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五不翻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3-04-27

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五不翻指的是什么?

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

  佛经五不翻是玄奘法师提出的。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佛学翻译家和佛学理论家。他不仅以其丰硕卓著的译经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笔,而且以其“五种不翻”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页。

  玄奘法师的所谓“不翻”,并非指跳过原文省略不翻,而是指在目的语与来源语之间不需要或不存在完全吻合的对应词,有时将直接采用音译,而不采用意译。因此,“不翻”指的是“音译”。“音译即不翻之翻”。

  所谓“五种不翻”,指的是佛经由梵文翻译成汉文时,在五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不翻”原则,即“音译”原则。这五项原则依次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无故不翻、顺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种不翻”是玄奘译经理论的重心,也是他为“翻语”设立的法则。

五不翻指的是什么?

  1、秘密故不翻

  意思是说,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佛经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语”等。而“陀罗尼”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咒语”,汉译为“秘密语”、“真言”,是佛、菩萨、诸天的秘语,总括佛、菩萨的功德、誓愿及佛法精义的简单语言符号。

  这些秘密咒语具有神秘莫测的特点,通过念诵的声音形式来体现其神秘之处,因此宜采用音译的方式。“经中诸陀罗尼系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故不以义译之”。

  如果保留这些咒语的梵文音译,朗读时就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应,获得字面意义之外的效果,深刻领会佛意,保持佛语的神秘、庄重和典雅;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汉语,则会失去这种神秘感,失去原有的佛意。

  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

  《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音译,第一句“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意为“皈依三宝”。

  《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度到彼岸,愿正觉之法终成就”。

  诸如此类的“陀罗尼”均采用音译,世代口耳相传,其所体现的神秘力量便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力。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则意趣全无。其实,不光是佛教咒语对佛教徒具有特殊的魅力,其他宗教咒语对其信徒也同样具有神秘莫测的魅力。

  2、多含故不翻

  意思是说,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佛教经典中有些词语含义非常丰富,而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如果使用其中一个含义的词语,则会造成信息与意义缺失。

  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种意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缺失,故此只能选择音译。

  又如,“阿罗汉”意思是“无生、应供、杀贼”;“比丘”意思是“乞士、破恶、怖魔”。这些词语含有多种意思,如果只翻译其中的一种,就会丢失其他意思,不能完整表达原义;如果全部意思都翻译,又显得累赘,所以只能选择音译。[page]

  3、此无故不翻

  意思是说,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译,等等。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和精神。

  4、顺古故不翻

  意思是说,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从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历代佛经翻译家都采用梵语的音译,所以玄奘法师认为不需采用意译,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5、生善故不翻

  意思是说,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智慧”的意思差不多,但有着轻重之分。因为“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

  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因此,音译为“般若”显示出对佛经的尊重敬仰,而意译为“智慧”则显得轻浅世俗。实在要译的时候,“般若”往往被译为“大智慧”、“妙智慧”、“真智妙慧”之类。

  此外,“释迦牟尼”、“阿耨菩提”、“菩提萨埵”分别被意译为“觉悟者”、“能仁”;“正遍知”;“道有情”、“大道心众生”,但音译和意译之间体现出尊卑之别。

  这些意译都是用儒家和道家的概念与术语拟配佛学的概念与术语,即所谓“格义”或“归化”,从而不仅混淆了佛学与儒道之间的区别,而且降低了佛陀和佛学的地位。因此,应采用音译以保持佛经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典雅庄重的风格。

  玄奘大师的“五种不翻”译论,距今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音译这一翻译策略也经历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丰富且多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玄奘大师的“五种不翻”译论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过,反而更加彰现其不凡的意义和价值。

RECENT POSTS

一日禅:禅在哪里?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不在禅堂里,不在深山古寺中。禅,就在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的当下。...
2024-11-25
一日禅:禅在哪里?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