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僧那,最器重的弟子之一
接上文:
自从达摩大师入灭之后,慧可虽然辗转流徙,但一直坚持说法论禅,弘扬佛法,门下弟子越来越多。
其中的僧那(即后来的那禅师),便是慧可最器重的弟子之一。
僧那俗姓马,字承那,东海郡(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安流人,出身书香人家,父亲马理雅好儒学,饶有家产。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马承那与慧可的佛缘,他父亲年轻时曾去洛阳游历,多次听过慧可说法,对慧可至为崇拜。
打马承那懂事起,就经常听父亲说起慧可的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对慧可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马承那自小颖悟好学,钻研儒道,熟读诸子百家之说,年纪轻轻便已为街坊所推重,真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与他交往的都是一些硕儒名士。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马承那十八岁那年,一场大火烧毁了所有房舍家产,父亲葬身火海,母亲被烧伤后不久亦亡故。
承那悲痛欲绝,后来总算在师友们的劝导下振作起来,靠着他们的帮助,在旧宅基地上重建了房舍,但是已一贫如洗。
从此,他便开始招收弟子,以讲学为业。所讲内容以《周礼》和《周易》为主,兼及其他儒家经书。
由于他在本城的威望和名声,从学者如流,门下弟子多。
马承那二十一岁那年,一群学士好友邀他游历京师。不久,一行十人来到邺城,游玩了几天后,他听说城郊司徒别墅有位法号叫慧可的高僧在说法,想起父亲当年对慧可师父的推崇,就慕名赶过来。
起初,他们听慧可说法,虽感到耳目一新,但同时又有些不服。
特别是马承那,平时以儒学宗师自居,认为只有儒学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所以对慧可所讲的佛理虽然点头称是,但是在情感上还是偏向儒学。而且,他也想弄明白,当年父亲为什么对眼前的这位僧人如此推祟。
为此,他带头从不同的角度向慧可进行一系列的问难。
“请问慧可法师: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此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内心固有的,这与法师所说的深藏于人们内心的佛性岂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并不完全一样!”慧可顿了一下,接著说:
“施主所说的是儒家所讲的’四端’,孟子认为每个人生下来内心都具备这’四端’,’四端’如果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仁、义、礼、智’四德’,所以统某治者推行仁政,通过教化接受仁政,从而达到国家大治。与佛某教的教理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佛性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佛性的某些体现。”
“佛性是不可估量、难以言说的大智慧,由此发出无限的慈悲和广大的仁爱。就以仁爱来说,是不分物我、不分等级、无边无际的,对一切生灵,哪怕是渺小的虫蛾、吃人的野兽和穷凶极恶之徒,都以慈悲之心、仁爱之心相对待,普施法雨,悉心感化,最终达到普某渡众生的目的。”
“所以,佛性好比光芒四射的太阳,普照寰宇,佛性如同清净光明的世界,而’四端’虽也发光发亮,终究与佛性有别,是无法相比的!”
慧可侃侃而谈,字字珠玑,句句成理,深入浅出,令马承那等人和在场听众称赞不已。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