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佛法做人情的那些佛门大佬们

时间:2024-05-31

法淳

有一位法师曾经说起一件往事。

曾有人对他说:“师父,你很难相处噢。”

他回答道:“当你习惯了世间的谄曲时,自然无法习惯禅门那‘直心是道场’的作风。”

然后,他引用了一首龙牙居遁禅师的偈颂:“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不将佛法做人情的那些佛门大佬们

且不说初祖达摩见梁武帝时的直爽,在梁武帝问他:“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景德传灯录》卷二)

达摩禅师直接一句:“并无功德”,就把他怼得艴然不悦。

可见,禅宗门下的直心,是有传承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讲四祖道信大师的直率之言。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中记载:

在唐代贞观年间,四祖道信大师遥观气象,知道润州牛头山一带有奇异之人。

于是不辞辛劳,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当时润州牛头山的幽栖寺中。

当他问起寺僧:“此间有道人否?”

(法淳注:四祖其实是问寺中是否有大修行人。)

不将佛法做人情的那些佛门大佬们

寺僧一听,心里就不是滋味,直接一句话反问回去道:“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

(法淳注:脑补了当时的心里活动:你这老和尚瞧不起谁呢?出家之人,哪个不是修行之人?)

四祖面刺了一句:“阿那个是道人?”

(法淳注:四祖果然是直心之人,一句话就把他怼到了墙上:“你说哪个不是修行之人,那么哪个是修行之人?”一语双关,寻常人无法回答啊。那么,如果是问你?你又会如何回答呢?)

现场气氛很是尴尬,也不太融洽。

刚刚搭话的僧人,无言以对。

不将佛法做人情的那些佛门大佬们

他的心中是后悔的,恨不得自己现在正在禅房中打坐,根本没有出来过。

旁边的一位吃瓜群众见气氛如此尴尬也不是个事儿,于是站出来打破僵局道:“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

于是,四祖大师就入牛头山寻访这位“懒融”去了。

这位吃瓜群众口中所说的“懒融”,就是上次我们说的牛头法融禅师。

因为他常年在后山石室中打坐,一心修行,所以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别人交际来往。

于是,在平常人眼中,他就是个“懒人”。

如果不是他多年如一日专心禅修,又怎能引来百鸟献花的异相,又怎能让道信大师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呢?

所以,不要用世间的常情去衡量出家人,因为专心修行的人,真的没有那么多事情应付俗事。除非是修行有成之后,接引众生时,才有种种方便。

所以,也不必觉得出家人说话太直,因为修行之人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兜圈圈啊。懂得都懂。

RECENT POSTS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佛教经典常提到“三苦” 是哪三苦呢? 第一个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生、老、病、死苦。 也有由社会环境...
2024-11-08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