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亲:要有大格局 会过小日子

时间:2023-05-01

做父亲:要有大格局 会过小日子

  古人说:“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人没有不疼爱子女的,这是人的天性。

  古人又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

  父爱如山,深邃而内敛,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一双有力的手和一副坚实的臂膀。

  童年的父爱决定孩子的一生。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古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

  通常说,“严父慈母”,其实,做父亲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严厉与否,而是在子女的成长路上,是否能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想问题。

  我们能够给孩子传达一些人生智慧,也能够给出一些方法指导,但是,首先要明确这些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教训;其次必须明了,接下来在人生舞台上的主演是孩子自己,我们当不了也当不得导演,仅是有一些经验的“上一代演员”而已。

  我们的愿望应该是,孩子将来自我独立,有一个好的未来;而不应该是,将来拥有一个自己眼中的好孩子。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做父亲,要有大格局,会过小日子!

要有大格局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

  他感慨地说:“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钱穆的意思是,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父亲,教育孩子,可不是小事,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

  所谓大格局,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1、视野开阔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和梦想,父亲最好用开放的视野来看孩子,不要为孩子设计、包办他的人生。

  秦末,项羽跟随叔父项梁长大,项梁就担当了项羽父亲的角色。

  项羽小的时候,学习读书写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项羽又不肯学了。

  就是这个对兵法“略知其意”的项羽,最终成了灭亡秦军主力的“战神”“西楚霸王”。

  梁朝时中书令徐勉,一生身居高位,却不经营家产。有人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如有德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也没用。”

  说得多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与其留财产让儿孙好逸恶劳,不如给儿孙积德,留下发展的空间。

  2、有点童心

  不要匆忙地,更不要强迫地把孩子带入成人世界,孩子的童心是未来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动机,相应地父亲也要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童心和孩子气,对比于锱铢必较的功利,是一种大格局。

  做父亲不必道貌岸然,一脸庄严。当代作家汪曾祺是一个幽默、通达的人,他说:“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而他的父亲也很开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汪曾祺十几岁就会抽烟了,父亲抽烟时总会递给他一根,并给他点上火;甚至汪曾祺17岁初恋,在家写情书,父亲就在一旁瞎出主意。

  据说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学习,贪图玩乐。父亲苏洵并没有打骂,而是在孩子玩耍打闹时,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满面笑容,有时还笑出声来。

  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时,苏洵假装慌张地把书赶紧藏起来。这样孩子更加好奇,便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步入了成才的正轨。

  以孩子的心态与孩子交流,以孩子气的方式引导孩子,既融洽了父子关系,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会过小日子

  帝王将相,金戈铁马,壮怀激烈,家国天下,这些固然重要、重大,但是最常见、最坚实的还是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每个时代大多数人都要过的小日子。

  看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家具、瓷器、字画,可以感受到,热爱过小日子的生活,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韧劲。

  其实,国学也好,中庸也好,都是生存智慧,也就是强大的心理调节机制。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贤达名流,所以做父亲,要会过小日子,并对孩子言传身教。

  所谓小日子,也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1、简约生活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简约生活,过小日子。

  大时代精彩刺激,小日子平稳安逸。不管什么时代,能过小日子,就是好日子。

  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个人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

  真正的生活应该是:有山有水有人情;钱不多,心满意足;事不多,有滋有味。

  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有报道说,不少父母为了孩子,离开繁华的都市,放弃如日中上的事业,到山清水秀的小城市生活。

  林语堂说:“什么是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2、自得其乐

  小日子,是一种心灵的井然有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得其乐。

  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就像有的人坚持沉浸在自己琴棋书画的事情,有的人坚持每周有几天用来写作。

  互联网时代,这个世界越是开放,我们越应当有自己安静甚至“封闭”的一处空间。

  台湾诗人余光中回忆说:“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城里人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父亲的自得其乐,为孩子种下了精神生活的种子。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