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及其道场简介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及其道场简介
弥弥勒菩萨(即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根据佛经记载,弥勒一是做为我们婆娑世界的“当来下生佛”,将在56亿年后降生成佛并教化这个世界;二是做为兜率内院的主人为诸天演说佛法,是现世的菩萨。弥勒这种“人间的未来佛和兜率天护持菩萨"的独特身份是其他菩萨所不具备的。
弥勒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应现世间,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其父迦波利是波罗奈国的宰相。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相师为菩萨看相后,曾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舅父家中。等到菩萨长大,舅父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
据《观弥勒上生经》说,“佛告优波离:弥勒先于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生,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本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艳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弥勒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后,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头末城,其王名怯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人间,出家修道,觉悟成佛,宣讲佛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并将于龙华菩提树下举行三次传法盛会(又称龙华三会),分别度化九十六亿、九十四亿、九十二亿众生,令他们开法眼智,证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轮回。大乘佛教由此发展出人间净土的观念,认为当弥勒菩萨降世,将可以救度世人。
弥勒的形象自其传入中国,就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关注,弥勒塑像中的不同形象和尊格,源于弥勒的特殊身份,现居兜率天宫中说法,待机下生,造像中以菩萨像表现。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也有倚坐势。将来下生人间成佛,表现为佛的形象,取倚坐之势,也有跏趺坐势,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如北京雍和宫万福阁世界最大的木雕弥勒、四川凌云乐山的世界最大石雕弥勒大佛,再到后来出现最大的铜制弥勒,也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这些都体现了弥勒信仰对于国人的影响。弥勒形象演变至今,其中已包含了太多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当我们去追溯它的演变过程,渐渐擦拭出他的面貌,就好像擦亮一面镜子,从中可以反观到我们自己。
中国民间崇拜的弥勒佛,多为中国式的布袋和尚。这一形象是历史朝代的变迁所塑就的痕迹。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也就是南北朝到唐朝晚期,弥勒是按照菩萨的形象发展的,称作白衣长发弥勒。古人知道弥勒,是在东汉时期,当时译出的佛经《道行般若经》、《放光般若经》,都有弥勒的内容。西晋以来,随着弥勒专经的译出,这位传奇菩萨便家喻户晓,备受崇拜。东晋以来,弥勒净土信仰在中国日益炎盛,《弥勒上生记》中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授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这一阶段的弥勒像,还是菩萨的形象,如其他菩萨-般,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面容姣好,慈眉善目,身材修长苗条,姿势基本是两只脚交叉坐着,叫交脚坐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割据、战乱频仍,人们在不堪忍受离乱之苦的情况下,导致了对“弥勒下生“说的广泛信仰。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弥勒菩萨塑像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从此天下寺院才开始供奉以布袋和尚“袒胸露腹、面容慈祥、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为原型的各种弥勒佛的造像。
1、岳林山弥勒道场
岳林山位于浙江省奉化县城东北部,其主峰三山上建有岳林寺。据《岳林寺志》、《奉化市志》和《长汀张氏宗谱》等史料记载,唐僖宗时(874-888年),一个叫“契此”的人,从小出家在岳林寺。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契此临终之际坐东廊盘石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便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之后,岳林寺遂以弥勒道场为世所重。在全国各大寺院内供奉的弥勒佛像,外向而坐,袒胸露腹,笑容和蔼,迎接四方香客,其形象,皆据岳林寺布袋和尚之像而造。后人多以为布袋和尚系未来佛弥勒化身,因而依其形而圆其像,从此取代原印度形象之弥勒佛,岳林寺亦因之成为远近信众顶礼膜拜、崇信有加的弥勒道场。
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7.5公里处,上有雪窦寺,创建于晋,兴盛于唐宋,历来高僧辈出,香火兴旺,被称为天下禅林十刹之一。五代时,布袋和尚契此行游此山,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因他说《弥勒偈》而逝,人们便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并在寺院塑了他的像,历代受四方信徒的供奉和朝拜。关于布袋和尚的事迹,在《宋高僧传》、《两浙名贤录》、《奉化县志》中有记载。1934年《佛学辞典》中提出,雪窦山为弥勒道场,与普陀观音、五台文殊、峨眉普贤及九华地藏四座菩萨道场齐名,共列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1987年8月,雪窦寺落成了大雄宝殿和西厢房,随后,寺院一系列建筑拔地而起,古刹修葺一新,从此,雪窦寺以弥勒道场外宣于世。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之间方圆八百里,具有“武陵第一峰”,“贵州第一名山”的美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之一,也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弥勒菩萨道场。
梵净山称“弥勒道场”,由来已久,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至明万历年间,钦命僧妙玄重开佛山,破山和尚传临济正宗,虽不专修弥勒净土,却容僧众禅净双修,并纷纷兴建或重修庙宇,环山建起四大皇庵、四十八座脚庵和金顶古庙群,道场于是盛极一时。立于万历46年(1618年)、由朝廷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文记载重建梵净山金顶的《敕赐碑》,高度评价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并对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兴盛赞颂不已:“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烦顾于道府。”
从地形上看,梵净山乃天然大佛,从凤凰山观老金顶,俨然大肚弥勒应现而变的巨大坐像;从老金顶观新金顶,恰又是法相庄严的金身弥勒;再从棉絮岭远眺,金顶山系连成一体,身首分明,神态逼真,确系随地安卧的布袋弥勒。梵净山巍峨博大,佛缘深广,风卷云来,云卷佛来,瑞气回环,变化莫测,天际佛光之中常显弥勒法相,其景观为天下名山之少有,使亲临者无不感叹古佛道场神秘而恢弘之气派。
金顶古庙群中内塑弥勒佛像的通明殿,它是僧众为虔心供奉弥勒巨大坐像(老金顶形状),在其坐像前建立的一座以弥勒通体明亮为因缘的殿宇。尤其是新金顶上天桥两侧释迦殿与弥勒殿的巧妙设计,让人先拜释迦,由释迦引进,跨过天桥再拜弥勒,自古以来就向人们示意弥勒菩萨在梵净山的尊崇地位。
锦屏山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城北,锦屏山上建有弥勒寺。锦屏山距离弥勒县城10公里,山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弥勒寺”寺名。据清乾隆《弥勒州志》、民国《新纂云南通志》载,唐天启六年如玉和尚募资兴建了弥勒寺。佛教界认为,云南的锦屏山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江苏的灵山、宾川的鸡足山同为七大佛教名山,其间的弥勒寺院与文殊寺院、普贤寺院、观音寺院、地藏寺院、如来寺院、迦叶寺院同为佛教七大丛林。1999年12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大佛在锦屏山的中心部位建成,体现了佛中有佛的涵义。经过复建改造的锦屏山弥勒寺,拥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锦屏山弥勒道场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其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相传寺院最初为三国时期僧人康会隐居修行的茅篷,东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东吴大帝孙权应僧人康会之请,在此修建寺院和佛塔,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龙华寺的独特之处,是寺院第一进殿为弥勒殿。在佛教中,弥勒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未来佛,他在佛祖入灭时,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因为龙华寺是弥勒菩萨的道场,而兜率宫为弥勒菩萨修行的地方,故龙华寺又被称为“人间兜率”。在第二进的天王殿内,罕见供奉着一尊头戴五佛冠、佩璎珞的弥勒菩萨本像。佛像面容庄严慈祥,具有五智圆满之德,被称为“天冠弥勒”。
千佛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历山。隋开皇年间(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千佛山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千佛山弥勒胜苑于1999年6月开工建设,2000年9月竣工,是千佛山一大景观。弥勒胜苑位于千佛山东麓,由弥勒佛雕像、石壁浮雕、樱花园和一些附属建筑组成。弥勒胜苑的主佛像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大肚"欢喜弥勒佛",佛像通体高30米,其中佛高21米、基座9米,被称为“江北第一大佛”。佛像表面面积约1700平方米,2008年共用24万张24K金箔把佛像全身贴金,金光闪闪。从空中俯瞰弥勒胜苑,黄金弥勒佛端坐山中,壮观气派。“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端坐山中,笑看人生百态。弥勒大佛坐落在弥勒胜苑之中,有石阶从山底通往半山腰,弥勒胜苑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入口处建有一个牌坊,上书佛光普照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千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景区中坐落着一座由山峰天然生成的稀世巨型弥勒大佛。大佛呈坐姿,左手五指分开置于膝上,右手半握拳,肩负布袋,面西而坐。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其题书“千山弥勒大佛”。
千山弥勒大佛又叫千山大佛,是一尊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弥勒坐佛。大佛位于千山著名古庙之一的南泉庵对面山峰上,佛身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五官清晰,四肢俱全。大佛左手五指分开,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压在右腿上。
每年农历新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是大众百姓盼望的春节团圆日,也是佛教里著名的弥勒菩萨圣诞日。相传布袋和尚的诞辰日是正月初一,因为后人都认定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就将正月初一定为弥勒菩萨圣诞日。
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各个寺院要举行弥勒菩萨圣诞的祝圣法会,法会中人们会念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这表示学佛人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共同发愿:期待弥勒佛早日下生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虽然佛经里说弥勒佛要经过若干时劫才能下生到这个世间,可是佛弟子却希望弥勒佛早日下生,拯救世人脱离轮回,表达了学佛人千百年来一直期盼弥勒早日出世,给世界带来光明与幸福的深切愿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通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