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寒山大师:交上试卷,走出考场
接上文:
文庙前已熙熙攘攘围着一大群考生。
大门尚未开启,幸喜门楼上灯火通明,照耀得如同
“裤子这么窄,布衫又欠长,哈哈,这样打扮还想取进士?真是作白日梦了。”
讪笑声、议论声越来越响,这些穿着华衫丽服的书生公子,真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跳来蹦去,得意非凡。
锺离明过去在村中住,不管穿什么衣服,谁都不会议论。今日到长安,却被这群势利眼品头论足。一见这群纨绔子弟洋洋得意的神色,锺离明真想朝他们痛揍一顿。
“你们神气什么!别只看衣衫不看人。有本领的,到考场比试一番,才是英雄好汉。”锺离明警见闫丘胤也站在仪门外的石鼓边,今天他换上了一件海青的一套缎子服,威风得似乎已是三品官,他故意不看锺离明,只和边上一个书生在交谈。
这时,主考官的轿子陆续进场了,围在门口的考生让出一条路。
轿子也有三五九等之分,小官让大官先进,官位低的轿子只好先歇在后边。
停在锺离明旁边的是一顶较旧的绿呢小轿,轿帘起初低掩着,听到外面议论服装的喧哗声越来越大,也就好奇地掀开轿帘听了起来。
锺离明一看微微吃了一惊,原来轿子中坐的是咸阳知府大人,他也看到了锺离明这副衣衫不整的模样,正遭人白眼和讥屑,脸上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神情,锺离明只得硬着头皮上前招呼:“大人。”
“哼!”知府大人脸色很不好看地放下轿帘,“快走!”
锺离明像当头挨了一棍,预感到事情不妙。
这时,锣声响了,贡院大门已打开。考生们就蜂拥而入,各自找到考试的座位。
试场就在贡院的两庙,隔成了一个个小间,考生关进去要整整一天,把应试的文章和加试的诗做好,才能放你出来。
锺离明展开试卷一看,考题并不难:“国本”。要每人围绕治国之道,阐述国家之本究竟为何,让如何治国平天下。
他略作思付,就成竹在胸。国家之本,人也。国家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富国强兵,繁荣昌盛。国家离开百姓,则成无土之木,无水之鱼,难以久长。于是,他研墨孺笔,很快在纸上以清隽的文字挥写起来:
“国以人为本,犹如树木因地。地厚,则枝叶扶疏;地薄,则树木憔悴……”他洋洋洒洒写来,一口气就是几百行。文词严谨,意韵通畅,遣字造句,无不显出十几年勤学苦读的深厚功柢,今天全倾注这篇文章上了。
为了使文章生动,锺离明还以酒肆比队国家,以食客比百姓。引用《韩非子·外储》篇的故事,引发出深刻的道理。
文章最后,锺离明振笔挥洒,似在大声疾呼:
“鸣呼!夫国家当以人为本,正如龙树枝叶繁茂,不得露其根。掘土挖根则枝枯果子失坠,破塘决陂以取鱼,实乃取一期之利也,圣明君主,足可鉴矣。”
文章写成,锺离明从头到尾细细审读了一遍,觉得一气呵成,文理组密,心里的意思基本表达出来了。就略加圈点,掩上了卷子。
看看时辰还早,也就不慌不忙喝了一杯水,吃下半个烙饼,开始做加试的诗。
诗是锺离明的拿手好戏。平时读得多、做得多,也就熟能生巧。他略事思付,就顺着文章的思路,一鼓作气,把诗吟成:
他贤君即受,不贤君莫与。
君贤他见客,不贤他亦拒。
嘉言矜不能,仁徒方得所。
劝逐子张言,抛却卜商语。
诗的出处,还是《论语·子张》篇,这首诗的思想还是国以民为本,希望君主能接受贤者良言良策。这和文章同一个意思,可谓珠联璧合,互相映衬。
交上试卷,走出考场,锺离明还算是最早的一批。很多考生还是闭门造车在冥思苦想哩!
回到旅社把考篮一放,锺离明犹如出笼的乌儿,身体感到异常轻使,大有一种展翅欲飞的飘然之慨。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