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母恶徒到阿罗汉:佛法点亮的救赎之光

时间:2025-01-06

在遥远而神秘的南天竺国,曾有一个灵魂迷失在欲望的茫茫荒野之中。他被邪淫的恶魔紧紧缠住,每一次迈向他人家门时,内心都有个微弱的声音在呼喊:“停下吧,这是错的!”

可那如汹涌潮水般的欲望瞬间便将这丝理智淹没,他如同飞蛾扑火般,一次次不顾伦理道德,频繁地潜入他人家中,与别人的妻子暗通款曲。

从杀母恶徒到阿罗汉:佛法点亮的救赎之光

他的母亲,那位满心慈爱、望子回头的可怜妇人,眼睁睁看着儿子一步步滑向深渊,痛心疾首地苦苦劝阻每次开口,眼中都饱含着泪水与期盼,那眼神仿佛在说:“孩子,回头是岸啊,别再作孽了!”

可她的声声呼喊,却似撞在冰冷石壁上的微弱回音,得不到丝毫回应。

最终,在罪恶的疯狂驱使下,他竟丧心病狂地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痛下杀手。

那一刻,他的手微微颤抖,心底有个角落在嘶吼:“我都做了什么?”

但很快,那一丝良知就被黑暗吞噬,他亲手斩断了这世间最珍贵的亲情纽带,随后便如惊弓之鸟,惶惶逃离故乡,奔赴他国。

本以为换个地方就能寻得世俗的欢愉,满足那贪得无厌的五欲之心。

初到他国时,他望着繁华的街巷,心中满是憧憬,暗自想着:“在这里,我定能寻得我想要的一切。”

然而,命运仿佛在和他开玩笑,异国的土地并未如他所愿,成为他的乐土。

从杀母恶徒到阿罗汉:佛法点亮的救赎之光

他四处碰壁,满心的欲望如泡沫般一一破碎,只留下无尽的忧恼,如影随形地啃噬着他的内心。

走投无路之际,他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一头扎进了佛法的怀抱,披上袈裟,出家修行。

凭借着骨子里那股机灵劲儿和没日没夜的苦学,他渐渐在佛法的海洋里畅游起来,通达了三藏经典,成为众人眼中博学多闻的比丘。

身边也聚集起一群同样追寻解脱的弟子,他们相伴着,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摩偷罗国的那哆婆哆寺,站在了优波笈多尊者的面前。

优波笈多尊者目光如炬,一眼便看穿他心底深埋的罪孽——那杀害母亲的沉重血债。

尊者深知,这般深重的罪业如同一堵无形的高墙,阻隔了他证得道果的前路。

于是,面对这位比丘,尊者并未如往常般给予热情的慰问。

从杀母恶徒到阿罗汉:佛法点亮的救赎之光

比丘顿感如坠冰窟,羞愧之情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低垂着头,心中满是懊悔与自责:“我怎就如此不堪,连尊者都不愿理会我……”

他脚步沉重地转身离去,向着更远的地方蹒跚而去。

这一幕,优波笈多尊者的弟子们都看在眼里,心中却犯起了嘀咕。

他们就像一群不明就里的孩子,暗自嘟囔着:“师父这是怎么了?那位老比丘虽说看着有些木讷、迟钝,可师父也不该这般冷漠呀。您瞧如今这位比丘,头脑聪慧得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又精通三藏,身后还跟着一群忠心耿耿的弟子,师父却对他视而不见,连句法都不舍得讲,这是何道理?”

弟子们的这些小心思,哪里逃得过尊者的法眼,他敏锐地察觉到,弟子们心中已悄然滋生出嗔怪之意,而弟子们心里也在想:“师父是不是判断有误,我们得找个机会提醒他。”

优波笈多尊者却心如明镜,他深知,眼前这场看似尴尬的局面,实则暗藏着一个微妙的机缘。

他明白,唯有自己的恩师舍那婆私尊者,那位隐居在罽宾国、拥有超凡智慧与神通的大德,方能解开这错综复杂的困局,教化降伏这位迷途的比丘以及自己那些懵懂嗔怪的弟子。

就在弟子们还在心里犯嘀咕的时候,舍那婆私尊者宛如从天而降的祥瑞之光,施展神奇的神通之力,瞬间出现在寺庙之中。

只见他须发凌乱且修长,身上的袈裟破旧粗糙,活脱脱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老者模样。

寺中的五百弟子乍一瞧,脸上纷纷露出嫌弃之色,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无知老头啊?竟然大剌剌地坐到了师父的安座之处,真是没规没矩!”

说罢,几个性急的弟子撸起袖子,上前就要动手把他拽出去。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看似弱不禁风的老人,却似扎根大地的千年古树,任凭他们如何使出吃奶的力气,就是纹丝不动。

弟子们又气又急,刚想破口大骂,却惊觉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愣是发不出半点声音。

无奈之下,他们慌慌张张地跑去禀报优波笈多尊者。

优波笈多尊者听闻,心中了然,神色平静地说道:“除了我的师父,这世间再无人能坐在我的床座上。”

言罢,尊者快步回到寺中,脸上满是虔诚与恭敬,仿若在迎接世间最尊贵的所在。

他小心翼翼地供养着舍那婆私尊者,随后取来一张小床座,安静地坐在师父身旁,宛如一个乖巧的孩童聆听长辈教诲。

弟子们看着这一幕,心里却还是有些不服气。

他们撇着嘴,暗自思忖:“就算这位比丘是师父的师父,可瞧他刚才露的那两手,也没看出多高明啊,感觉还比不上咱们师父呢。”

舍那婆私尊者仿若能看穿他们的心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右臂,刹那间,乳汁如同灵动的玉液,从他手中潺潺涌出。

他看向优波笈多尊者,轻声问道:“我儿,可知此三昧为何物?”

优波笈多尊者微微摇头,眼神中满是谦逊与求知欲,恭敬地回应:“弟子未曾见识过,恳请师父赐教。”

舍那婆私尊者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此乃龙频呻三昧。”

语毕,他又接连展示了种种奇妙至极的三昧境界。

优波笈多尊者每一次都坦诚相告:“弟子不识。”

舍那婆私尊者微微叹气,语重心长地说道:“我涅槃之时,此等三昧法将会如风中残烛,消逝于日前。”

优波笈多尊者的弟子们听到这番话,心中恰似被一道惊雷击中,瞬间掀起惊涛骇浪。

他们开始认认真真地审视自己内心的傲慢,回想起之前的种种嗔怪,不禁羞愧得满脸通红,心中暗自念叨:“我们真是有眼无珠,错怪了师父,还小瞧了这位大德。”

此刻,他们才恍然明白,这位看似平凡无奇的比丘,实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大德,其智慧深如渊海,远超自己的想象。

随后,舍那婆私尊者开始用那如春风化雨般的佛法,为他们耐心地说法教化。

在那充满智慧与慈悲的法语滋润下,弟子们仿若久旱逢甘露的禾苗,纷纷挣脱了嗔怪与骄慢的枷锁,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从懵懂迷茫走向了觉醒解脱,也让这一段曲折跌宕的故事,化作一曲佛法伟大感召力的动人赞歌,久久回荡在人们心间。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