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法师:原则问题不让步
出家人的宗教信仰是不会改变的。在走过了官府供给、农禅并重之后。现在的少林寺以中国佛教特有的传统走上一种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但那年真正使我感到棘手的是少林寺”少林寺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弘扬少林文化。地方上要利用少林寺加快发展,少林寺本身也应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少林寺是非常乐意为造福当地出力的,发展少林文化的关键点是不能变的,有利于寺庙发展的前提下。....
2023-06-23

星云大师:感应的真义
感应的真义,能给予他感应:‘感应’有时会显现,例如看到佛菩萨现身,心中一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生起,烦恼、瞋恨、无明就没有了。到底什么是感应的真义: 第一、从正见中认识感应,这就是感应:就会在水里面显现,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感应不是用求的,不用求也会有感应,而没有感应的人,不能责怪天上没有月亮。感应要用正见来认识。 第二、从礼敬中得到感应,就能获得感应,感应也不光只是祈求。....
2023-06-23

宗舜法师:在家浴佛仪轨
宗舜法师教你在家浴佛,宗舜法师为中国佛学院教授(微博@无尽灯楼),浴佛所用香汤内容可以根据古方。也可随自己心意和方便,寺院多举行浴佛法会“按照唐义净三藏翻译的《浴佛功德经》(也作《浴像功德经》)说浴佛有八大功德,由作如是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众现受富乐,于所愿求,悉皆安隐;长辞八难,2、无病延寿;3、所求如意;4、亲眷安乐;8、速成正觉,还有很多朋友这天没有时间去寺院参加浴佛法会。....
2023-06-23

吃素是不是另一种执着
吃素是不是另一种执着? 有些学佛人在很多地方只追求表面形式,吃素不就变成了修行上的障碍了吗? 一个人能做到吃素是相当不容易的!千万不应该因为自己能做到吃素而对他人不吃素起邪见, 第二个反应是——别人做不到吃素的事情,这样的修行不但没有解决修行上的障碍。这样才会发现自己人格上的问题和修行上的不足。我们永远发现不了自己为人和修行上的很多缺点。....
2023-06-23

如瑞法师:我们都是三界客
如果不好好地修行。但是真正的修行又必须从自己的内心里来认识知道。修行不能依靠别人:希望能赶快给传一个最高的法门:像解手这样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 我们都喜欢念观世音菩萨?你知道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也就是要通过听闻佛法等等来开发,了解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离开这个世间。一定要认真地去思惟去修,这样自然就不会再注重现世的贪求”精进修道的心就能生起来了,一定要学修并进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2023-06-23

太虚大师: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法
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离,又因求食遂连带求榖米而讲农作烹饪等事,必有生活之能力乃能求得衣食住;遂又发生种种盗贼战祸、制牵连累、妒嫉毁辱、争夺谋害等等苦恼,身体衰弱不能享受人生圆满之幸福, 生老病死四苦固为人人所同具而不能免,此外则恩爱者欲求其常聚。而欲将此饥饿舍却而卒不可舍。推而至于生老病死等皆欲舍而不得,故欲求出离解脱此各种苦恼,乃可以指导吾人出脱苦海永得安乐之方法也。....
2023-06-23

五一出行入“宝山”不空回
五一出门旅行,怎样才能收获更多? 许多人都会选择外出旅行, 所经之地不乏名山古刹,吃吃吃 虚云老和尚曾开示 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 识好歹、别凡圣 都知道他里面说的什么门堂 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 一切好好丑丑、所见所闻 从袋里拿出来作比较研究 人间净土是凡圣同居 故佛弟子在游历名山古刹时 如此在路途见闻 往清净心上去会 往戒定慧上去会 柔和、忍辱上去会....
2023-06-23

达照法师:什么是佛教说的功德
每一个尘都是一尘不染,你贪看、贪吃、贪睡都没问题,因为你在那里睡也没得睡,你睡觉就是入定,不睡就是修智慧,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地庄严:所以佛说“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功德就是要用功”在大家心地上一点点用功下去,用下去你有心得了,你的德就表现出来,所以大家要在心里改变的时候,你的行为改变了;你的环境就会改变,你的心改变了就叫功。你的行为和你身边的人开始改变了;外显有德,内在如果没有功;....
2023-06-23

星云法师:命运的好坏与什么有关
与自心善恶积德结缘有关,就到处算命、改运、求神问卜,希望可以改变命运, 也有人自认天生命运多舛,相信命运是前世注定;既然天生命不好,把前途交给命运:前世茶饭施贫人;前世未施半分文;前世采花供佛前,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命好心不好;心好命不好。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修心一听命,必能改变命运。知道自己十二岁的徒弟只剩七天寿命,就让他回家探望父母:小沙弥安然回到寺里?师父看了很惊讶:....
2023-06-23

恭迎佛吉祥日:卫塞节的由来
卫塞节(Vesak)是南传佛教传统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诞生、成道、涅槃的节日。国际佛教团体世界佛教联谊会(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在斯里兰卡的首届会议中,通过了庆祝卫塞节的决定,并请求各国政府领袖,为其国内多数或少数的佛教徒的存在,作出行动将五月的月圆之日定作公众假期,以纪念佛陀-他在全世界上是被誉为人类的最大利益者之一。....
2023-06-23

妙祥法师:僧人的本分
赞叹出家是僧人的本分,他还说劝他出家的这个人有罪?永远劝人出家。如果有出家人不赞成人家出家。 因为佛法住世就是为了所有的众生都远离苦海、远离火宅。我们永远要有劝人出家的那种心。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劝他出家,我们应该劝他有出家心,尽管今生不能出家,劝人出家没有错,劝他出家会拖累佛教:你应该先发出家心:身没出家, 应该永远劝人出家,阻挡人出家会生生世世得瞎眼报;这种说法严重地违反了佛法的本意。....
2023-06-23

明一法师:常被忽略的错误
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烦恼都很多,尤其是特别能干的人, 文/明一法师。 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错误我们往往发现不到这个错误大多发生在很能干人的身上这是他们埋怨命运不公(p....
2023-06-23

星云大师:人和的重要
星云大师:人和的重要, 人与人之间。和谐最重要,人际的往来;有用感情维系和谐者、有用利益维系和谐者、有用同志维系和谐者。甚至有用同学、同乡、同门维系和谐者,但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就有利害。就不容易和谐, 你看,从我们的家庭到社会,甚至国际之间,彼亦是‘是非’:正如耶稣所说,‘我到世间上来不是要你们和(p....
2023-06-23

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无奈众生,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又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彻悟自心,由觉至觉者少。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岂易言哉,唯念佛 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顿 圆佛果,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2023-06-23

佛教对人类的五层积极意义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1890—1947),近代著名高僧,法名唯心,字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太虚大师为了建立人生佛教并促使佛教世界化,派遣学僧分赴西藏、印度、锡兰等地留学,以从事巴利文、梵文、藏文研究,造就培养人材甚多“其中芝峰、法舫、大醒、法尊四位世称”太虚大师座下四大金刚。 《太虚大师全集》:....
2023-06-23

在家居士应如何设佛坛
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最好能够设置佛坛或佛堂, 如果家中原供有关公、妈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时,不可由于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先将佛菩萨圣像安于正位,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后,也能显出对佛菩萨的崇高信仰。 家庭供奉佛菩萨圣像。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观音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如果已经有了佛与菩萨的圣像,应该和佛坛、佛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
2023-06-23

一行禅师:吃得好吃得少
吃“是种很深奥的修行” 文/一行禅师。 有些人会借吃东西来忘记悲伤与优郁,过量的饮食会引起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产生愤怒。如果你不知如何处理这种负面的能量,它就会转化成愤怒、性与暴力的能量。 当食物“品质很好”时,就可以少吃一点,身体其实只需要(p....
2023-06-23

如瑞法师:对人生充满信心
同样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热情。因为你缺少了信心、热情“你只把工作看成简单地飞上蓝天和落到地上?希望各行各业有缘乘坐我驾的飞机的人,能够发一个断恶修善、利益国家人民的愿……你想想,这些人带着你美好的祝愿飞向四面八方,如果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信心。所以说学佛觉悟以后就是让我们来调整心态,有时候会让我们情绪化。如果你没有智慧,不能管理情绪,就会躁动或者感到失落。就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2023-06-23

净界法师:不要低估妄想的力量
我先讲讲生死业力的问题,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这个外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一件事情——我们先有感受。我们是出现快乐的感受,我们出现痛苦的感受,痛苦的经验对我们不会产生一种牵引的力量,我们没有哪一个人看到人生的全貌。我们只希望我心中的影像再出现,因为我们被心中的影像骗了?因为你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么回事,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妄想!如果你在临终之前没有成功地把心中的影像给化掉!....
2023-06-23

圣严法师:睡前放空自己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但现代人常常忙得吃不定时,更痛苦的是该睡时睡不著。‘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是修行的态度,所以‘吃’与‘睡’都是修行。该睡觉的时候又是胡思乱想,还放不下白天的事,也睡得不熟,醒来还是非常疲倦。该吃的时候不好好吃,该睡的时候不好好睡,却不知道吃进去的是什么滋味;就算睡在床上,这觉是白睡了。 无法好好睡,是现代用脑工作的白领阶级的通病。要担心、在意、忧虑的事情太多;....
2023-06-23

佛教持戒的目的是什么
续祥法师:持戒的目的, 文/续祥法师 大象佛学院图书馆 1、终结你的选择困难症让你不用动脑子就能得到最优选 选择是人世间最公(p....
2023-06-23

印光祖师:劝注重因果
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圣人治天下。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夫积善、积不善。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凡夫不得而见。经云,欲知前世因。欲知来世果。发明三世因果之义。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在彼断其必无因果,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谁肯孳孳修持。由兹善无以劝。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有谓因果为小乘,是皆专事空谈,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
2023-06-23

清规戒律的清规指什么
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日常行事的章则。本来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以后,皆是其例(见《大宋僧史略》卷中《道俗立制》条),百丈怀海禅师痛感禅僧住在律寺内,置首领主管等等(见《景德传灯录》卷六末附《禅门规式》)“与律法不同(见《僧史略》卷上《传禅规法》条),亦称《崇宁清规》,编成《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二卷,更由朝廷命江西百丈山住持德辉重辑定本。....
2023-06-23

圣严法师:不眷恋也不逃避
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其实佛法所说的‘苦’,实际上是人的忧、悲、苦、恼等情绪反应。也就不觉得痛苦了,就不会觉得痛苦,但只要心中没有任何不喜欢、不愿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例如把《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们的生命是因缘和合而成,我们就不会老是痛苦的自我挣扎,想要逃避痛苦,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会明了,痛苦是由一己的观念所造成的。....
2023-06-23

妙祥法师:放生的好处
放生有什么好处,我想通过放生使我子女孝顺,常行放生是常住之法,你常常放生就得长寿。就因为他前生放生,而是前生和众生没有结下这个善缘?所以你到时候讲法也没人听, 人生见一面就有三生的缘分。都想自己将来有很多的徒弟。 咱们这里的师父也都爱放生,你别像我不爱放生,徒弟呆几天烦了就走了。放生没放好,通过放生马上就好转了,我说你放生,那天把天津差不多所有海里的物全都买掉了。 另外放生能得慈悲。....
2023-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