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寒山大师:正中一块岩石上,端坐着一个人
大雪纷飞,撒向漫山遍野。
放眼大千世界,玉宇一片晶莹银白,员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川草木均被冰雪所笼罩。不光黄叶枯草、泥潭陷阱全被皑皑白雪掩埋,连人世间的灾难和不平,也暂时被冰雪所覆盖。
在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风雪山野,尤其是在海拔一千余公尺的天台山顶。
一个身披簑衣,头戴笠帽,手持火铳(土猎枪)的壮年汉子,他是天台山下附近村庄的农户,长年到头忙于犁田开沟、插秧割稻,从小到大还从未登上天台山顶去过。
这个冬天趁农闲,不知为什么对打猎发生了兴趣。开始的一段日子,只是在山脚山腰打一些野鬼、山雉而已,今天见大风好雪,突发奇想,想到山顶猎获一些野猪、角麂等野兽。
于是,他就在棉鞋外扎上稻草,踩着“格吱、格吱”响的厚厚积雪,向山顶险峰攀登。
他知道这条路叫寒山道,山顶有个地方叫寒岩。他还会唱一首山歌:“寒山道,无人到。若能行,称十号。有蝉鸣,无鸦噪。黄叶落,白云扫。石磊磊,山隩隩……”
这首山歌在山脚一带很流行。
山,愈登愈高。有的地方是羊肠小道,有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路,只有凄深的林莽草木。因为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也就更加不管路不路只顾一直向前闯。
越近寒搬山顶,四周峭蛮如城。只见幽谷深邃,山石幽怪,奇严磊磊。有形似一把大雨伞的“伞严”,有形似一朵大芝的“灵芝”。真是景色幽美,别有天地。
歌声是从崖壁下的一个大岩洞中传出来的。猎人报这黑劲劲的大山洞一看,洞高五丈,宽十六丈,深约有二十六丈。洞门顶上,有四个刻在石崖上的大字:“寒岩洞天”。
这样的高山,这样幽深的洞穴,特别在这样冰天雪地的寒废古洞,难道有人住吗?竟会传出如此高吭动人的歌声。
该不会是天山的鬼神、羽仙、或者是山魈精怪,用歌声在引诱人?猎人禁不住感到一阵寒慄,脚步停住了,怔怔地立在洞口……
但是,歌声是那样宏亮、奇特,一声声在岩壁发出迴响……
宛若一条洁净透明的白绸,在拉着你步步向前;也像一双无形的圣手,在推着你向山洞深处走去。
岩洞越走越宽敞,越走越豁亮。
只见洞底深处放射出熠熠光华,反射在岩壁上,绚丽夺目。
正中一块岩石上,端坐着一个人。披头散髮,鬚眉皆白,衣衫褴褛,形容枯槁。
只见他双腿盘坐在一个稻草包着箬壳的蒲团上,嘴里唸唸有词,不时从胸中发出了低吟长啸。一双眼睛如电炬火石,闪闪发亮。头顶有一轮七彩光环,不住发出奇光异彩。
“你,你是人、是佛、是仙、还是鬼怪?”猎人止住脚步,向后退了几步,惊骇地问道。
对方没有回答,仍是口中唸唸有词,只是用明亮的双眸凝注着这个不速之客。
“老丈,恕我唐突。”猎人定了定神,心里已不像先前进洞时那样害怕,连忙躬身施礼。“请问老丈,尊姓大名,为何风雪天独坐此地?”
老人开口了,回答用半歌半白的语言:“寒山子,长如是。独自居,不生死。”
猎人惊讶了,双眼睁得老大:“你长年住在这高山深洞?我在山脚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回答的仍是半吟半唱的诗歌:
我居山,勿人识。白云中,常寂寂。
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风通。
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寒山寒,冰锁石。藏山靑,现雪白。
日出照,一时释。从兹暖,养老客。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
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这一首首似歌似吟的自言自语、自述其况,如高山流水,如伯牙抚琴,叮叮咚咚流入人的心田,使这个憨厚质朴的青年山民茅塞顿开,心胸顿然豁亮。
他如同听到九天的梵音,灵魂赞得澄明,像是受到很大启迪。他敬仰地望着眼前的老人说道:“老丈,恕晚辈无知无识。您长年隐居在这寒岩山上,我们天台人怎么向未所闻呢?”
这位自称寒山子的老人,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只是略带幽默与嘲飘地微微一笑:“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莫知真意度,唤作閒言语。”
他一边说,一边用瘦骨嶙峋的手朝四周岩壁一指。
青年猎户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四周崖壁上,题满一首首诗。大多是用木炭写的,也有用墨笔和珠砂。一句句、一行行、一字字,笔迹分明,字字珠玑,灼灼发光。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