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为何不屑于成佛?她还有一个身份,地位极高

时间:2024-08-1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另外两个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5 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后来,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公历纪元前,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被佛门弟子视为“释源”,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经过长期传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因为佛教在中国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所以有“佛教起于印度,兴于中华,然后发扬于四海”的说法。

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于大乘、小乘两者并存,显宗、密宗共在。

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式微,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排挤,大约在公元八、九百年的时候,就在印度本土消失了。中国是佛教的保留地和发展地,如今成了世界佛教的真正发源地。

流传了千百年,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十分盛行。

但过去,佛教一直被封建统治者用作工具,用于规约人们的行为。

直到明朝中期,才有一本小说让佛教文化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嘿,你知道吗,有一部超厉害的小说,叫做《西游记》。

《西游记》里,印象最深的佛教人物,除了唐三藏,应该就是“观音菩萨”了吧。

那“观音菩萨”在佛家的地位有多高呢?说出来,可能会把你吓到!

【菩萨的由来】

菩萨,即“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悟的有情众生。

追求无上菩提靠智慧,帮助众生靠慈悲,修习各种波罗蜜行,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就是勇猛求菩提的人。

声闻和缘觉这两种二乘,如果从追求菩提(觉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被称为菩萨;而特别指追求无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则被称为:摩诃萨埵、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此来与二乘区分。

菩萨是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想成佛,得先发大愿心,主要有四条,叫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要当一个真菩萨,挺难的。

佛被称为两足尊,意味着其福德和智慧都达到了圆满的境界。

所有生灵历经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都有望成佛。佛就是摆脱了生死轮回、对世间万物了如指掌的人,是彻悟了生命真谛的智者,也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

在佛家,佛祖是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的,菩提就是菩萨在解决课题时所显现的智慧。

这么来看,“菩萨”和“佛”之间好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吧。

但在传说里,普通人要变成菩萨,好像比经历万世苦难成佛的可能性更高。

从一开始的发愿,到成佛,都能叫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和贤圣菩萨的区别。

通常在佛经里说的菩萨,都是说的阶位。

按华严的说法,菩萨分为 52 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面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

等觉菩萨快成佛了,妙觉菩萨就是佛。

而在中国,最耳熟能详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都是等觉菩萨。

一般来说,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不如佛高,佛是真正觉悟的人,了解宇宙的奥秘,洞察众生的秘密。

简单来说,佛就是“觉悟的人”。《佛学大辞典》中说,佛是仙人中最尊贵的,也被称为大仙或金仙。

这么说吧,佛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深刻领悟的人。

菩萨就是“求佛者”,但他们处于“觉悟之中”。

但是,《西游记》里有几个细节表明,“观音菩萨”的地位,似乎和一般菩萨不一样,甚至可能比如来还高。

【“尊者”之称】

《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儿:

当年如来在灵山确定取经大计,问在座的弟子,谁愿意找个信众去取经,好普度众生。

那场面一度很尴尬,都没人主动,还是观音菩萨站出来,说要去东土找个取经人。

那如来就当着众佛的面说:“这事得观音尊者才能干好。”

“尊”字在中华文化中可是相当特别哦!

当用作形容词时表示“尊贵”,而当用作名词时,有时指受尊敬的人。

也就是说,如来对观音用的是敬语。

如来为何用这么尊贵的词称呼观音?

不过,也有人会觉得,佛教源于印度,“尊”这个字在那边,或许跟咱们这儿理解的意思不一样。

那咱就来看看,“尊者”在佛教文化里指代啥意思。

在佛门经典《释氏要览》卷上有云:“尊者,梵语叫阿梨夷,汉语是尊者的意思,指的是品德、行为、智慧都具备,值得尊敬的人。”

《无量寿经义疏》中说:“尊者,是对人的一种称呼,根据其德行来称呼,所以叫尊者。”

意思就是说,在佛教中,尊者的身份特别牛。

而佛教中对于尊者的象征,也有明确的定义:就是智慧和品德都非常卓越,可以成为他人榜样的人。

也就是说,“尊者”多数时候是老师的代称。

原来她还是七佛之师啊!

【七佛之师】

观音菩萨全称“南海观世音菩萨”,《西游记》里她住在南海。

这也象征着观世音心胸开阔,能纵观天下。

此外,南海地界是其拥有的,原因是观世音是神话体系“五方五老”之一,地位极高。

在《西游记》第 15 回,孙悟空送唐僧到了鹰愁涧,没想到一不留神,唐僧的马被涧里的小白龙吃了。

这把孙悟空气得够呛,差点儿就把小白龙给打死了。

哎,就在这时候,土地公蹦出来了,赶紧拦住孙悟空,告诉他这是观世音菩萨派来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人,可别打死了。

哎,可这时候孙悟空正上头呢,哪还听得进去呀,直接就把土地公推开了,抄起金箍棒,朝着小白龙天灵盖就抡过去了。

嘿!悟空,你可别把白龙马给打死了!关键时刻,观音菩萨现身,把悟空给拦住了。

孙悟空解决完这事,观音菩萨觉得他太暴躁,就用金箍套他头上,还教唐僧念紧箍咒来管他。

这把孙悟空气坏了,他赶紧跑到南海圣地,找观世音说理去。

“你是‘七佛之师’,干嘛用这么歹毒的法子害我!”

“七佛之师”这个说法,是从孙悟空嘴里说出来的,就在这个时候。

那这七佛具体是哪七尊佛呢?

按照佛家圣典《长阿含经》里的说法,这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这么看来,释迦牟尼也在这七佛之中。

但是在《西游记》里,有很多迹象都显示,如来佛祖和释迦牟尼好像啊,很多人都觉得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本人呢。

这说明如来在成佛过程中,得到过观音的指引和帮助,所以如来称观音为“尊者”。

这很容易理解,观音菩萨的成道时间比如来佛祖早得多。

这可就得说说观音菩萨的“后台”了。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道教的神话体系可是主流呢!

在道教的神话传说中,佛家文化也融入其中。

盘古开天辟地后,据道家传说,他的身体各部分变成了不同的神祇。原始天尊的化身是盘古大神,大地之神是女娲,宗级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则是东皇太一的化身。

上古神话中的众神之首昊天上帝,后来演变成了玉皇大帝。

跟上古神话中只有一个神之首不一样,道教神话里地位最高的神仙不是一个,而是仨。

他们是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也就是传说中的“三清”。

三清之后是玉帝和四御,然后才是西天诸佛。

这么说吧,如来在神仙体系里大概能排第三档或者第四档。

那么,观世音的身份地位又该怎么说呢?

【极高的地位】

想知道观世音地位如何,看《封神演义》就行,这书描绘了神话体系刚创立的时候。

在《封神演义》里,有一段叫“子牙魂游昆仑山”。

他还提到一段话,说的是“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来成了观世音大士”。

原来,观音菩萨的前身是普陀山落伽洞的慈航道人啊。

那么,这个慈航道人是谁呢?

慈航道人的身世,那可是相当不简单啊!

他是《封神演义》里三大拥有法身能力的高手之一,他的随身法宝玉净瓶属于空间系法宝,特别厉害。

后来,在封神一战后,他被西方的准提道人看中,其坐骑金毛犼是在《封神演义》中收服的截教门人金光仙。

这准提道人,是西方二圣之一,西方教的二教主,接引道人的师弟,法力高强,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同辈,属于混元大罗金仙,来自西方极乐世界。

没多久,慈航道人就变成了元始天尊的第九个徒弟,跟他学仙道和法术。

前文提到,元始天尊是“三清”之一,地位极高,他的弟子慈航道人,其辈分可与玉皇大帝并列,远高于如来。

而且他还是西方圣贤准提道人的徒弟,这使得慈航道人能够将东西两家的修行方法融合在一起。

后来,慈航道人领悟了人间苦难,获得神通后,去了南海,发愿要普度众生,常以丹药和甘露水救人,最终成为了南海观音菩萨。

这就解释了为啥菩萨观音地位这么高,都快压佛祖一头了。

那行,其他菩萨都把成佛当修行目标,可观音不需要啊。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