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阿(a)弥陀佛,还是念阿(e)弥陀佛?

时间:2024-03-28

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西方阿弥陀佛摄四菩萨

金刚法 金刚利 金刚因 金刚语

为四菩萨也

北方不空成就佛摄四菩萨

金刚业 金刚护 金刚牙 金刚拳

为四菩萨也

四方佛各四菩萨 为十六大菩萨也

於三十七尊中

除五佛四波罗蜜及后四摄八供养

但取十六大菩萨 为四方佛所摄也

又摩诃般若经中

内空至无性自性空 亦有十六义

一切有情於心质中

有一分净性 众行皆备

其体极微妙 皎然明白

乃至轮迴六趣

变不变易 如月十六分之一

凡月其一分明相 若当合宿之际

但为日光 夺其明性 所以不现

后起月初 日日渐加

至十五日 圆满无碍 所以观行者

初以阿字 发起本心中分明

即渐令洁白分明 证无生智

夫阿字者 一切法本不生义”

阿弥陀佛

我们念阿弥陀佛,

一个“阿”字

把佛陀讲了二十二年的般若的

所有智慧都融在里面了

一个有般若智慧的人,念一句“阿弥陀佛”,无量众生当下解脱;不懂的人,念了半天,自己也没有解脱。所以闻法、听法、思法、修法很重要。

“准毗卢遮那经疏释阿字 具有五义

一者阿字(短声)是菩提心

二阿字(引声)是菩提行

三暗字(长声)是证菩提义

四恶字(短声)是般涅槃义

五恶字(引声)是俱足方便智义

又将阿字 配解法华经中 开示悟入四字也”

读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可以念阿(a)弥陀佛,也可以念阿(e)弥陀佛。甚至念阿(e)比念“阿”(a)含义更深。

般涅槃义就要念“阿”(e);具足方便智慧义也要念“阿”(e)。这一个“阿”(e)是短声,一个阿(e)是长声。

“阿”(a),短阿是菩提行,“阿”(a),长声是证菩提义。为什么短是菩提行,长就是证菩提义呢?这都有意思的。

这个长阿有多长?这长阿可以把宇宙都包在里面。而短阿只是你去行,相似行。长阿是证菩提义,你已经证入了。

所以今天我们大家也茅塞顿开一下,原来我们念阿(e)弥陀佛也是有出处的。

在这个《金刚顶经》里面,讲了“阿”字有五种义。后面两种就是短阿和长阿,它不读阿(a),它读阿(e)。

你没学这个的话,你说阿(e)弥陀佛、阿(e)弥陀佛,别人问你出处,你不知道怎么回答呀。

有的说要读阿(a)弥陀佛,不能读阿(e)弥陀佛,却原来阿(e)弥陀佛比阿(a)弥陀佛境界更高呢。

所以我说这个净土法门也属于金刚乘,但金刚乘的经典你没读,你就不知道出处。

这也是告诉我们,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啊。

RECENT POSTS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佛教经典常提到“三苦” 是哪三苦呢? 第一个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生、老、病、死苦。 也有由社会环境...
2024-11-08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