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以后应该在哪里?

时间:2025-05-28

这是典型的俗心妄想。

俗人认为人成佛或往生后总要有个地方待,存在着那么一个实有方位、场所的去处,这是我们人的所知见和凡夫俗地的思想限制。

真正证悟到佛的境界,从时空观上,无所不在。

佛告诉我们:诸法唯心造,心净则国土净,心净自归净土。

净土很多,西方、东方、南方、北方,十方法界都有,是十方无量净土。

净土很多,这只是佛的一个方便说,真正的净土,却在自己的心中,只要你符合皈依净土的条件,你就能去。

你再修证到一定程度,皈依自己的心,这个心的净土是最究竟的净土,那就任何净土都能去了,用不着再发愿上哪儿去,处处示现,无往无来,是真正如来了。

成佛之后,若是报身佛,你还会因应报身待在世界某一个地垫;若是化身佛,就会一会儿在此世界,一会儿在彼世界度人;若是法身佛,那一切无处不在了。

一真法界,那就是法体的本性尽头,从究竟意义上说就是法界。法界,以法为界,没有界限、没有分别。

RECENT POSTS

学佛居士应避免的九种丑态,一定要注意!

学习佛教的教义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不论在道场里还是道场外,已经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 而今到寺院学佛的人习气深重,时时表现出其陋习。 01、攀 缘 很多人...
2025-05-28
学佛居士应避免的九种丑态,一定要注意!

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佛教要传承和发展 寺院的一砖一瓦、佛像的装金修缮 弘法活动的举行、法师的衣食药品 以及每项慈善公益的背后 必定离不开佛弟子们的发心供养 那佛教中的供养到底怎么做? 就是...
2025-05-28
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人间有九食,四种可舍、五种必须求

佛教文化中,食有长养、资益之义,与现代的认知很切合,其中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所有的“食”种类其有九种,即: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
2025-05-28
人间有九食,四种可舍、五种必须求

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波斯匿王的宫殿里,一位容貌绝美的王妃正立于镜前。她的美貌倾国倾城,才华横溢,深得国王宠爱。 可这一日,世尊路过王宫,对她说了三句话,王妃竟放下一切,出家修行。究竟是什么让她做...
2025-05-26
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佛陀为何说“莫以烧香数量论功德”?一个公案揭示修行与形式的关系

佛陀曾说:"外相庄严,不如内心清净;烧香万炷,不如持戒一日。" 这句饱含智慧的教诲,道出了修行的真谛。许多人执着于烧香拜佛的外在形式,却忽略了内心的修持。为何世尊会特别强调"莫...
2025-05-26
佛陀为何说“莫以烧香数量论功德”?一个公案揭示修行与形式的关系

烧香拜佛能否改变命运?佛陀对王子的回答揭示了因果关系

烧香拜佛是许多人祈求改变命运的常见方式,然而这种行为是否真能改变人生轨迹? 佛教核心教义"因果业报"与祈福改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佛陀时代,一位困惑的王子就曾带着这个问...
2025-05-26
烧香拜佛能否改变命运?佛陀对王子的回答揭示了因果关系

为何佛陀成道后首先讲述“四圣谛”?这个教法蕴含解脱生死的奥秘

当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成为世尊之时,整个三界为之震动。梵天帝释天前来礼拜,诸天散花,大地涌现金莲。 可世尊静坐七日,迟迟不愿开口说法。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刚刚觉...
2025-05-26
为何佛陀成道后首先讲述“四圣谛”?这个教法蕴含解脱生死的奥秘

遇到这五种生灵要绕道走,切记不可冒犯

佛经中记载着许多神奇的生灵,它们或护法、或度众、或传法,各有其神圣的使命。《妙法莲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浩瀚的佛典中,有五种特殊...
2025-05-26
遇到这五种生灵要绕道走,切记不可冒犯

收养狗后的改变:狗的气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佛经中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我们身边的动物。《法华经》记载,连畜生道的众生都能闻法得度,可见动物与人类之间有着微妙的因缘关系。古德曾言:"物我一体,同...
2025-05-24
收养狗后的改变:狗的气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无言,是一种境界......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
2025-05-23
无言,是一种境界......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