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时间:2024-08-23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东林寺文宣部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东林十八高贤系列

刘程之居士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刘程之居士像

辞官归隐

刘程之(公元352年-410年),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人。年少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及百家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俗世。最初担任朝廷参军,当时王公大臣谢安、刘裕等,皆先后引荐他高升其他官职,刘程之都坚决推辞。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依止远

刘程之性好佛理,当时慧远大师,住于庐山东林寺,修习念佛三昧,刘程之前往依止。慧远大师说:“官禄显赫,为何不为呢?”刘程之说:“晋朝没有磐石的坚固,众生却有累卵的危险,君臣之间互相猜疑,我又何必去做官呢?”当时南朝刘宋皇帝刘裕因为刘程之不屈服于官禄,因此称他为“遗民”,以赞扬他德行高洁。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莲社发愿

同时有一些具有净土情怀的士人,如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诠、毕颖之等,也都来庐山依止慧远大师。远公说:“诸君之来,岂宜忘净土之游呢?”于是大家在西方三圣像前,营建房舍创立莲社,一同修行净土法门,由刘程之立下誓愿(见附《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镌刻于石。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安贫乐道

刘程之后来到西林山涧北边,自己别立禅修房舍,养志安贫,专精研究佛法深奥义理,同时严格持守戒律,宗炳、张诠等都赞叹仰慕他。刘程之曾致敬书关中,与鸠摩罗什、僧肇商榷阐扬经义。并作《念佛三昧诗》,以显示专念坐禅之意。(“见”通“现”)

定中见佛

居住半年之后,刘程之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放光照耀大地,皆呈黄金色。又经过十五年,当他正在念佛时,见到阿弥陀佛,以白毫相光照触其身,并垂手表示安慰和接引,刘程之说:“怎样才能求得如来为我摩顶,并以衣服覆盖我身呢?”俄而阿弥陀佛就为他摩顶,并且用袈裟覆盖他的身体。

梦入莲池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又有一天,刘程之梦见进入七宝莲池,见到青色白色莲华,其水湛然澄澈。有一个人头顶有圆光,胸前现出卍字(“卍”字音“万”,是佛具万德之相),指着池水说:“此是八功德水,你可以饮之。”刘程之于是饮用此水,觉得很甘美。睡醒之后,异香从毛孔之中散发出来。刘程之欣慰地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已经到了!”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安然生西

于是请僧众诵《妙法莲华经》,将近有数百部,庐山诸僧毕集。刘程之对着佛像焚香,礼拜并祈祷说:“我因为释迦牟尼佛的遗教,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此香应当先供养释迦如来,其次供养阿弥陀佛,再其次供养《妙法莲华经》。我之所以能够得生净土,就是由于此经功德。并且愿与一切有情,能够同生西方净土。”说完之后即与大众告别,睡卧在床上,面向西方合掌,安然往生。先前告诫其子雍说,积土为坟,勿用棺椁。其往生时为东晋安帝义熙六年(公元410年),春秋五十九岁。(据《东林十八高贤传》)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诗云:

仲思综博,二林领袖。

大化现前,不忘正受。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附: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维岁在摄提格①,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

维斯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②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

今幸以不谋而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③。于是灵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可不克心,重精迭思,以凝其虑哉!

然其景绩参差,功福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有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兼全于幽谷。先进之与后升,勉思策征之道。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④,形由化革⑤。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途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注释】

①摄提格:战国秦汉时代的一种星岁纪年法。认为有一速度和木星平均速度相等而运动方向相反的天体叫“太岁”,当木星在丑位时,太岁在寅位,这一年叫摄提格,后来进化为干支纪年法。本文的摄提格指壬寅年,即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

②交臂:两臂相交,喻指亲朋好友。

③百于子来:众人趋奉,不召自来。

④识以悟新:转八识为四智。

⑤形由化革:业报形躯于莲华中转化为净土清虚之身。

【译文】

惟岁在元兴元年七月廿八日,释慧远法师,至诚感格幽玄奥藏,特发净洁超迈之心,殷切眷顾同心正信的一百二十三位同仁,齐集于庐山西北山麓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一齐敬荐香华,而立誓愿。

惟此同会大众明了因缘幻化之理,则三世轮转之真相得以彰显。因果变迁感应的规律既相符,则善恶报应之事便无疑滞。推察至亲好友默然辞世,随业流转,切悟生命之危脆无常。审究现报、生报与后报相续催迫,深知靠自力难以济拔三恶道的剧苦。所以与会诸贤朝夕惶惧,勤勉思惟解脱之道,自力怯弱,唯仰佛力救拔。但神妙的存在可以至诚感格,却难以在事相上去攀求。必定至诚感通,方知幽玄神境原来不离当处;如果感求没有回应,则渺茫无主,何处得以度脱?

所幸今日大众宿世善根发露,不约而同地一致归心西方极乐世界。恭诵净土典籍,开发信心,愿慧油然启发;寝梦中现出种种瑞象,对高贤莲友的趋奉自来感到十分欢欣。于是图写佛容,莹煌光晖,出神入化,俨若神人所造。这是冥符净心法尔显现,确非人力造作所能为。这实在是佛天开启同仁的至诚,冥冥加持,令大众不约而集会。这样殊胜的机缘,大众应该倍加珍惜,慎思专一,正心诚意,成办往生净业。

但大众各自的道业功绩参差不齐,功夫福德也不相等。虽然大众清晨祈祷的心愿大致相同,但到了晚上,因烦恼习气的袭扰常常生起疑悔放逸。这就是我师友眷属,深感悲痛的事情,因此而扼腕浩叹。于是相从肃穆齐集于法堂,发起平等至诚心,以幽邃玄远的襟怀,誓愿与此众莲友,共同求生西方净土。莲社中如有出类拔萃,首先径登安养的莲友,愿不违安养入娑婆,拯拔尚未往生的同仁,用以圆成自利利他的初衷。先往生者与后往生者,共勉思惟同登极乐的妙道。

蒙佛愿力,带业往生,就可莲华开放,亲觐阿弥陀佛圣容。因为见到阿弥陀佛,便开启心光,转识成智。在莲华中诞育紫磨金身,如佛相好,这是何等尊荣的胜事呀!藉莲华徜徉于宝池德水的中流,在宝树琼枝下畅咏赞佛的心曲。云衣飘飘分身于八方极远的佛土,恒常披拂温雅的香风。身体不求安逸而更显庄敬盛美,心神超越苦乐对待以禅悦自怡。念佛往生离开畜生、饿鬼、地狱的轮转,莲华托质长辞天堂的幻乐。绍继菩萨圣众的芳轨,成就佛果乃莲友共期的目标。究寻此念佛往生的妙道,其义理境界何其弘大难思!

定中见佛 梦入莲池 刘程之居士

【评述】

刘程之居士的《莲社发愿文》,是依据慧远大师念佛旨意而撰写的。这是古印净土教在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后所结晶的第一篇净宗文献。全文432字,行文流畅,言简义丰,以和美的赋体诠释净土信仰的心路历程,依据《无量寿经》等净土经典的义理境界,展示出震旦国人神往的至极善美境界。其由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观照,觉悟到无常险途的可惧,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净信,获得稀有的安心安乐,深知懈怠放逸,信根难固,非良师益友,无以增进净业,所以建立莲社,依众靠众,相互策勉,定于今生,仰凭佛力,往生乐邦,出离轮回,以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全文运思,契理契机,字字玑珠,豁人心目,祈冀净业行人潜心玩索,依教奉行。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