弥勒佛形象
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号长汀子,五代十国后梁岳林寺僧人。他身材矮胖,笑口常开,因化缘时常背负一个口袋,因此得名。他点化世人,最能预测凶吉祸福。圆寂前曾留下一首诗:“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认为他是弥勒佛转世,因此按照他的形象塑造了弥勒佛像。从此以后,真正的弥勒佛样子反而少为人知了。
因佛教教义宣称弥勒佛要继承佛祖的衣钵,因此,在古代,弥勒佛下世也时常被看作是要改朝换代的象征。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多有托弥勒佛转世而鼓动世人的,另有民间帮会也尊崇弥勒佛,如天地会、青红帮等。
人们供奉弥勒佛,首先是其讨喜的形象,与众神的严肃、甚至狰狞有所不同,他给人的是一种和蔼可亲、心宽体胖的感觉。如果谁能摸一下他的大肚皮,就能消灾除病,保佑平安。后世更有“五子戏弥勒”塑像的出现,弥勒佛又增添了“送子”的功效。五个大胖小子,在弥勒佛肚皮上爬上爬下,寓意不言自明。
五子戏弥勒 - 来自网络
当然,“弥勒”是印度梵文的音译,这是他的姓氏,他名叫“阿逸多”,出生于南天竺劫波利村婆利天婆罗门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弟子。
印度佛教在中国被发扬光大,千百年来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这是一方文化落地生根的必然需要。迷信纵然不可取,但若教义号召人们慈心向善、心怀希望,倒不失为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因果与轮回,凡世间种种,倘能真正做到大肚能容、笑口常开,哪里又还有什么烦恼可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