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为何不屑于成佛?她还有一个身份,地位极高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另外两个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5 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后来,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公历纪元前,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被佛门弟子视为“释源”,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经过长期传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因为佛教在中国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所以有“佛教起于印度,兴于中华,然后发扬于四海”的说法。
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于大乘、小乘两者并存,显宗、密宗共在。
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式微,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排挤,大约在公元八、九百年的时候,就在印度本土消失了。中国是佛教的保留地和发展地,如今成了世界佛教的真正发源地。
流传了千百年,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十分盛行。
但过去,佛教一直被封建统治者用作工具,用于规约人们的行为。
直到明朝中期,才有一本小说让佛教文化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嘿,你知道吗,有一部超厉害的小说,叫做《西游记》。
《西游记》里,印象最深的佛教人物,除了唐三藏,应该就是“观音菩萨”了吧。
那“观音菩萨”在佛家的地位有多高呢?说出来,可能会把你吓到!
【菩萨的由来】
菩萨,即“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悟的有情众生。
追求无上菩提靠智慧,帮助众生靠慈悲,修习各种波罗蜜行,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就是勇猛求菩提的人。
声闻和缘觉这两种二乘,如果从追求菩提(觉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被称为菩萨;而特别指追求无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则被称为:摩诃萨埵、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此来与二乘区分。
菩萨是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想成佛,得先发大愿心,主要有四条,叫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要当一个真菩萨,挺难的。
佛被称为两足尊,意味着其福德和智慧都达到了圆满的境界。
所有生灵历经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都有望成佛。佛就是摆脱了生死轮回、对世间万物了如指掌的人,是彻悟了生命真谛的智者,也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
在佛家,佛祖是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的,菩提就是菩萨在解决课题时所显现的智慧。
这么来看,“菩萨”和“佛”之间好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吧。
但在传说里,普通人要变成菩萨,好像比经历万世苦难成佛的可能性更高。
从一开始的发愿,到成佛,都能叫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和贤圣菩萨的区别。
通常在佛经里说的菩萨,都是说的阶位。
按华严的说法,菩萨分为 52 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面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
等觉菩萨快成佛了,妙觉菩萨就是佛。
而在中国,最耳熟能详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都是等觉菩萨。
一般来说,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如佛高,佛是真正觉悟的人,了解宇宙的奥秘,洞察众生的秘密。
简单来说,佛就是“觉悟的人”。《佛学大辞典》中说,佛是仙人中最尊贵的,也被称为大仙或金仙。
这么说吧,佛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深刻领悟的人。
菩萨就是“求佛者”,但他们处于“觉悟之中”。
但是,《西游记》里有几个细节表明,“观音菩萨”的地位,似乎和一般菩萨不一样,甚至可能比如来还高。
【“尊者”之称】
《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儿:
当年如来在灵山确定取经大计,问在座的弟子,谁愿意找个信众去取经,好普度众生。
那场面一度很尴尬,都没人主动,还是观音菩萨站出来,说要去东土找个取经人。
那如来就当着众佛的面说:“这事得观音尊者才能干好。”
“尊”字在中华文化中可是相当特别哦!
当用作形容词时表示“尊贵”,而当用作名词时,有时指受尊敬的人。
也就是说,如来对观音用的是敬语。
如来为何用这么尊贵的词称呼观音?
不过,也有人会觉得,佛教源于印度,“尊”这个字在那边,或许跟咱们这儿理解的意思不一样。
那咱就来看看,“尊者”在佛教文化里指代啥意思。
在佛门经典《释氏要览》卷上有云:“尊者,梵语叫阿梨夷,汉语是尊者的意思,指的是品德、行为、智慧都具备,值得尊敬的人。”
《无量寿经义疏》中说:“尊者,是对人的一种称呼,根据其德行来称呼,所以叫尊者。”
意思就是说,在佛教中,尊者的身份特别牛。
而佛教中对于尊者的象征,也有明确的定义:就是智慧和品德都非常卓越,可以成为他人榜样的人。
也就是说,“尊者”多数时候是老师的代称。
原来她还是七佛之师啊!
【七佛之师】
观音菩萨全称“南海观世音菩萨”,《西游记》里她住在南海。
这也象征着观世音心胸开阔,能纵观天下。
此外,南海地界是其拥有的,原因是观世音是神话体系“五方五老”之一,地位极高。
在《西游记》第 15 回,孙悟空送唐僧到了鹰愁涧,没想到一不留神,唐僧的马被涧里的小白龙吃了。
这把孙悟空气得够呛,差点儿就把小白龙给打死了。
哎,就在这时候,土地公蹦出来了,赶紧拦住孙悟空,告诉他这是观世音菩萨派来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人,可别打死了。
哎,可这时候孙悟空正上头呢,哪还听得进去呀,直接就把土地公推开了,抄起金箍棒,朝着小白龙天灵盖就抡过去了。
嘿!悟空,你可别把白龙马给打死了!关键时刻,观音菩萨现身,把悟空给拦住了。
孙悟空解决完这事,观音菩萨觉得他太暴躁,就用金箍套他头上,还教唐僧念紧箍咒来管他。
这把孙悟空气坏了,他赶紧跑到南海圣地,找观世音说理去。
“你是‘七佛之师’,干嘛用这么歹毒的法子害我!”
“七佛之师”这个说法,是从孙悟空嘴里说出来的,就在这个时候。
那这七佛具体是哪七尊佛呢?
按照佛家圣典《长阿含经》里的说法,这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这么看来,释迦牟尼也在这七佛之中。
但是在《西游记》里,有很多迹象都显示,如来佛祖和释迦牟尼好像啊,很多人都觉得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本人呢。
这说明如来在成佛过程中,得到过观音的指引和帮助,所以如来称观音为“尊者”。
这很容易理解,观音菩萨的成道时间比如来佛祖早得多。
这可就得说说观音菩萨的“后台”了。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道教的神话体系可是主流呢!
在道教的神话传说中,佛家文化也融入其中。
盘古开天辟地后,据道家传说,他的身体各部分变成了不同的神祇。原始天尊的化身是盘古大神,大地之神是女娲,宗级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则是东皇太一的化身。
上古神话中的众神之首昊天上帝,后来演变成了玉皇大帝。
跟上古神话中只有一个神之首不一样,道教神话里地位最高的神仙不是一个,而是仨。
他们是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也就是传说中的“三清”。
三清之后是玉帝和四御,然后才是西天诸佛。
这么说吧,如来在神仙体系里大概能排第三档或者第四档。
那么,观世音的身份地位又该怎么说呢?
【极高的地位】
想知道观世音地位如何,看《封神演义》就行,这书描绘了神话体系刚创立的时候。
在《封神演义》里,有一段叫“子牙魂游昆仑山”。
他还提到一段话,说的是“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来成了观世音大士”。
原来,观音菩萨的前身是普陀山落伽洞的慈航道人啊。
那么,这个慈航道人是谁呢?
慈航道人的身世,那可是相当不简单啊!
他是《封神演义》里三大拥有法身能力的高手之一,他的随身法宝玉净瓶属于空间系法宝,特别厉害。
后来,在封神一战后,他被西方的准提道人看中,其坐骑金毛犼是在《封神演义》中收服的截教门人金光仙。
这准提道人,是西方二圣之一,西方教的二教主,接引道人的师弟,法力高强,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同辈,属于混元大罗金仙,来自西方极乐世界。
没多久,慈航道人就变成了元始天尊的第九个徒弟,跟他学仙道和法术。
前文提到,元始天尊是“三清”之一,地位极高,他的弟子慈航道人,其辈分可与玉皇大帝并列,远高于如来。
而且他还是西方圣贤准提道人的徒弟,这使得慈航道人能够将东西两家的修行方法融合在一起。
后来,慈航道人领悟了人间苦难,获得神通后,去了南海,发愿要普度众生,常以丹药和甘露水救人,最终成为了南海观音菩萨。
这就解释了为啥菩萨观音地位这么高,都快压佛祖一头了。
那行,其他菩萨都把成佛当修行目标,可观音不需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