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真相:它被中国误解了很多年
佛陀诞生于尼泊尔,这一事实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我们认为佛教源自印度,这也是西方国家的普遍看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佛教的创始人是来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在20岁时离家出走,并最终成为了被尊称为“佛陀”的觉悟者,简称“佛”。他的教导漫延数百年,将佛教传遍了印度次大陆。
尽管佛教起源于尼泊尔,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错误地将其归因于印度。这一误解让尼泊尔民众感到不满。在印度本土,佛教虽然与印度教构成重要的宗教对手,但从未取得主导地位。相反,从公元600年开始,佛教便开始逐渐式微。到了12世纪末,当穆斯林土耳其人抵达印度时,佛教只在少数地区存留,并且已经处于衰落状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佛教真正繁荣兴盛是在西亚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与中国西域接壤,因此中国的佛教最初是通过贵霜帝国传入的。
因此,玄奘(即我们熟知的唐僧)最初前往西方,先到贵霜帝国了解佛教的发展情况,弄清楚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继续前往古印度。即使是当地的佛学高僧也不得不承认玄奘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玄奘之所以选择绕道西域而不是直接前往印度,是因为古印度与中国自古以来就相隔甚远。
这也解释了“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区别。尽管佛教起源于尼泊尔,但西藏高原与中原长期以来一直相隔甚远。直到唐朝时期,两地才开始有比较密切的交往。而在此期间,佛教已经通过西亚和西域传入中原,形成了“汉传佛教”。
需要强调的是,佛教并不认同宿命论。它认为人生受因缘影响,但不鼓励人们听之任之,而是鼓励人们通过行善、培养德行、悔过改过来改变命运。命运是由因缘而生,因此是可以通过行善行善来改变的。甚至最坏的命运也可以通过修行来改善。
相反,即使命运良好,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珍惜,也可能会走向堕落。因此,人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释迦牟尼是一个觉醒者,他并非神灵。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期”的一个标志是“觉醒”,而古希腊、巴勒斯坦、中国和印度都出现了觉醒者。
在觉醒者之前,社会主要由巫师引导,缺乏个体意识。然而,觉醒者如孔子、亚里士多德和释迦牟尼,开始意识到个体的重要性,这标志着觉醒的开始。
在佛教中,释迦牟尼被尊称为“悟者”,即开悟的人。他的开悟象征着觉醒,或译为“佛”。
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印度教和婆罗门教等宗教盛行,但他选择了个人开悟,而非依赖神灵的力量。
孔子也是类似的觉醒者,他强调个体思考和实践,而非依赖巫术。
这些觉醒者引领人们迈向个体意识的时代。
释迦牟尼并不自视为神灵,他的死亡强调了他的人性。
尽管后来佛教将他神化,但这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因为人们更容易信仰神灵。
然而,释迦牟尼的意图是让人们自行开悟,而不是依赖他的神力。
他的思想影响了禅宗,强调个人的内在觉醒。
在贵霜帝国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佛教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贵霜帝国(公元55年-425年)时期的国王丘就却对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其转变为一种与统治权力相结合的宗教形态,实现了政教合一的局面。
丘就却自封为转轮王,宣称是佛的肉身,从而使佛教产生了肉身和法身的概念。这种改革使佛教变得更加神秘和威严,门槛也相对较高,要求信徒进行苦修。
贵霜帝国强盛的国力使得丘就却渴望成为世界的大王,于是派出传教士向东传播佛教。然而,随着扩张和战争的加剧,丘就却最终遭到臣属的杀害,佛教陷入了动荡。
在丘就却之后,他的儿子阎膏珍接替王位,但他对丘就却改革的佛教并不满意,转而信仰印度教,导致佛教遭受打击,僧人四散。
直到迦腻色伽时期,佛教才重新焕发出辉煌。迦腻色伽采取了降低入教门槛的策略,使得佛教重新集结。此时,佛教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遍及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中国的云南地区。
因此,贵霜帝国时期的佛教改革不仅影响了宗教本身的发展,也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乘和小乘的概念源自佛教中的两种修行道路。大乘指的是一种广义上的佛教传统,强调普遍救度众生,认为人人皆可成佛。而小乘则指的是狭义上的佛教传统,侧重于个人解脱,认为只有出家人才能成佛。
这两种传统的区分源于早期佛教内部的分歧,主要在于对待教义和修行方式的不同看法。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重要的佛教集结,即迦腻色伽时期和龟兹王国高僧鸠摩罗什时期。这两次集结导致了教义上的冲突,引发了大乘和小乘的分歧。
唐代高僧玄奘在学术调查中发现了这些冲突的根源,并将佛教经典梳理为两个系统。他的成就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系统的传播和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传入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导致了佛教与儒教之间的对立。尽管佛教早在东汉时期就传入中国,但却长期依附于道家,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直到北魏时期,佛教才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
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接受了佛教,并邀请昙无谶建立宗教体系。昙无谶翻译了许多重要的佛经,其中包括《悲华经》。这部经典讲述了转轮王无诤念与佛的前世宝藏佛之间的故事,强调了慈悲和普度众生的精神。
昙无谶的译经工作使得佛教在北凉得到了迅速的传播,成为该国的国教。他的贡献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净土宗等佛教流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