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口渴了就喝水,饥饿了就吃饭”
接上文:
这天天刚亮,师徒俩便一同进入达摩修行的山洞。
慧可虽然不能像师父达摩那样终日禅定,但每次也可以坚持三四个时辰静坐不动。每过三个时辰,达摩便暂停禅定,与慧可谈佛论禅。
每次暂歇时,慧可总要将自己禅定时内心的情形告诉师父,以求得指点,但每次达摩都答非所问。
这天,慧可又问达摩:“师父,每次我进入禅定时,忘却自己,心游物外,这是否符合禅定的根本原理?”
达摩仍是答非所问地说:“天气开始暖和起来了。”
慧可见师父并未回答自己的提问,知道自己修行有误,未证佛心,于是便摒除一切杂念,专心向佛。
晚上,结束禅定后,慧可又问达摩:“我现在禅定时,感到内心一片祥和,无忧无虑,是否已经契合禅法?”
而师父的回答却是:“口渴了就喝水,饥饿了就吃饭。”
慧可见师父还是答非所问,不觉陷入了沉思。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慧可终于觉得自己已悟出心法。这天晚上返回茅屋后,他满怀信心地向达摩说:“师父,我已能做到外息诸缘了。”
达摩一双睿智的眼睛凝视了慧可好一会儿,才神情严肃地问道:“莫非成了断灭空?”
“不会成为断灭空!”慧可肯定地回答。
达摩高兴地说:“这是诸佛所传心体,你不要再犹疑了!”
慧可双眼流出两行热泪,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双腿跪下,恭恭敬敬地向师父顶礼谢恩。
慧可终于悟出了达摩禅的修习要领。
不久,慧可面壁禅定时,已基本达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的要求。
这天清晨,慧可侍侯师父用斋后,收拾好屋子,正准备像往常一样随师父去洞里修习,却见师父双手捧出一部经书对自己说:
“徒儿,你现在已初步掌握修习禅法的要领,这是通往成就佛法之途的关键。但是,要想达到’以心印心’的境界,还要勤学苦练。”
“当年,释迦如来在灵山会上拈花示,在场听经众人都不知所以,只有迦叶尊者展颜微笑。于是如来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繁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已付嘱摩诃迦叶。’在拈花微笑之时,迦叶尊者已得如来禅法之真传,这与他平时修为的崇高境界是相一致的,你明白吗?”
“徒儿明白!”
“我这里有四卷《楞伽经》,此书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我佛入楞伽山说法的宝经,阐述了世界’万有由心所造’的道理,佛法当从内心去求,禅法机理藏于其中,并且对你必须加以了解的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等问题有重点解说。从今天起,你就在这屋内面壁习禅,钻研此经,能否贯通,就看你的悟性和造化了。”
“徒儿一定谨遵师命,不负厚望!”慧可郑重地回答。
从这一天起,慧可除了服待师父之外,便在茅屋内潜心研读《愣伽经》,并继续面壁习禅。
达摩开门收徒的消息被传扬出去后,四面八方慕名前来求师学法的人越来越多。对此,达摩一概坚辞。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经过一次、两次、三次碰壁后,都快快而去。只有四个人不怕挫折,心志坚定,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却一再反复求师,终于先后被达摩收为徒弟。
他们是道育、道副、尼总持和林法师。
达摩一方面像对待慧可一样对他们口传心授,一方面仍继续面壁修行。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