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持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时间:2025-05-23

我们平时打坐的时候,最好心里面默念一下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之后,观想佛、法、僧的光明照耀加被,然后呼吸进来的是佛菩萨加持的红色的光。

我们无量劫的业在哪儿?

无量劫的业就在当下的身体里,我们当下的身心世界就是无量无边劫的业形成的。

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在哪儿?就在当下。我们当下念的佛,就消当下的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我们的这个身叫业报身,无量劫以来身口意一切业的种子都在这里面。当智慧的光明照进去的时候,就会把里面的业障消融。

所以,这不仅仅是左脉和右脉的关系,实际上这个脉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而已,身体是个容器。

我们要观想佛菩萨的光明照进去,然后把那些烦恼的业障喷射出来,全身每个毛孔都充满了光明、充满了佛的功德,这样观修没有危险、没有副作用。

打坐时持什么咒

打坐入定时,我们心里如果能持着咒语,比如“阿弥德瓦舍”,这个咒语就像是整个从头顶灌下来的,它跟我们的禅定特别相应。

有的人持“嗡 玛呢呗美吽”,“嗡 玛呢呗美吽”比“阿弥德瓦舍”实际上难度又要大一点。

有一些咒语特别适合入定,佛的心咒就是佛心,定在这个咒里面,就是定在佛的心里。

像释迦牟尼佛心咒“嗡 牟尼 牟尼 玛哈牟那耶梭哈”,念着也容易入定,就像定在释迦佛陀的心里,“嗡 牟尼 牟尼 玛哈牟那耶梭哈……”,这就是是佛的咒自然的声音。

有时候我们的修行叫相似修,但这也可以引发佛陀心咒的无言之声,引发了之后我们就会特别受用。所以有为修法是为无为做资粮的。

不同咒语,受用不同

如果昏沉了,那我们可以再转持文殊菩萨的心咒,因为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惹巴匝纳德”,它是总持了法身、报身佛的、五方五部佛的功德,乃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功德。

所以,心里念着这个咒,人就不容易昏沉。

如果在入定的时候持六字大明咒,要比五字真言简单一点,也比较容易融在这个定当中,这是我自己个人的对比。如果是持“嗡阿弥德瓦舍”,又比六字大明咒更容易入定。

如果想要观修六字大明咒,我们要储备大悲资粮。我在这方面很留意,只要能策发悲心的,都把满满的悲心输入到六字大明咒里去。

除了六字大明咒自身的微妙心印之外,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悲藏。所以众生才能感受到祂光明炽盛,拔苦予乐的一种力量。

我们念这些咒,修这些法,自己要去用心领悟的。六字大明咒祂是大悲藏,但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悲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策动大悲的体性呢?

如果我们有了大悲的资粮,再加上定,修起来那是不得了的。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功德力,再去持咒,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改变的,众生也会被超度。

我们学文殊菩萨五字真言时,除了有五方五部佛的方位,这个咒语里还有报身佛、法身佛的功德,有戒定慧的功德、解脱的功德和解脱知见的功德。

我们要知道,文殊菩萨五字真言里除了有五方的空间感,还有这些宝藏,充满了五分法身的德。

这个容器不是空的,它是装满了功德的,它是金色世界,充满了金色的资粮。我们要用咒语本身无量无边的功德去开启这个金色世界。

修行要亲近有真实功德的善知识

我见过一位修行人,他带着大家念六字大明咒时,他一开口,大家的泪水哗哗地就流下来了。

这就是一位修行者一辈子修六字大明咒的功德,这就是他的悲心啊!

所以,当这位尊者念着六字大明咒在拔苦予乐的时候,我们是不由自主地,不需要分别意识的,每一个细胞里、每一个毛孔中,跟我们有缘的无量众生都会感受到那种光明、那种救拔,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这就是修这个法的功德。

同样念六字大明咒,投注着悲心去念,祈祷着大悲观世音菩萨去念,用自己的悲心去感受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悲心,然后去感应,让我们持的这个六字大明咒真正地放出祂本有的光明来,让每一个字都遍摄六道众生、广度一切有情,这是不一样的。

一个具有空性加大悲藏的行者,跟普通人随便念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修行要去亲近这种具有真实功德的人。

平时我们自己念修也是很好的,就像真如熏无明。如果真是用真如体在念咒,是我们的真如熏自性众生的无明,那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都是借诸佛的真如来熏我们自己的无明。

我们佛弟子要有这样一种心,不论修什么法,当遇到这些殊胜的圣者,都要去亲近他,去恭敬顶礼、参悟、感受祂的这种修行功德。

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应该怎样真实地修。

但是当我们趋向真实地起修,业障也容易翻起来。所以我们要看好自己的身语意,不然,就会如佛陀讲《法华经》五千弟子退席一样。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恶业的,法越殊胜,我们烦恼可能会起得越大。

我们自己可以体验,用哪一个咒能把自己的心定下来、沉淀下来。师父讲的只是师父的感觉,自己试了之后才会真正地知道。

昏沉的时候试着念“嗡 阿惹巴匝纳德”提一提,就像戴上了五佛宝冠一样,这是往上面的,属于报身佛。

修行要有童真之心

现在除了出坡、五堂功课,师父讲的这些大家都要记住了,要去修。

所谓的愚夫愚妇也是这样,师父讲到哪儿,不要有分别心,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试,要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地去行。

修行要大大方方的,修行是大丈夫的事情,要自自然然坦坦荡荡。

为什么善财能够成为模范?善财,福德深厚的一个小孩,他纯然、善良、开放,尊敬一切有德者,他具有那种质朴、纯然的美。修行就要具有这样一种童真之心。

文殊菩萨也给我们这样示现,叫孺童文殊。童真本身就是一个菩萨的功德相,也是八地菩萨的果位,所以,童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哪怕活到一百八了,心也要像十八岁一样。

不要佛法归佛法,我的烦恼归烦恼。

要用佛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这才是真实的修行人。

RECENT POSTS

无言,是一种境界......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
2025-05-23
无言,是一种境界......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对于我们念佛人 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 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 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却不知道念佛真义是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我们...
2025-05-21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家在农村或郊区的,老鼠可能更是家中常客,一些食物被他们光顾,一些衣服被他们损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杀杀杀,苍蝇拍一拍拍死几个,粘蝇纸一粘,粘住几十个,灭虫剂一杀杀死很多个,蟑螂...
2025-05-21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缘 起 善念里带着你的情绪,我们每起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 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
2025-05-21
你所有的福报,都是善念积累而来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有不少师兄内心对求戒是向往的,但又碍于戒律严格,担心自己持不好守不住,所以迟迟未能受戒。 ■ 为何要受戒? 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以后,具体的实践规则,即为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
2025-05-21
戒律是束缚还是保护?怕犯戒怎么办?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
2025-05-20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读经,是忏悔业障的方法之一,能够消除罪业、增长福德,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净,然后开智慧。 读经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经典的动机。 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把自己当患者想,佛...
2025-05-20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一、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任何事。 佛可能会...
2025-05-20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人生在世,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每一个出现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甭管别人怎么对你,全都是在...
2025-05-20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你知道几条?

凡修持经文,持念咒语,虔诚礼拜,真诚忏悔,以及伸出援手救灾,慷慨解囊济贫,此等诸般慈善功德,均应心怀向往,期求往生西方净土。 万不可贪图来世的人间福报,一旦心生此念,便与往生西方的...
2025-05-20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