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十二岁“出家”
接上文:
十二岁,在一般孩子还刚刚启蒙,正是好玩的时候,德清却有了出家的想法。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念佛是必修课,他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不再像普通孩子那样贪玩了。这件事却引起了德清父亲的忧虑,蔡彦高并不反对妻子向佛、斋僧,对儿子想做和尚的想法,开始也是一笑置之,以为不过是儿子幼稚想法。
但一见十二岁的德清对做和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甚至在家竟也学起一些僧人的举动,而对考科举所必须学的《四书》《五经》产生了感恶,他就出来干涉了。
中国古人有早婚的习惯,讲究多子多福多寿,打消儿子做和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儿子定亲。于是蔡彦高就四处托媒说亲,要为儿子找一个名门闺秀。
蔡家是大户人家,德清从小好学,四乡闻名,少年老成,亲事一说就成。但德清却竭力反对此事。这次德清下了绝大的决心,其态度之坚决,使父亲也大吃一惊。
在讲究“三纲五常”“人伦道德”的明代,德清这种件逆亲命的举动,无疑是十分反常的,幸而有母亲帮着他,父亲虽说心里极不乐意,议亲之事也只得暂作罢。
德清知道议亲之事一旦开始,就会纠着不止。最直接了当的方法就是出家,一劳永逸。德清家道殷实,不像一般穷苦人家的孩子,出家进寺院为了团个温饱,他有自己的远大志向,读书时老和尚讲的那些故事一直使他念念不忘。他要的是历劫磨难,成佛作祖。那就不能不找一个有道高僧为师。
可是全椒小城,还没有这样的高僧能成为他的师父。
他是幸运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从南京来的和尚。这位和尚惊异于他小小年纪就有从佛的决心,便告诉德清金陵报恩寺有位西林法师,是位有道高僧。他还讲了西林大和尚的许多遗闻轶事,说得德清幼小的心怦然跳动,心道:西林真吾师也。
当晚,他就向父亲郑重地禀告,他要去南京报恩寺读书。
父亲知道他读书是假,想出家为僧是真,坚决不同意,父子俩不欢而散。
这时,十二岁的小德清表现了他向佛的坚定毅力,他与父亲开始了正面的冲突,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不言不动,不吃不喝,整天关在房里,谁说也不听。眼看儿子越来越消瘦,一家人都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德清的母亲又显示了她在家庭的影响力,她对丈夫说:“做官或者为僧,一切都是缘分,强扭的瓜不甜。儿子是菩萨托梦送来的,说不定将来有成佛的缘分。养子从其志,既然他一定要去南京,还是让他去的好。否则真个闹出病来,后悔也迟了。”
父亲叹了口气,同意了。
由于德清的坚持和母亲的支持,这年十月,德清完成了他的心愿。横江来到金陵,在报恩寺从师于西林法师。
这年是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德清十二岁。
——
德清十二岁这次的“出家”,其实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因为他年纪尚小,前途尚不可测,所以也没有给他剃度。
但西林法师一见到德清,就十分喜欢他,以至于说出了相当高评价的话来,他抚摸着德清的头对他父母说:“你们这孩子气概不凡,如果当一个普通僧人,实在太可惜了。”
蔡洪氏道:“那就要靠法师费心照拂,使吾儿早日成才。”
西林法师道:“你们放心,贫僧道行浅薄,若是不嫌弃,自当尽力以所知相授。”
德清立刻乖觉地叫了一声:“师父。”
西林法师异常高兴,道:“先在我这里学习,将来有缘遇到明师,再好好教他,我佛发扬光大,当在此子身上。”
事到如今,蔡彦高和蔡洪氏再舍不得这孩子,也只得让他学佛去了。
西林法师收得此徒,十分得意,立刻带了德清前去看望自己的好朋友无极法师。无极法师当时正在报恩寺三藏殿讲经,在场的还有他们两人的另一个朋友赵大洲(赵大洲,名贞吉,后来官至礼部侍郎、英武大学士)。
无极法师和赵大洲都非常喜欢德清,赵大洲对西林法师道:“老友,你从那里找来了这么一个好孩子?”
西林法师道:“怎么样?这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吗?”
赵大洲道:“岂止是出息,他将来定可以成为大人物的。”不过他对德清是不是能够坚定不移地做佛门弟子似乎还有些怀疑,便考问他道:“你是喜欢做官呢?还是喜欢做僧人?”不待德清回答,又道:“当官呢,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做会人又苦又累,我看还是当官的好。”
想不到这个十二岁的孩子竟坚定地说:“做我佛的弟子。”
无极法师和赵大洲闻言大奇,赵大洲对西林法师道:“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你可要好地教他,如果教坏了,就太可惜了。”
西林法师、无极法师和赵大洲都说了些对德济祝福的话,然后无极法师又开始讲经。德清坐在台下,用小手托着下巴,专心致志地听无极法师讲经。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