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到底啥意思?译成中文,才知很多人读错了

时间:2024-06-01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在中国扎根生长。国人也对佛教的诸神抱有敬畏之心。

不论是佛教教徒,还是一个普通的香客,都愿意去佛门净地感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寺庙作为佛门重地,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清心静神的场所。直到现在,寺庙不论是在乡村亦或是闹市,仍然香客不断,余音不绝。

我们会发现小沙弥或者其他佛门中人,常常会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有何含义?

直到翻译成中文,才知晓原来很多人都读错了。

佛教源起

佛教并非人类社会产生之际就存在,它是由释迦牟尼创建的。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的儿子。当时古印度种姓制度极为严格,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四大姓氏。

其中,婆罗门是最高种姓,掌握着国家权力以及财力。刹帝利主要负责军事和税收,守护婆罗门。吠舍从商,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首陀罗为贱民,从事最为低贱的职业。

释迦牟尼为刹帝利姓氏,由于身份特殊,从小接受婆罗门教育。

他接触这些理论后,并不认同那些道理。

他认为不论是什么人都会面临困顿,面临生老病死,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感慨众生皆苦,为一些低种姓的人感到悲悯。

在他29岁时,他舍弃了别人羡慕的王室生活,出家悟道。

他一路苦行,参禅悟道,辗转多地传教,建立僧团讲授自己的感悟和经历,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和皈依,渐渐的形成了早期的佛教组织。

相传他弟子有500人,其中有很多人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遗憾的是释迦牟尼作为创始人,他的言行因为缺少记载工具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等他去世后,他的弟子整理了他的所言所行,编纂成了如今的佛教经典,如《释迦谱》《佛所行赞》《释迦氏谱》等。

佛教建立后,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早期在印度,后来开始在亚洲等地。

但是随着释迦牟尼的去世以及各地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地的佛教已经与最初的佛教有所不同,分离成许多教派。

佛教传入

佛教在西汉时传入我国。

相传汉明帝有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金人从西方而来,在天空中盘旋几周后落在他的庭院中变消失了。

要知道,当时上至帝王,下到百性都很信鬼神一说。有大臣上书说那个金人很可能是西域的佛。

汉明帝深受震撼,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于是,他便下旨派使者到印度请佛。

待到他们回来后,汉明帝将他们带回来的僧人和佛像安置在建造好的房屋内,供其讲学和研究,那个场所也就是如今的白马寺。

从此之后,来中原传教的梵语僧人越来越多,信奉佛教的信徒也越来越多,佛教开始在中国迅速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

不论是经典教义的汇编和各国僧人的交流学习,还是各种佛像、雕塑、寺庙,都是那段时期佛教蓬勃发展的见证。

隋唐时期,佛教在我国分化为多个派别,并且传播海外。两宋时期到元明清,佛教延绵相续,理论不断完善。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历史悠久,很多教义都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

这种传入并非完全照搬照抄,而是从一开始传入便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绘画上,我国的众多佛像不具有狰狞的面目和尖锐的獠牙,而是呈现出一种慈祥温煦的面貌,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寄托。

在教义上,我们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魏晋时期的“三教合流”,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内涵。比如禅宗强调的顿悟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着相似之处。

那么,人们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是否也是音译过来的?人们的发音正确吗?这几个字又代表着什么意涵?

词中意境

事实上,“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就是从梵语翻译过来的,为了读起来方向,就用一些读音相近的字来表示,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读错了。

尤其是在有些地方人们口音比较,发音不是很清晰。在口口相传中,这几个字便也失去了原本的正确发音。

其中,“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音应该为“nā mó”,意思是对诸神应该持尊敬或皈依之心。

“阿弥陀佛”是一个佛教术语,又名无量佛等,代表着无量的功德,光明和寿命。这四个字是梵文“Amitābha”的音译,读音应该为“ē mí tuó fó”,

阿弥陀佛是众多佛中的一个,他曾经立下誓言要建立一个极乐世界,普度一切众生。

《无量寿经》等经文中对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人们将这两组词结合在一起,意思便为“向阿弥陀佛归命”,以求早归净土,必得往生。

另外,经常念这六个字,在佛教中有很多益处。

比如一些恶鬼、夜叉、毒蛇等忌惮阿弥陀佛,便不会再出来害人。

诸佛也会昼夜的保护信徒,关照此人使其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没有烦恼。

而且,人们以前所做坏事也会消除,良心得到慰藉。最重要的是,在信徒弥留之际不会畏惧死亡,他将得到诸神的指引,早登极乐。

莲池大师曾说,“专持阿弥陀佛名号,犹胜持往生咒”,强调这句话的重要性。

结语

佛教的起源悠久,内涵深刻。在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宗教特点。

但是不论佛教如何发展变化,其本质核心都是引到人向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解脱。

人们信仰佛教,或者参与一些宗教仪式,是为了超越固执和贪欲,净化心灵,追求简朴、淡泊的生活。

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对于虔诚信仰佛教的人们来说,信仰的根本是内心的虔诚和真诚,而并非一些形式上的细微差别或者其他外在的表现。

无论是读音是否清晰,还是可能出现的错误,这些都不会影响到他们内心的信仰与奉献,这些错误也就无伤大雅。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阿弥陀佛”向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张秀松、张爱玲.当代修辞学. 2016(02)

RECENT POSTS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自古以来,关于鬼魂与人之间的故事不绝于耳。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文都曾提及人与鬼神的微妙关系。佛家常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鬼虽处...
2025-05-18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人世间,生死别离是最难以承受之痛。当至亲的人离开人世,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思念,有时还有梦中相见的奇特体验。古往今来,亲人托梦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好奇的现象。佛经中记载,佛...
2025-05-18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人生在世,谁能不经历背叛与伤痛?古老经典《法句经》有言:"众生皆苦,唯有觉者能超脱。"当我们遭遇背叛,心灵受创,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往往让人难以自拔。 在佛陀住世时期,曾有一位女...
2025-05-18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结缘,在佛门中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因缘法则。《法华经》云:"一切法从因缘生,一切法从因缘灭。"看似简单的结缘之举,实则暗藏无量因果。修行人在日常与人结缘时,若不懂得其中奥妙,看似...
2025-05-18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提到禅宗,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坐。寺院里僧人盘腿静坐,面壁冥想的画面,成了世人眼中修行的标准模式。 《坛经》中记载,六祖慧能大师曾言:"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这...
2025-05-18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富豪求长寿,活佛只送他四个字!这四字秘诀,比万贯家财还珍贵!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彼时江南有一位富商,姓顾名阜,世代经商,家财万贯。他四十岁便已是一方富豪,府邸豪华,佣人如云,生意遍布大江南北。顾阜虽然财富无数,但他却始终有一个...
2025-05-18
富豪求长寿,活佛只送他四个字!这四字秘诀,比万贯家财还珍贵!

人这一生,最怕遇到这五件事

人生在世,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正如《杂阿含经》所言:“世间有五事,人所不能避。何等为五?老、病、死、破坏、灾害。”对于当代人而言,最令我们畏惧的事情亦是这五件事...
2025-05-18
人这一生,最怕遇到这五件事

不孕多年,梦中出现送子观音,寓意何为?

送子观音,是民间信仰中深受尊崇的神圣菩萨形象。她手持净瓶与杨柳枝,怀抱婴儿,代表着慈悲与生育之德。在古老的典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若有人想要孩子,只要礼拜供养观世...
2025-05-18
不孕多年,梦中出现送子观音,寓意何为?

佛陀为何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故事让你明白心的真正力量

在《法句经》中,佛陀曾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一切唯心造,无法而不造。”这句话揭示了佛法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心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心就像一位精...
2025-05-18
佛陀为何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故事让你明白心的真正力量

张三丰受飘落叶启发,练剑中顿悟人生

武当山的秘境里,隐居着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默默苦修剑法,承受着无人能知的寂寞与挑战。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都沉醉于探寻武学极致境界的追寻之中。 张三丰的修炼...
2025-05-18
张三丰受飘落叶启发,练剑中顿悟人生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