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多情曼殊大师:“赞初法师,您带我走吧!”
接上文:
这天,曼殊独自一人来到了溪边。他望着缓缓东流的溪水,顺手用一根枯树枝拨开几根水草,然后轻轻地将纸船放入水中,自言自语道:
“人皆谓我无母,我岂真无母?”
正当曼殊自言自语之际,路边走来一位老和尚。六十开外的年纪,这位老和倘神气清朗,看到曼殊这个样子,不由得停下脚步打量着。
此刻曼殊听到身后的动静,回头一看,先是一惊,接着眼前一亮,“真是奇怪了!那天梦见裹头法师苦海指路,今朝小溪泛舟居然又见到如此健朗超凡的老和尚。”
曼殊心里这样想着,身体慢慢站起来,面对着老和尚,想说什么,一时又无从说起。
“您是……?”曼殊的声音几乎只有自己才听得见。
“老衲赞初。你小小年纪,为何远离慈母?”
“赞初法师……”
和尚点点头,他体察到曼殊的眼神由哀伤转为希望。
“法师……赞初法师,您带我走吧!”
和尚没有说话,但他已相信,这孩子的内心一定深藏着一种非比寻常的隐忧。他走过去,与曼珠在一块石头上坐下。微风吹来,身旁的青草齐舞。
和尚将曼珠的身世一一问来,他原本是有意开导他的,可是当得知曼殊在柴房里险些送命时,他的悲叹便与曼殊一样深重了。
“先哲曰:’无常便是常’,你若明白此理,心里会好受些!佛家讲缘,你既生来与佛有缘,今天起,你就随我去吧!”
就这样,曼殊跟着赞初法师一路化缘而去。
赞初法师是新会慧龙寺住持,在广东一带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接纳曼殊,当然是希望在佛光的照耀下,使曼殊成为一位有道的僧人。然而事实上,他此次半路携曼殊而归,主要还是由于可怜这身世凄惨、性格特别的孩子,他要帮助这孩子脱离尘俗的苦海。
一天,法师带着曼珠来到广州六榕寺。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公元五三七年),曾是禅宗六祖惠能道场。初名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公元九八九年)改为净慧寺,元符二年(公元一〇九九年)苏轼来游,见寺内有老榕六棵,逐挥笔题写“六榕”二字,从此便被称为六榕寺。
赞初法师领着曼殊拜谒了观音殿、六祖堂,最后来到了五十七公尺高的花塔下面。
赞初法师仰望高塔,决定就在此地让曼殊剃度。
曼殊受过沙弥戒,赞初法师便让他留在六榕寺跟随寺中诸法师参禅礼佛。
临别前,赞初法师问他:“沙弥十戒可曾记住?”
曼殊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自信的点点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曼殊一口气就把“十戒”背了下来,赞初法师点点头表示满意。他还嘱咐曼殊,一定要遵守教规,严格遵行,勿忘时常反省。
曼殊在六榕寺做了一个小沙弥,时值公元一八九五年初秋,他在寺中每天清扫落叶。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