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与寺庙——是逃离,还是回归?
面向现在,更面向未来!百事元界真的是“可乐”!
“长亭外,古道旁,青草青天……”
每当听到《送别》那悠扬绵长的曲调,红尘的心都能蓦地慢下来;
每当现实无路可逃时,我要有弘一法师那样的决心:
毅然出红尘
毅然告别浮华的过去
在我的印象中,“佛教”、“寺庙”这样的词总是神圣庄严的,人们顶礼膜拜。他们似乎天生就与“集市”隔离开来,来寺庙的大多是信奉宗派的信徒。
但此时,寺庙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打卡胜地。
毕竟年轻人的生命力是旺盛的,逛寺庙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新时尚。携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从搜索热度来看。90后和00后占寺庙景区门票预订人群的近50%。
那么,为什么寺庙在年轻人中爆炸?年轻人的时尚基因发生变异了吗?
从90后、00后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来看,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短暂的“逃离”
“仰卧起坐”生活中,太阳穴成为精神食粮
在当今环境下,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年轻人都承受着来自“上岸”、“内耗”、“996”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家“卷不起来,躺不下”。这种“坐”的状态是大多数人生活的一种表现。年轻人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来释放这种长期存在的压力。庙宇已成为精神食粮之地。
灵魂的“回归”
心灵时尚之旅
大多数寺庙都依山而建。游客不仅可以祈福,还可以游山玩水,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体验古诗词中描写的“曲径通幽”在山峦、寺庙、流水、松柏之间。偏远处,禅房花木深”,“春声吞危石,日寒苍松寒”。
年轻人去寺庙打卡的另一个原因是拍照。据携程数据显示,近期备受关注的寺庙景点有:灵隐寺、普陀山景区、寒山寺、雍和宫、佛光寺、白马寺及大雁塔、鸡鸣寺、少林寺,布达拉宫。
热情洋溢
寺庙旅游-年轻人的新社交网络
比起刻板的购物和吃饭,去寺庙祈福、吃素、听佛乐、买素糕、看金刚舞、喝寺庙咖啡,确实更有吸引力。
此外,寺庙旅游的火爆也离不开社交平台的帮助。小红书上关于“灵隐寺摄影”的笔记一万多条。年轻人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寺庙旅游的经验和想法,进一步增加了其他人的参与度和兴趣,微博上“寺庙旅游在90后、00后爆发”的话题甚至登上了热搜榜。
无论是几年前的“野营”“围炉泡茶”,还是如今的“寺庙旅游”,时尚都是一种活力。年轻人的精神时尚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而这种时尚活力的延续和改变,心灵的回归和净化是很有必要的。
少年与庙宇,是灵魂的沉浮,是灵魂的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