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时间:2025-05-21

缘 起

善念里带着你的情绪,我们每起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

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厄。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不同,都会感到不同的果报。

一切现象都是福报示现

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善因,就有什么样的福报;有什么样的恶因,就有什么样的苦报,这都是一定的。

宋代的高僧法演禅师说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尽头,假如福享受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泉源就会枯竭!”

所以,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福,绝不暴殄天物或丢弃任何能用的东西。

例如:我们绝不剩过多的饭菜,每餐都不可在碗里留下饭粒。吃剩下的饭菜宁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万不可吃得过饱。吃得过饱和丢弃食物都是折福。

不但饮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着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东西就想买。因为如果买的东西不实用,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

买东西也不是便宜的就好,要考虑到东西的价钱和品质耐用是否恰当,同时要敬惜字纸,不要随便或丢弃字纸。

积微善 成大德

《法句经》中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总而言之,要时时养成敬事惜物的心。

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真正会施舍的人不会爱好名利,而且不贪求福报。因为如果为了求功德而行善,为了福报而施舍,那么他施舍的善行将是虚伪而且有烦恼的。

行善希望果报和名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为求其私心之满足所做的表现而已。

所以我们施舍行善时,要把积功德的念头和贪求名利果报的意识一并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施舍。这种无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舍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舍了财物,而不能舍弃了名利,并不是完全的施舍。

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报

所以说: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的施舍,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

菩提心是我们一辈子要修习的妙法,严格来说,菩提心不单单是这一辈子要修习的法,而是生生世世要修习的妙法,是我们成佛之间都要修持的法。

行善意之举的人,看似笨拙的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其实是一种深藏的远见。

我们做的善事,发的善心,不会立刻见效,但是实际上,已然惠泽了他人。这种惠泽,反过来又惠泽了我们自己,成全了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心自清净 福田自来

“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

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应生菩提心,一念不动,方能当下自在。

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勤积福德比享受福报好多了,所以先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

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病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等。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我们每个人的大福报,从心,从这个方寸之心来取觅,感无不通。

所以一切福田是来自于我们的心地,也就是你存什么心,你用这个心有什么行为出来。

每个人都想得到福田,我们怎样去创造一种好的命运?一定要从修心养性开始,从心地的料理开始。

RECENT POSTS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对于我们念佛人 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 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 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却不知道念佛真义是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我们...
2025-05-21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家在农村或郊区的,老鼠可能更是家中常客,一些食物被他们光顾,一些衣服被他们损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杀杀杀,苍蝇拍一拍拍死几个,粘蝇纸一粘,粘住几十个,灭虫剂一杀杀死很多个,蟑螂...
2025-05-21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有不少师兄内心对求戒是向往的,但又碍于戒律严格,担心自己持不好守不住,所以迟迟未能受戒。 ■ 为何要受戒? 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以后,具体的实践规则,即为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
2025-05-21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
2025-05-20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读经,是忏悔业障的方法之一,能够消除罪业、增长福德,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净,然后开智慧。 读经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经典的动机。 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把自己当患者想,佛...
2025-05-20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一、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任何事。 佛可能会...
2025-05-20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人生在世,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每一个出现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甭管别人怎么对你,全都是在...
2025-05-20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你知道几条?

凡修持经文,持念咒语,虔诚礼拜,真诚忏悔,以及伸出援手救灾,慷慨解囊济贫,此等诸般慈善功德,均应心怀向往,期求往生西方净土。 万不可贪图来世的人间福报,一旦心生此念,便与往生西方的...
2025-05-20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自古以来,关于鬼魂与人之间的故事不绝于耳。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文都曾提及人与鬼神的微妙关系。佛家常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鬼虽处...
2025-05-18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人世间,生死别离是最难以承受之痛。当至亲的人离开人世,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思念,有时还有梦中相见的奇特体验。古往今来,亲人托梦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好奇的现象。佛经中记载,佛...
2025-05-18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