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有人高声叫喊,“慧可大师!”
接上文:
凭着自己对道路的熟悉,慧可来到邱安抚以前所住的街巷,令他失望的是,竟未能看到一处倖存的房舍。
他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一处草栩下,蔽了敲门问道:“里面有人吗?”
一阵窑窑翠窣之声后,破烂的门打开了,一位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伸出头来,粗声粗气地问道:“是谁呀!”
他见是位老和尚,口气才缓和了些,问道:“有什么事吗?”
慧可合掌为礼,轻声问道:“阿弥陀佛!贫僧想打听个人,请问早先住在这附近的邱安抚现居何处?”
“你问的是他,以前我们是旧识,可是自从大火之后就不知去向了。唉,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年代,各人自顾不暇,谁还管得了别人的去向呢!”
慧可见打听不到消息,只好告辞离去。
天色已晚,慧可不敢耽搁,急急忙忙来到西门外,总算找到一处破旧的小寺院。寺院内只有一老一少两位法师,听说慧可来自老远的地方,老法师抱怨说:“大师何苦来哉!什么地方不好去,偏偏到这劫后残馀之地来呢?”
慧可说出自己偿债的宿愿,老法师听后倒是颇为感动,不过还是说:“现在城内外寺院已所剩无几,法师们也差不多都离开了,只剩下像我这样无用的人才没走。我们本来度日已甚为艰难,大师既然远来了却心愿,就请在此暂住一宿吧!不过,明天就不便留您,因为敌寺实在是供养不起您啊!”
慧可连忙笑着答应下来。
次日一早,慧可吃了些小沙弥送来的稀饭、咸菜,便告辞了,离开这座小寺院后便赶往宋家庄。
慧可来到宋家庄,见宋家庄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心里稍觉安慰。
他来到宋平凡家,见到宋平凡的妻子巧巧,合掌问好,巧巧见是慧可大师,急忙将他请进屋内,接着又跑到田亩,唤回正在农忙的宋平凡。
故人相见,分外亲切,二人各自敍述了别后的情形,慧可急忙向他打听邱安抚的情况。宋平凡说:
“去年,安抚先是被叛军抓去守城。城内大火的当天晚上,他一身狼狈地来到我家,说城里已被烧得精光,幸好他从已着火的屋舍内抢出了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大约有十多两银子。”
“他说经过这场大乱,他的胆子也大了,要出去闯荡一番,一日不发达就不再回邺城。当然,他也说经过大师的教海,是不会再做伤天害理的事,第二天一早,他就走了,至今不知下落。”
慧可听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
经过宋平凡夫妇的再三挽留,慧可便在宋家暂时居住下来。
慧可深切地感到,经过这场战乱,邺城的人大部分已徒居他乡,剩下来的人生活艰难,内内心空虚,人情冷淡,所以更需要用佛法甘露滋润他们枯萎的心田。因此,从次日起,每天清早用过早斋后,便往城内各处随宜讲经说法,设法开悟城中的百姓。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信奉禅法佛理的人终于渐渐增多。
于是,慧可便利用两处荒废的佛寺作为弘法的道场,再度向四众说法,以图化育黎民百姓。有时他也应近郊村庄百姓的邀请,前往讲经说法。
就这样,慧可在残破的邺城坚持弘扬佛法长达十年,受教育、被感化的信众相当多。
一天,慧可在城南的奉先寺说法刚刚结束,正准备离开,突然听见有人高声叫喊“慧可大师”!
循声一看,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穿过人群向自己面前挤来。待仔细一看,慧可大喜,那人正是自己牵盼已久的邱安抚。
邱安抚挤到慧可的面前,紧紧地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大师啊!没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再见到您!”两行眼泪夺眶而出。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