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憨山大师:报恩寺烧了,不是好兆头
接上文:
嘉靖四十五年(西元一五六六年),一场意外的大火打破了德清的平静修行生活。
这年二月二十八日,一场大雷雨倾盆而下,报恩寺塔的尖顶又直耸青天,壮观的塔尖此时将雷电引了下来。
这个季节打雷闪电本不是奇怪的事情,因为春天本来就是雷电多的季节,但这场火来得特别猛,雷电引着了大殿,又烧到了偏殿画廊,一时间,寺中浓烟滚滚,一百四十余间屋宇尽被烧为灰烬。
举国闻名的报恩寺烧了,当然不是个好兆头,而且官府也不排除有人故意放火的可能,为了在上头追究下来时可以推脱责任,所以将寺中有关的十八个僧人抓去。
一时间,寺中人人自危,能够逃走的都逃走了。德清却没有走,在寺中执事僧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每天奔走二十余里,赶到刑部监狱,为寺中被捕的师兄弟饭送菜,还多方设法为他们开脱罪名。
由于德清此时的名声渐显,官府也不得不卖给他人情,加上他是雷电击塔引起大火的目击者,所以三个月后,十八名僧人终于无罪获释。
寺没了,德清便起了云游的想法。做个行脚僧人,云游天下本是德清自小的志愿,只是此时他年纪尚小,又没有同道的僧人愿意随他去云游,所以暂时还没有动身。此时他遇到了两个与他日后有相当关係的僧友:雪浪和妙峰。
德清和雪浪是少年朋友,他们相识时雪浪十三岁,德清十二岁。
雪浪法师俗名洪恩,也是自小有慧根的人物,他十三岁随父亲在报恩寺听无极法师讲《法华经》,听了十几天,竟不肯回家,自己剪了头髮,便在报恩寺当了个小沙弥。
当时两人都还是孩子,年纪相仿,关系当好,但也只是少年朋友,还未曾谈得上志同道合。德清二十岁时在天界寺云谷法师坐禅时,雪浪曾因前去问候,同时故意相询如此枯坐,不知有什么用处,不如同去听无极法师讲《法华经》。
德清道:“古德有言,自性宗通,回观文字,如开门落臼耳。”
两人相视大笑,对对方心地都已明了在心,遂成了莫逆之交。
现在报恩寺被雷电烧毁了,德清和雪浪坐在寺前痛哭了三天三夜,立下了将来要兴复报恩寺的誓愿。后来德清远游至京,又历经磨难,始终没有将兴复报恩寺的事忘怀。而雪浪则更坚决,他沿门持鉢行乞,三年后终于得以新建报恩寺。
大丈夫讲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身在佛门的德清和雪浪也是言出必行,真乃是佛门之大丈夫。
这年德清还遇上了后来同道的好友妙峰。妙峰法师薄州人氏,名福登,这年他到南海来参访,不料北方的人初次南下,南方雨水多而气候潮湿,到得金陵竟因为水土不服而生了病,浑身上下长满了疮,大约是湿疹一类的皮肤病,一边养病,一边适应南方阴雨的天气。
妙峰也是闲不住的人,他不想在天界寺中吃白饭,所以身体虽不好,仍是坚持要做些打扫禅房、厕所之类的事情,而且不是敷衍了事地做活,每天天不亮,便已将要做的活做完。
当时德清也正在天界寺中,这天德清忽然发现厕所的地特别干净,连多年无人打扫的小油灯也被擦得乾干净净,德清大奇,心道:能这样做事必非常人,便留心要找出是什么人在打扫。
第二天一早,德清起得特别早,不料在众僧熟睡之时,所有地方又已被打扫干净了。这样过了许多天,竟没能发现是什么人在做这活。
德清起了青年人的好奇之心,心道:你越神秘,我越要知道。这天他半夜便起身,却也只见到一片水迹未干的地板和一个神秘丽开的背影。
第三天,德清问执事僧,执事僧道:“是个外来养病的净头做的,他身体不好,白天一般都待在禅房内,不太出门。”德清立刻前往探望。
这是德清和妙峰二人第一次相见,而妙峰第一次见到德清,说的话竟是:“病痛虽苦,但更难熬的还是馋。我已数日不得饱食了。”
原来北方人的饭量大,而南方僧人每餐吃的东西还不够他填牙缝的。
德清大笑,便到厨房要了些果饼,拿给妙峰吃。
两个年轻人的友谊便在此时建立起来了。
妙峰病好后,德清很希望他能够陪自己云游天下,妙峰非常欣喜,道:“兄上路时,我替兄担草鞋,休息时,我烧水拾薪。”
但是妙峰要到越地参访,暂不能随德清云游,却又怕对不起德清一番情谊,便不告而别,偷偷地离开了天界寺。
德清理解妙峰的难处,并不责怪妙峰的不辞而别。六年后,二人又在京师相遇,终于能够一起云游中华大地的许多地方。
德清在云游前的最后四年还为报恩寺做了许多事情,为了重建寺院,他请德高望重的云谷法师来寺任住持。三年之中,他还将火灾前后欠下千金债务一一还清,并请准为举办义学,主要是教孩子读书,也教僧侣学业。
前来就读的孩子最多的时候达二百多人,这些孩子也像德清少年时候一样好学,德清非常喜欢他们,他也深深知道一个好的教师对一个孩子成常是怎么样的作用,所以他教书时特别用心。为此,他将早已焚掉的各种传、史、诸子百家又重新拾起来。
他的努力得到当地百姓的由衷赞美。
隆庆五年(一五七一年),德清离开了金陵,开始了他云游的生活。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