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通天台宗的大智律师为什么转修净土?

时间:2023-05-09

深通天台宗的大智律师为什么转修净土?

  灵芝律师最初出家时是学戒律,接着依天台圆顿教的佛言祖语学习,在看到慧布禅师的传记之后,就要按通途教法发菩提心,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度众生的大愿,认为往生净土是与发菩提心相违的:你怎么能只管自己生到净土享乐呢?应该在五浊恶世度众生才行,这才是真正大乘修菩萨道的人应当做的!

  从通途教法上讲,这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所以对念佛修净土的人,灵芝律师就去轻视、诽谤。

  那后来灵芝律师是怎样归心净土的呢?是因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逆境。

  后来灵芝律师大病了一场,病得很严重。这可能是佛菩萨加持,也可能是显现上诽谤净土而遭的恶报。大病之后,身体很虚弱。这时灵芝律师发现自己一点把握、一点定力都没有了。这只是一场重病,还不是临终的时候,到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那就更麻烦了。

  灵芝律师病好了之后,反省自己,如果依通途教法,发菩提心生生世世在恶趣度众生,这不是自己所堪忍的,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这时候他反省自己以前所修、所学的,甚至还诽谤净土,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悲伤哭泣、感伤,自己责备自己。依通途教法发菩提心生生世世度众生,这个志向虽然洪大,但自己作为一个凡夫,还没有得到无生法忍。

  这时候灵芝律师再来看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其中讲到:还没有证得无生法忍,成为登地圣者之前,要经常不离佛。灵芝律师以前虽然看过《十疑论》,但当时应该根本没有在意。

  《净土十疑论》中又引用了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

  “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

  还没有登地的凡夫,说有大悲心要在五浊恶世救苦众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下面以两个比喻说明:就像婴儿不得离开母亲,如果婴儿离开母亲就会“渴乳而死”,没有奶吃而饿死;“又如弱羽,只可传枝。”“弱羽”指羽毛还没有长成的小鸟,它还不能在空中翱翔,只能在树枝之间跳来跳去,所以也不能离开母亲。这就比喻我们凡夫不能离佛,所以要往生净土亲近诸佛。

  灵芝律师看到《净土十疑论》里智者大师、龙树菩萨的教言之后,知道自己错了。原来一直依通途教法去修习,但是自己“力未堪任”,不是这样的根机,而且还没有成就无生法忍,成为登地圣者菩萨,那么要在五浊恶世救苦众生是无有是处的。

  灵芝律师当时就把所学的东西都放下来,专门在净土教理上下一番功夫,“二十余年,未尝暂舍”。我们要注意,灵芝律师绝对是一个学识很渊博、根机很猛利的出家人,还要这样非常精进地“二十余年,未尝暂舍”;而我们现在一般的人,特别是在家人,一天难得有一两个小时学佛,那你跟灵芝律师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

  灵芝律师这样根机的大德,还要专门在净土的教法上二十余年下功夫,而我们恐怕一辈子都不如灵芝律师二十余年所学、所修的,就更要在净土教理上下一番功夫,用一辈子都不过分。

  灵芝律师详细地钻研净土的教理,对古今净土的著作都认真地钻研,许多疑惑都打破了,对净土的教法更加深信了。

  对我们来说,对净土的信心千万不要满足,不要以为“我也在念佛,也想发愿往生西方”,就觉得自己有信心了,那不见得。就像灵芝律师示现的,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研详理教”,“未尝暂舍”。我们也要像灵芝律师一样,在净土教理上下一番功夫。现在有些人学了一年、二年,或三年、五年,就觉得可以了,没必要再学净土了。你跟灵芝律师比一下就知道了!

  灵芝律师在净土教理上下功夫二十余年,最后“顿释群疑,愈加深信。”“深信”就是深信切愿,就像印祖《文钞》中讲的,信愿要抉择到“了无疑惑而后已”,这样才能再去研究他宗。

  你首先要在净土宗下一番功夫,等到已经生起胜解了,能绝对往生了,这样才能再接着去研究天台、华严、中观、唯识,目的是为了上品上生。否则即使你在净土上下了几年功夫,但没有做到印祖说的“了无疑惑”,或者这里灵芝律师讲的“顿释群疑,愈加深信”,就去研究他宗,那就是舍易求难。

  你要去通途教法上用心,改学其它法门,而把净土法门这个最容易了生死的易行道,这个只要信愿上抉择好,有真信切愿就能绝对往生的法门放下,那只能说你是舍易求难,没有智慧!

  这是灵芝律师给我们示现如何归心净土。首先是“解门断疑”,深入净土经论二十余年,断除疑惑,在深信切愿上下一番功夫。在生起真信切愿之后,接着就要在行门上去落实,否则你的信愿也是假的,不是真信切愿。就如善导大师讲的:如果空有其愿而没有行,那就不是切愿,而是虚愿。

  【原文】

  元照,自下坛来,便知学律。但禀性庸薄,为行不肖。后遇天台神悟法师,苦口提诲,始知改迹。遂乃深求祖教,博究佛乘。而于佛祖微言,薄有所领。窃自思曰:初心晚学,宁无夙善。但不遇良导,作恶无耻,虚丧一生,受苦长劫。于是发大誓愿,常生娑婆五浊恶世,通达佛理,作大导师,提诱群生,令入佛道。

  复见高僧传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二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途极苦处救众生也。由是坚持所见,历涉岁年。于净土门,略无归向。见修净业,复生轻谤。

  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差,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志虽洪大,力未堪任。仍览天台十疑论。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又引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二十余年,未尝暂舍。研详理教,披括古今,顿释群疑,愈加深信。——《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摘自:仁禅法师《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讲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