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的择友之道,说尽世间冷暖,读罢令人深思

时间:2024-05-31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次,佛带着阿难尊者等弟子,经过集市卖鱼的摊位前,鱼的腥味熏得大家全身腥臭难闻,弟子们纷纷皱着眉头,掩鼻而过。

对弟子们开示道:“我们和不好的朋友在一起,的习气就像鱼腥一样,缠绕我们的身心,让我们身心都不自在。”

另一次,佛和其他几位弟子路过卖花的店铺清风徐来,带着花香,很快,大家身上都沾好闻的花香。

佛门的择友之道,说尽世间冷暖,读罢令人深思

又对弟子们开示道:“弟子们,你们与善友交往,的习气就好比这花香一不但让人悦意,而且会让人身心清净。

三国时王肃也曾在《孔子家语》中说道: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嗯,难道真的不是因为读过佛经而受启发的吗?)

也在《佛说孛经抄》中告诫弟子,朋友可以略分为四种:

一、有友如华

有些人与人相交,在你功成名就、利禄满身的时候,他就想尽办法接近你,逢迎你,恨不得把你像花儿一样戴在头上四处照耀;

一旦你落魄了,就如同花儿绚烂之后凋谢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你丢在一旁,仿佛从来不曾认识你一样。

这种朋友,宜敬而远之。

因为他“亲之则狎,远之则怨”,你和他交往深了,他就没有分寸,如果你远离他,他又对你生怨,到处宣说你的不是。

二、有友如秤

秤的功能是分判轻重,有一种所谓的朋友也是如此。

当你大富大贵的时候,他就对你百般谄媚,以求在你身边得到各种好处;等到你失势的时候,他就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拿鼻孔对着你,不可一世。

三、有友如山

如同各种鸟兽在大山之中都可以得以栖息得食,得到大山的照顾一样,有种朋友,就像宝山,如果你和他交往就会受到他的感染,让自己受益良多。

四、有友如地

有些人觉得自己运气不好,其实他不知道,在他的身后有无数人默默地为他负重前行,否则他的运气还不知道要差到那里去呢。

有种朋友就像大地一样,能够替我们承担一切,值得我们倚靠,宛若大地能够荷载万物一样,能让我们的修行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对于像山和像地一样的朋友,要多向对方请益;对于那些如花似秤的所谓朋友还是敬而远之吧。

所谓朋友,就是要互帮互助,或者有通财之谊,或者在精神上彼此鼓励。

凡事不妨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多尝试换位思考,多关心对方的感受。

既然是朋友,就不该存在太多的私心,而是坦然相待,这样才能互相信任,融洽无诤。

关于择友之道,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RECENT POSTS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佛教经典常提到“三苦” 是哪三苦呢? 第一个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生、老、病、死苦。 也有由社会环境...
2024-11-08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