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孝明帝二请达摩
接上文:
北魏孝明帝元诩自六岁称帝以来,一直由胡太后临朝专政,北方各地爆发大规模起义,声势浩大。
虽然朝廷屡次派兵镇压,但反魏的声浪此起彼落,大有燎原之势。朝廷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朝廷与各领兵将帅之间的矛盾也在激化,再加上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剥削苛重,民怨沸腾,北魏王朝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明帝急于摆脱胡太后的控制,以便设法挽救王朝的危局,却苦于没有良法。
他听说达摩是西天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观世音菩萨转世,前来中土传释迦牟尼佛心印。又说南朝梁武帝因与达摩失之交臂,悔恨不已。还听说达摩一苇渡江的异闻,去年竟有人为投师门下不惜立雪断臂……
明帝心中暗喜,极力想获得达摩的帮助,以期藉助佛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深知胡太后当政以来,大兴佛寺,崇信佛教,所以礼请达摩,太后是不会反对的。想到这里,明帝便下了一道诏书,派使者前往嵩山少林寺礼请达摩大师。
使者来到少林寺,寺主忙出外迎接至客堂奉茶。得知来意后,寺主立即派沙弥去敦请达摩。
谁知,过了一会儿,去请达摩的小沙弥气喘嘘嘘地跑回来说:“达摩大师正在面壁,他自谦地表示,山野之僧不谙朝廷礼制,恕难接旨奉诏,先行谢过。”
寺主苦笑着向使者说:“这达摩古怪得很,我们也拿他没办法。”
使者摆摆手说:“不要紧!世外高人大多超凡脱俗,我们理应登门造访,当面传达圣旨才是。”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使者不敢怠慢,即刻率领随从由寺主等陪同前往。
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来到达摩住的茅屋前,只见慧可和几位师兄弟早已恭侯在门口,使者整了整衣冠,迈步向前,高声叫道:“圣旨到,请达摩大师接旨!”
却见慧可跨前一步,合掌当胸,答道:“家师让小徒在这里代他先行谢过了。家师说,他过惯了山野生活,不识朝廷礼数,且年事已高,不堪圣上重托,祈请恕罪,就请大人回京吧!”
使者一看这情形,根本就没有请他们一行人进屋的意思,心中很不高兴。但是临行前,皇上一再吩咐过要礼请达摩大师,此时纵有不满,怎敢当面发怒!
于是强装笑容,硬着头皮说:“我们从京城奉旨后,一路上马不停蹄,特来礼请达摩大师,总不能连面都不见就返回吧!”
“家师适逢风寒,已经就寝,实在不便见大人,小徒在此代家师谢罪了!”慧可说罢,率领师兄弟们向使者深施一礼。
使者见状,知道再缠下去毫无用处,只好率领随从人案快快返回少林寺,次日一早便直奔洛阳复旨。
孝明帝听了使者的禀报后,心想:“达摩果然是位有道高僧,竟然不为朝廷富贵所动,不由得对达摩大师肃然起敬。”
所以,第二天又颁了一道诏书,另派使者再次礼请达摩。
这一次,使者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到了少林寺也不作停留,直奔达摩洞而去,少林寺寺主、维那连忙尾随而至。
一行人沿着羊肠小道刚刚爬上五乳峰中峰,却见慧可等师兄弟双手合十,挡住了去路。
慧可躬身施礼,问道:“来人可是朝廷的使者?”
“正是!你是何人?赶快让开道路!”使者似乎忘却了慧可,气势汹汹地说。
慧可不愠不怒,微微一笑,说:
“我们是达摩大师的徒弟,家师从今天早晨起已经闭关,八天内不能见客。昨天家师已交待下来,要我们师兄弟在此迎候朝廷来使,表示诚挚谢意。但家师认为,他年事已高,习惯山野生活,不堪朝廷重任,实在不能奉诏!还望使者转请皇上恕罪。”
使者沉吟片刻,说:“这样吧!我们先在少林寺住下,等大师出关再登门礼请。”话音刚落,也不管慧可等人如何反应,便转身指挥一千人众下山。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八天后,朝廷使者终于见到了达摩。可是,任他巧舌如簧,达摩总是婉言相谢,就是不肯奉诏入京城。
使者莫可奈何,最后仍是有负圣命之托,快快地返回了京城。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