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量心什么意思?

  佛道长远,如果没有无量的发心,就如车子汽油不够,无法到达目的地,所以学佛要发....
2023-04-25
四无量心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皈依?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依照「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三大纲领来修学,则是提醒我们念念不忘自性三宝的形象代表。学人从初发心至成佛,依靠自性觉。五十三位善知识皆是佛菩萨。凡夫于生活、工作、应酬中,佛菩萨于生活、工作、应酬中;惠能大师心中常生智慧?觉者的智慧如何生起:凡夫的烦恼从何而来,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穿衣、吃饭有妄想、分别、执着;在境缘中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生贪、瞋、痴、慢。....
2023-04-25
什么是三皈依?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嗡玛呢巴美吽”让很多佛菩萨获得了成就

  只要你有缘能够念一遍,真的是不可思议!诚心供养能够得见此文的大福德有缘,也就是供养诸佛啦!  佛陀在舍卫城时,突然出现一大片光明,除盖障菩萨询问其中原因,佛陀说这是观音菩萨正在度化三恶趣的可怜众生,然后讲了很多观音菩萨胜过佛陀的威力和功德。除盖障菩萨不理解为什么说他超胜于佛,佛陀就开始讲:....
2023-04-25
“嗡玛呢巴美吽”让很多佛菩萨获得了成就

人只要一直做善事就行了,还有必要学习精通佛法吗?

  有时候觉得,人只要一直做善事就行了,花大量时间学习精通佛法是否有必要?  为什么说一切都是痛苦呢?任何事情始终持续下去都会越来越痛苦。我们认为没有吃饱的时候是痛苦,吃饱以后就觉得特别快乐,再吃一碗就越来越痛苦了,如果特别想吃,就会幻想如果自己还有一个肚子多好,但是实在没办法,吃得越多最后越痛苦。如果真正存在快乐,一直延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应该越快乐,这充分说明了本质上没有一个快乐。....
2023-04-25
人只要一直做善事就行了,还有必要学习精通佛法吗?

佛教的出坡是什么意思?

  出坡又称普请、普坡劳作,指禅林中从事作务劳役时,普遍邀约大众,上下合力进行劳作的规制。搬柴运水、打扫环境、摘花采茶、农作收成、工程建筑、晒诸藏经及各种劳动身体的工作等,皆为普请的事项。上至和尚,充分表现出僧团集体创作、自食其力、民主平等的精神。  出坡在佛教也是一种修行、一门功课,从出坡中可以了解工作的神圣,服务的伟大,过去许多古德高僧都是从出坡作务中成就的,譬如六祖惠能。....
2023-04-25
佛教的出坡是什么意思?

什么才是入道的基础?

  就是要尊重戒律。戒律是成佛之根本,所讲要成佛必先学戒,戒能生诸功德,由戒生定,以定发慧,戒定慧三学,以戒为首,犹如阶梯,次第而进,不可超越,三学包括了整个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受戒后要懂得开、遮、持、犯,什么事该做与不该做,才不会增加过失,损害智慧。戒分有根本清净与方便轻遮,经文所说:「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是根本清净戒,指四重戒之杀、盗、淫、妄,又名性戒。....
2023-04-25
什么才是入道的基础?

佛教中的大修行者能代我们消业吗?

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的疾病死亡,是为了替代全人类消业。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种种苦行,夏天烈日下坐;来折磨肉体,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类大众的平安、健康。其实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见解,不是佛法的正见。是众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别业受别报,多人造作相同的共业受共报;造恶业受苦报,造善业受福报。....
2023-04-25
佛教中的大修行者能代我们消业吗?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佛教常说的....
2023-04-25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修禅者须知

禅是本来清净之心,禅是清净心,禅的本质就是清净,禅是没受过污染的清净之心,禅是恒久不变的清净心,是恒久不变的清净之心,有丝毫境界现象就不是禅心了,清净是禅境界,更不应该用参到某个层面出现某种境界加以衡量参禅悟道的层面。恒久不变的清净心才是真实功德,离开清净心的任何境界现象都是魔境界。离开清净心就是离禅,清净心不能够保持恒久不变就不是禅定。无境界是清净的体现,清净既是无境界。....
2023-04-25
修禅者须知

有没有居士佛学院?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

  为什么没有居士佛学院呢?或者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呢?  没有专门的居士佛学院,所以给大家的印象是佛学院不招收居士,招收居士的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招收居士啊,没有专门说是居士佛学班,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弘法寺居士佛学培训班、闽东佛学院居士佛学班,比如说很多寺院举办的禅七法会、佛七法会,还有咱们这个闻思讲堂学佛群!我觉得比你理想中的居士佛学院,  3、到寺院、道场、居士林定期闻法。....
2023-04-25
有没有居士佛学院?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

什么是请佛住世?

  普贤菩萨的第七个大愿是「请佛住世」。  「请佛住世」,是对圣贤的礼遇,这一点对我们人间非常重要。佛陀证悟时,由于诸天礼请佛陀住世说法,才有现在佛法的流传。这里的「请佛住世」,并不是真的要请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再到这个世间来说法,凡是贤能的人,我们都要把他们视为诸佛。  「请佛住世」在现今的意义,就是对于有贤能、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我们请他在这个世间上广结善缘。....
2023-04-25
什么是请佛住世?

生平作恶的人,临终时念佛也会往生吗?

  印光大师言:....
2023-04-25
生平作恶的人,临终时念佛也会往生吗?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千万不要执迷于形式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香?几乎所有的刚刚入佛门的人都会遇到。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对于这种事相没有必要执着。  上香到底是上一根还是三根?就看你的因缘,一根也行,表法。有的地方上四根了也可以,也讲得通。关于这个问题我讲过,我们可以叫做一心一意修行佛法,也可以全心全意供养佛菩萨。供养佛法僧三宝。如果说上四根,有人说三根是佛菩萨的,另一根是供护法的,也讲得通。  那天一个老太太说:....
2023-04-25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千万不要执迷于形式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是同一个吗?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不是同一个佛,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不是同一个佛,释迦牟尼佛(梵名S/a^kya-muni。....
2023-04-25
阿弥陀佛与如来佛是同一个吗?

非常重要!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勿吃荤食,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更不要踏门槛,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五、不可乱动寺庙之物。  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也不可随意摘取,六、拜佛不可越位。....
2023-04-25
非常重要!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咒是什么?我们持念真的有用吗?

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都有咒语的流传、使用和信仰。由所谓民间信仰的符咒力达到驱邪、避凶、趋吉的目的。有用咒治病的记载,有灾难要忏悔、存善心、做善事,消除业障最好的办法,原则上并不重视咒语的使用,(请参阅拙著《世界佛教通史》二一五及二一六页),以同一种特定的语句反覆地持诵,便会产生咒的力量。其中固然有代表神明的灵力,重要的还是持诵者的心念集中之力。....
2023-04-25
咒是什么?我们持念真的有用吗?

夏天女性去寺院需要注意的事!

  1.任何容易引起别人邪思邪念,引发情欲情执的举止和穿著都要克制。  2.不要穿五彩艳色的衣服,最好是穿海青。肚脐眼的衣服。能看到内衣的颜色,能看到内裤的颜色,应以素色宽松的衣服为好。任何香水都不要喷,动物为了吸引异性喜欢,才会释放香味吸引异性,进寺庙前最好全部取下。不要把自己打扮得很清纯,绝对不要去碰他的身体和手,不要做不良示范。这句话对你自己和说话对象的修行没有帮助。....
2023-04-25
夏天女性去寺院需要注意的事!

修行之士佛前祈祷要做到的“十不求”

  《宝王三昧论》的....
2023-04-25
修行之士佛前祈祷要做到的“十不求”

佛教五种不翻是什么?

  佛教源于印度,却在中国大放异彩,主要得力于经典的汉译,才使得佛教在中国开花结果,璀璨耀世。  中国的译经事业起源于东汉而兴盛于六朝和隋唐年间,由于佛经的翻译,不但成为弘法依据,同时也提供学者考证印度、中亚、南海历史的依据,尤其增加了中国文学的语汇,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译经最高的原则是....
2023-04-25
佛教五种不翻是什么?

大雄宝殿内常见的主佛像是谁?供奉的都是什么佛?

  穿过天王殿就到了佛教寺院中的正殿....
2023-04-25
大雄宝殿内常见的主佛像是谁?供奉的都是什么佛?

佛教文化是什么?源自于哪里?

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的塑造....
2023-04-25
佛教文化是什么?源自于哪里?

这些佛教中需知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亦称....
2023-04-25
这些佛教中需知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如何上香才能有求必应?上香的正确方法

  1.不可批评佛像的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奉于卧室内。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可合掌或问讯。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焚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  4.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将香直竖向上,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2023-04-25
如何上香才能有求必应?上香的正确方法

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分别是谁?

  穿过天王殿就到了佛教寺院中的正殿....
2023-04-25
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分别是谁?

什么叫护法?怎样护法?

什么叫护法?  护法:梵语Dharmapala,音译....
2023-04-25
什么叫护法?怎样护法?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