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多情曼殊大师:苏杰生每每看到她,都会变得年轻起来
接上文:
这天黄昏,天空泛着彩霞,三五个小男孩正在街巷里追逐玩耍。
此刻,从深巷的一头逆着残阳,从容走来了一位身着袈裟、手持念珠的老法师。
住在这一带的人都知道,这位神态庄严、气宇超凡的僧人,正是从奈良云游至此的裹头法师。每年春天,他几乎都会来智度寺小住。
孩子们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和尚,都觉得新奇。尤其是其中一位年仅四岁的瘦弱幼童,对法师的衣着、举止更是热中效仿,竟一连几天闹着要他的姨母替他装扮成和尚模样。
这男孩不仅要求衣服穿得像那位老法师,就连其步履、神态,也刻意模仿了好几遍。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空气很清新,阳光也温暖,徐来的清风使人心里充满了美妙的僮憬。平房的拉门开启,四岁的男孩由他的姨母牵着小手走出了家门。看得出来,这孩子无论装束、神态,都还陶醉在模仿法师的兴头上。
“嘿!这小兄弟跟一般人可不一样呢!”迎面走来一个相士惊讶地说着。
男孩的姨母是一位年轻而貌美的妇人,相士如此惊呼,她却没有作声,只是礼貌地微笑鞠躬。相士显然还被男孩吸引着,他没有卖弄他的相术,只摸了摸孩子的头,感慨地说道:
“这孩子生性孤独,早熟超凡,应当皈依佛门;否则,恐怕很难有较长的寿命。”
年轻的妇人没有理会相士的话,可是男孩却仰着头向他眨了眨眼。相士笑了,他向孩子招招手,便摇着方步走远了。
此时正是公元一八八七年(光绪十三年丁亥)。其实,这位年轻的妇人并不是男孩真正的姨母,而是他的亲生母亲。而这位刚满四岁的男孩,就是后来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曼殊大师。
公元一八八四年,在横滨的中华会馆里活跃着一位四十岁左右、来自中国广东香山(即今珠海市)的苏胜。
一般人并不叫他苏胜,而爱称他的号:杰生。
苏杰生自十八岁起就继承父业,在横滨经商。两年前在一个英国人经营的万隆茶行里负责买办,收入颇为可观。
苏杰生在广东老家,就已娶正室黄氏,生下一子一女,只恨儿子六岁时即天折。于是,他后又娶了一位侍妾仙儿,苏杰生与仙儿也曾生过一个男孩,或许杰生受到过去的教训,以为只生一个男孩实在不牢靠,心里总想着再要一个儿子。
但事与愿违,此后多年,这愿望终不能实现。
苏杰生急了,又娶陈氏为第三房妻。陈氏与仙儿不睦,后仙儿搬出另住。曼殊大师的出世,却另有因缘。
仙儿嫁进苏家后,她的一位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的妹妹,也跟着她从老家来到横滨,和姊姊、姊夫同住,并帮着做些家务。
仙儿妹妹长得楚楚动人,经常披着一件柔软的淡紫色外衣,衣着虽不华丽,却难掩娇艳的姿色。她体态轻盈婀娜,又妩媚动人。已届不惑之年的苏杰生每每看到她,都会变得年轻起来。
杰生迷恋仙儿妹妹的姿色,妹妹终于也抵挡不住汹涌的春潮,和杰生暗通款曲。
仙儿妹妹本是一位纯洁的少女,第一次交欢,对象竟是自己的姊夫,心情难免充满菩惊恐与惭愧。
苏杰生发现她胸前有一颗红痣,女子胸前的这种红是少见的。苏杰生懂得一点相法,他迷信这样的女子一定能生出贵子。他兴奋至极,凝视着这颗红,不知说出了多少痴话。
而仙儿妹妹呢?她被苏杰生的这番话几乎迷住了心窍。她以为一个男人,尤其是像苏杰生这样有钱的男人,能如此钟情于她这样的农村女子,一定是天赐的福份。她为自己的福份深深陶醉着……
公元一八八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光绪十年八月十日),苏杰生企盼的“贵子”终于诞生了,他便是曼殊。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