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心如墙壁,便可以入道了”
接上文:
慧可说:“师父,能将诸佛法印告诉慧可吗?”
达摩想让慧可收敛心神,在性灵上用功夫,不想让他在见闻上探讨,就回答说:“诸佛法印,不是从人的话语中得到的。”
慧可一听,当下若有所悟,师父是想让我从心灵中感悟啊!可是自己的心灵长期以来,偏偏不得安宁!现在,面对自己尊敬的大师,慧可和盘托出了生命底层的疑问:
“我的心灵长期不能安宁,请求师父为我安心。”
“将你的心拿来,我替你安。”
听了达摩的回答,慧可沉思良久,方才缓缓说道:“我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个’心’。”
达摩平静地说:“我已将你的’心’安好了!”
听了师父的话,慧可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世界的毒癌,身心不得安住,是人生苦恼的根源。
心何以不安?
因为有所亏欠,受了蒙昧;亏欠了本性,蒙昧了自觉。本性清净,才知道自家面目,一旦有所亏欠,便有烦恼风自四面八方吹动妄心,推波助澜而生出迷境。
妄念不断,心便蒙味不觉,心灵落入执着缠缚的迷惘中,自然不能安了。
心误人,心杀人啊!
要怎么样才能安住身心呢?
要能认识自己,了知世相。认识自己,即是“定”。舍弃贪腹安痴迷,内心有如磬石,不受一切诱惑欺骗,任何时候都处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定位上,自能明心见性。
了知世相,即是“慧”。在生死流转的苦海里,当见事清明,见物究竟,不随境转,不为物转,自能如如不动。
人活着,若不知认识自己,何异行尸走肉?
若不去了知尘世万相,又何异蝼蚁鼠狗?
若不能安住身心,快乐自在,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慧可若有所悟,抬头一望师父,师父正用慈祥的眼神看着自己,师徒两人相视一笑。
这一夜,是北魏孝昌二年(公元五二六年)农历十二月九日,慧可四十岁。
经达摩精心治疗和一段时间的调理,慧可断臂的伤口终于癒合,恢复了元气,浑身的冻伤也几乎复癒。
在这些日子里,达摩除了继续面壁修行禅定功夫外,对慧可口传心授,使他对本派禅法有初步的认识。达摩看见自己这位中土门徒根基深厚,悟性高超,不由得内心欣喜。
近几天,慧可每天都向达摩请求立即开始修行禅法,但达摩一直未置可否,直到确信慧可已彻底恢复健康,才答应了他。
这天天刚亮,师徒俩便一同进入达摩修行的山洞。待面壁坐下,达摩才向他口授心法:
“禅学的根本要旨,是讲求以心印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修习时,如能做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便可以入道了。”
看着慧可似懂非懂的神情,达摩继续对他说:
“这也就是说,坐禅时,要排除外界烦恼的干扰,观照自己的本心,不受任何障蔽,心静不动,有如死灰。把心修行得像墙壁一样,什么东西也挂不到它的上面,不仅仅是烦恼,就是悟的自满之心也挂不到它的上面,这样才可以说是入道了。”
慧可凝神静听,师父说完时,他用眼角偷偷一看,只见师父双目微闭,面容安详,寂然不动,几无声息,显然已入禅定了。
慧可心想,师父这是要我自己去体会禅学要领,以心印心啊!连忙收摄心神,使自己进入禅定。
幸亏在香山寺八年,练就了禅定静虑的功夫,慧可虽然不能像师父达摩那样终日禅定,但每次也可以坚持三四个时辰静坐不动。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