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时间:2024-06-24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东林寺文宣部 2022-07-30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维大雄氏分禅教律

云栖总持一门超出

单提六字旋乾转坤

慈云肤寸大地弥沦

这是古德对莲池大师的赞颂,可谓至极无加矣。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中国莲宗第八代祖师。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农历七月初二日,大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西方净土。2022年7月30日,适逢大师往生纪念日,今以此文将大师生平及法语撮略一二,以告来哲,伏冀取法。

出家:作《七笔勾》明出尘志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闻老妪念佛寄心净土

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为何天天念佛?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或长坐不卧,夜以继日。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与妻诀别出家修行

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诀别:“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汤氏洒然说:“君先往,吾徐行耳。”大师作《七笔勾》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汤氏其后也削发为尼。兹恭录《七笔勾》如下: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

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二、鱼水夫妻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首。

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

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三、桂子兰孙一笔勾

身似疮瘤,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

嗏!毕竟有时休,终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

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四、富贵功名一笔勾

独占鳌头,慢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长久。

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终无有。

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作《七笔勾》明出尘志

五、家舍田园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

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

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六、盖世文章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

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字不相救。

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七、风月情怀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诗酒娱亲友。

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瞬息光阴,懡?空回首。

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持戒:明因慎果 戒杀放生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明因慎果 戒杀放生

大师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整饬清规,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比丘戒与菩萨戒,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秉降魔之慧剑,乘渡海之慈航,悲智弘深,得未曾有。极力戒杀生、崇放生。寺前建有放生池,山中设有放生所,救赎潜游蜎飞诸生物。大师《戒杀放生文》盛传于世。节录如下: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己身始诞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广行善事。

二曰生子不宜杀生:

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

三曰祭先不宜杀生:

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扫,俱当戒杀以资冥福,杀生以祭,徒增业耳。夫八珍罗于前,安能起九泉之遗骨而使之食乎?

四曰婚礼不宜杀生:

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明因慎果 戒杀放生

五曰宴客不宜杀生:

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盘,宰割怨号于砧几。

六曰祈禳不宜杀生:

世人有疾,杀生祀神以祈福祐,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杀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

七曰营生不宜杀生:

杀生营生,神理所殛,以杀昌裕,百无一人。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计乎?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苏州戒幢律寺供奉的莲池大师像

于教内僧团,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大师为证明。已受戒者,半月诵《梵网经戒》及比丘诸戒品。其住持的道场,规条甚严,出《僧约十条》、《修身十事》等示众。各堂执事职责详明,夜必巡警,击板唱佛名,声传山谷。布萨羯磨,举功过,行赏罚,丝毫无错。大师策励清规,严明梵行,以救末世疲弊之习,由此遂成大师净土思想一大特色。

念佛:净业指归 往生极乐

作为莲宗祖师,大师以净业为指归,深感净土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普摄诸根,仰赖佛力,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兹录一段法语为例:

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杭州云栖竹径内莲池大师墓

以上法语由大师的悲心与智慧心中流出,精辟地点示各色人等诸种境遇,均是念佛求生的好时机。大师言传身教,自行化他,不愧一代祖师的风范。

疏钞:一代时教 尽在里许

莲池大师生于法道式微的明代末年,以自己的真修实学,重振莲风,其净土思想别成一格,三百余年,流韵犹在。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大师是自永明延寿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集大成者,主倡禅净不二,念佛含摄万法之旨。大师痛念末法众生,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教下讲师,依文解义,说食不饱。如法思惟,唯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著《弥陀疏钞》十余万言,钩三藏十二部之玄赜,以庄严六字心佛。作者如酿众芳,都成一味;读者如浴大海,已用百川。如来一代时教,尽在里许。性相双融,事理无碍,指归一心,单持名号。

大师以楷定古今之气概,将《阿弥陀经》判释为与《华严经》相类的圆顿之教,驳正时人贬抑念佛为愚夫愚妇所行之道的瞽论。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著

对于《阿弥陀经》之注疏,印光大师云:“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

“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自此圆发三心,执持圣号。期出五浊之恶世,冀证四德之玄猷。如是则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圣众偕迎。托质莲胎,离险道以安居宝所。闻法受记,由同居而顿证寂光。”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云栖竹径

莲池大师著述甚丰,主要代表作除《阿弥陀经疏钞》外,还有《竹窗随笔》《往生集》《净土疑辩》等流行于世。大师之本迹隐显,吾辈凡夫不得而知,诸多记载透显大师乃菩萨应化之消息。然就大师示现的德学风范,堪称莲宗第八祖的称号。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憨山大师

与其同时代的憨山大师曾盛赞大师云:惟莲池大师的才具,足以经邦济世;悟性,足以传承心印;教理,足以契合根机;戒律,足以护持正法;操守,足以警励世人;规约,足以疗救时弊。又赞云:“观师之行事,潜神密用,安忍精进之力,岂非地涌(《法华经》所示)之一乎?抑自净土而来乎?不然,从凡夫地,求自利尚不足,安能广行利他,护持正法,始终无缺者乎?”

往生: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莲池大师临终前半月预知往生的时间,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道友,只说:“我将到其他地方去。”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告诉大家明日将行。是时,大师示微疾,瞑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面作黄金色,顶中暖气如生,逾时不散。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纪念莲宗八祖莲池大师

云栖竹径牌坊

惟愿我等净业行人,均能取法乎大师,于其谆谆教导,顶戴奉行,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南无阿弥陀佛!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