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含灵蠢动,皆有佛性「睿智心」
万物众生皆有佛性,而能否成佛则要看是否拥有佛的智慧。此智慧并非头脑灵活之聪慧,而是对人生及尘世的领悟。唯有透彻了人生与尘世,方能得到无上的安宁。这种智慧并非与生俱来,即使是佛陀也罢,亦不是天生的博学睿智,也需要经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悟道之苦,方能“直了成佛”。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即是问我世人能否突破知障与烦恼障,破之,则拥有佛的大智慧;反之,则永世沉沦于红尘之中。
一、属于自己的智慧无可替代
1.天助自助者,别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时至今日,吾人唯有向自立之目标努力,不可预存望人帮助之心。须知天助自助者,我能自立,然后爱我者,方能为我尽力也。——慧聪禅师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太平淡了,于是就天天期望奇迹发生。为了让奇迹早日出现,他向佛祖祈求。
佛祖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奇迹呢?”
“奇迹就是我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出我的想象之外的事情。”
佛祖说:“我答应你了,奇迹明天就会出现的。”
这个人开始焦急地等待,但是很多天过去了,什么奇迹也没有发生。
他又对着天空向佛祖质问:“佛祖啊,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奇迹呢?”
“我早就给你奇迹了呀。”天上飘来佛祖的声音。
“我怎么没有看到呢?”
“其实你天天都生活在奇迹之中,你不是说奇迹就是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完全超出你的想象之外的事情吗?我已经给过你了,你以为佛祖可以给你奇迹,但是佛祖并没有给你奇迹,这就是你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本身难道不也算是一个奇迹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期待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因为除了你自己外,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称之为‘奇迹’了。求佛祖给你奇迹,还不如求自己给自己奇迹,”
禅语:你不能只想着借助于外力,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能量。当你一旦放弃求助于他人这个念头,变得自立自强的时候,你就能够突破很多障碍。
2.万能的不是法宝而是智慧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了空禅师
弟子快要学成下山时,师父给他出了一系列难题。他要让弟子经过九九八十一关的艰难考验。
上路之前,他给了弟子一个法宝,告诉他说:“这个法宝的用处特别大,走到哪里都要将它带上,它可保佑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弟子恭敬地谢过了师父,然后下山出发了。
这个法宝果然是名不虚传,多亏有了它,他得以安全的渡过大河,顺利的越过沙漠,他还靠它战胜了严寒,打败了酷暑。用这个法宝,弟子顺利地度过了前面的八十个难关。
第八十一关是一座险峻的大山,弟子仍然希望这个法宝能够给他一身轻功,让他轻松地爬到山顶,最初法宝似乎还有作用,但是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悬崖,这个悬崖比他高出几个头,无论他怎样使劲都爬不上去,有几次差点都要上去了,但是由于身上的法宝太过沉重,反而妨碍了他的行动。
整整三天三夜,他都在悬崖下面徘徊,心中不由对师父产生了怀疑。
正当这个时候,师父出现了。
师父问他有什么难处,弟子说法宝不灵了。
师父笑说:“看来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奥妙啊。法宝,法宝,能大能小。就拿今天说吧,你为什么不用它当成垫脚石,却将它当成是包袱背着呢?”
禅语:在任何时候,都要善于开动脑筋,学会变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3.当头棒喝其实是爱的真谛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教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良师,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天音居士
有一个学僧从定州禅师那里(北宗神秀门下)到鸟臼禅师门下去参学,鸟臼禅师问他说:“定州和我这里,相较之下有什么不同呢?”
学僧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
鸟臼禅师听后很不以为然,立刻发挥马祖门下的大机大用,说道:“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话,那么你就没有必要留在这里学习了,还是回原处去吧!”说完,便一棒挥打过去。
学僧回答说:“如果你真的具有使棒的眼光,应该要先看清楚了人再打,虽然是禅棒,也不可以随便打人!”
鸟臼禅师道:“我今天发现了一个真正值得我打的人!”
说完后又重重地打了学僧三下。
学僧被打以后,立即回头要走,心想:大名鼎鼎的鸟臼禅师的能耐,也不过如此罢了,禅门棒喝,尚未入道,怎么能乱打?
鸟臼禅师见学僧要走,说道:“就算是盲棒,也应该有心甘情愿接受的人呀!”
学僧听完后,于是便又转过身去,以宾位的身份说道:“棒子在您的手中,我有什么办法呢?”
鸟臼禅师道:“如果你这么想,那我就将棒子交给你。”
学僧听完后依言走过去,夺过鸟臼禅师手中的棒子,并朝鸟臼禅师打了三下。鸟臼禅师露出害怕的样子说道:“屈棒!屈棒!”意思是说,真是太委屈了,真是太委屈了。
学僧立即针锋相对地说道:“虽然是盲棒,但是也是有心甘情愿接受的人啊!”
鸟臼禅师终于说道:“对于这样优秀的人才,随便使棒,实在是很对不起。”
学僧听了之后,立即礼拜下去。
鸟臼禅师立即大喝道:“这就算了吗?”说后,又是一棒打了过去!
学僧不禁跪下来说道:“使得好!使得好!原来打就是亲,骂即是爱!”
在如此的棒下,师徒终于契合。
禅语:我们非常不了解禅师们为什么要使棒,原来他们彼此是在棒下说法,较量禅功,使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谢你。你打得对,我礼拜你;你打得好,我长跪你。原来真的是打是亲,骂是爱啊!
4.关键时刻,最不需要的就是墨守成规
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唐·黄檗断际禅师
两个儿子长大了,他们的父亲富翁却老了。
这些日子富翁—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实在无法确定。最后,他只好向晦明禅师请教。
晦明禅师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让富翁锁上宅门,将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中,然后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谁答得好,谁就继承遗产。
晦明禅师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将宅门打开。
马跑得很快,因此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中的。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将锁砸碎了,他顺利地进去了。
继承权当然落在了弟弟手里。
禅语: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往往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5.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
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南怀瑾
新寺院落成以后,老和尚告诫小和尚,让他自己动手塑佛。
小和尚请教老和尚,是否应该找来一个佛像来照着塑。老和尚说:“不用,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可以了。”小和尚说:“师傅可以,我的模样就算了吧。”
老和尚笑道:“我照你塑,你照我塑就可以了。”
小和尚非常迷惑不解。老和尚又道:“心表如一,言行一致地把自己当成佛,塑成佛,自己就成了名正言顺、心安理得的佛了。你我的德行和模样都可以塑佛,世界上还不平添许多向往成佛,可以成佛之人吗?”
无论哪尊佛,当初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他们是由于用心修行才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佛的。只要真诚的修行、一心向善,终究会成真佛的。
禅语:每个人都可以塑造出一个独特的自己,不要和别人攀比,你就是你,为什么不可以自我称佛呢?因此“不慕他佛,塑照自身”。
6.再多的金钱也比不上自己的智慧
自助而后人助,人助而后天助,唯人助天助究竟不如自助。——西汉·扬雄
有个人因为非常笨,因此很穷,可是他运气很好。
一次下雨的时候,围墙被雨冲倒了,他居然从倒了的墙里挖出来一坛金子,因此他一夜暴富。可是他依然很笨,他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于是就向一位禅师诉苦,禅师告诉他说:“你有钱,别人有智慧,你为什么不用你的钱去买别人的智慧呢?”
于是这个愚人就来到了城里,见到一个僧人,就问道:“你能把你的智慧卖给我吗?”僧人回答说:“我的智慧非常贵,一句话值一千两银子。”
那个愚人说:“只要能够买到智慧,出多少钱我都愿意!”
于是那个僧人对他说:“遇到困难不要着急处理,向前走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往返这样三次,你就能得到智慧了。”
“智慧”难道就这样简单吗?那人听后将信将疑,生怕被僧人骗了他的钱。僧人从他的眼睛中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吧,如果觉得我的智慧不值这些钱,那你就不要再来了,如果觉得值,就回来给我送钱来!”
当天晚上回到家中,在昏暗中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在和另外一个人睡在炕上,顿时勃然大怒,拿起菜刀准备将那个人杀掉,突然想起白天买来的那个智慧,于是前进了三步,然后后退了三步,各三次,正走着的时候,那个和妻同眠者惊醒过来,问道:“儿啊,你在干什么呢?深更半夜的出来!”
愚人听出是自己的母亲,心里顿时暗暗吃惊:“如果不是白天我买来的那个智慧,今天就错杀了自己的母亲!”
第二天,他早早地就将银子给那个僧人送去了。
禅语:与其相信你的金钱,倒不如相信你的智慧;与其寻找金钱,倒不如寻找智慧。
7.智慧的光芒不会被外表所掩盖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天音居士
司马禅师想要找一个人到大沩山去做住持。
他下令敲钟全寺僧人集合,然后宣布说:“你们中间谁能当着大家的面出色地回答我一句话,我就让他去大沩山做住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但是这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司马禅师拿起一个净瓶,说道:“这个不是净瓶,是什么呢?有谁能够回答?”
众僧抓耳挠腮,面面相觑,明明是净瓶,却不能称之为净瓶,那能称之为什么呢?华林和尚也非常的不知所措。
这时候,一个蓬头垢面的和尚来了,他说:“让我来试一试吧!”众人一看,原来是寺内专干劳役的杂务僧,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烧火做饭的,居然也想要试一试!”
司马禅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和尚沉静地答道:“灵佑。”
于是灵佑和尚就走上前去,从禅师手中接过净瓶,放在地上,然后一脚将它踢出了院墙,转身就退了回去。
司马和尚惊喜地叫起来:“这正是大沩山的住持啊!”
既然不是净瓶,那就一脚踢翻好了,何必说那么多呢?众僧看到了灵佑深得禅机,个个都心服口服。后来灵佑和尚便去大沩山做了住持,创立了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沩仰宗。
禅语: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智慧的光芒是没有办法掩盖的。
8.智慧是偷不走的宝藏
万斛珠量斗富豪,江山无主月轮高。娑婆泪海三千界,争入空王眼睫毛。——南怀瑾
有个小偷到一座寺院里去偷东西,但是寺院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他去偷,他感觉很无奈,正想要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叫道:“朋友,走的时候请顺便关一下门!” 原来无相禅师正在床上睡着,他只是一直没有说话罢了,在那个小偷要走的时候才告诉他将门关上。
小偷听到有人说话,吓了一大跳,但是当他听到禅师的声音,叹了口气说:“难怪这么穷,懒惰到这种地步了,连门都要让别人去关,怎么会有值钱的东西呢?”
无相禅师听到小偷这样说就回应道:“你这样说就太没有道理了,难道让我用自己的辛苦钱买东西给你偷吗?做小偷到了你这种地步实在是无可救药了!”
小偷觉得遇到这种和尚,自己非常倒霉,有什么办法呢!什么也没有说,转身走了。
无相禅师悟道多年,脑海中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但是小偷却认为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偷。无相禅师拥有的是小偷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些东西对禅师来说是无价宝藏,对小偷来说,却是完全没用的东西。
禅语:世上只有智慧和想法是别人没有办法偷去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9.相信自己,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至真居士
禅的故事往往会出人意料,超乎常理,在中国古老的禅故事中,有这么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汉去拜访亲戚,受到亲戚的热情款待,最后喝得酩酊大醉,在座位上酣酣睡去。正好那位亲戚因为公事,必须要立即外出,眼看着那个穷亲戚醉得不省人事,就将价值非常昂贵的宝珠缝在他的衣服里,匆匆离开了。
这个穷汉已经是烂醉如泥了,哪知道这件事情呢。醉醒之后,他也起身到国外去了。他仍然一贫如洗、生活潦倒,仅仅能够糊口而已。
这时他仍然不知道自己衣服里藏有价值连城的宝珠。后来,在—个偶然的机会中又碰到那位亲戚。对方看到他衣衫褴褛的样子,不禁叹息说:
“你真是个傻瓜,为了衣食而费尽心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从前,我还认为你生活得非常舒适,因为那年你来我家中的时候,我曾将把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珠缝在你的衣服里面。原本想你会从此而富有起来,可是你却毫不知情,一直为了衣食而奔波劳碌!”
禅语:曾几何时,佛将一切智慧送给世人,可惜大家却不知不觉,仍然在劳劳碌碌、糊里糊涂地奔波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我们每个人的自身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不要终日哀叹命运不济。应该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10.不要过于执著自己的念头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净空禅师
伟大的佛陀四处布道,声名远扬,长爪梵志非常不服气,于是专门找到佛陀的门前.要和他一决高低。比赛前,长爪梵志对佛陀说:“我的观点如果被你驳倒,我就砍掉自己的头颅,以后永远不会再来打扰你!”
听了他的话以后,佛祖安详地问道:“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长爪梵志昂起头,骄傲地说道:“我是个怀疑论者,不相信任何观点!”
佛祖感叹众生的迷惑和执著,慈悲而怜悯地注视着他,问道:“这个观点你接受吗?”
长爪梵志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佛祖是在敷衍他,于是就非常生气,站起身拂袖而去。走到半路上,他突然省悟过来,对弟子们说:“哎呀,我已经输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应该回到佛陀那里,砍头向他谢罪!”
弟子们纷纷劝告道:“师父!您英明一世,也算很有名气,何必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断送了性命呢?”
长爪梵志慨叹道:“世俗的那点名气算得了什么啊!我宁可在智者面前砍头,也不愿在庸人面前获胜!佛陀是真正有大智慧的呀。”
说完之后,长爪梵志带着他的弟子回到了佛陀那里,为自己的狂妄向佛陀谢罪。佛陀饶恕了他的罪过,并礼貌地接待了他。于是,长爪梵志连同五百个弟子一起皈依了佛陀,并最终修得了正果,成为了阿罗汉。
禅语: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对自己过于执著。在世事面前,我们应该明辨是非,虚心向他人学习,并不断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能最终成就大业。
二、智慧要从自己的内心去发掘
11.头脑灵活些,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净空禅师
一休是聪明的化身,也是日本著名的禅师,他不仅机智过人,而且有很高的禅功。在他还是一个小沙弥的时候,便已是初露锋芒了。
有一次,一位信徒给师父送了一瓶上好的蜂蜜,师父视之为珍宝,每天饭后都会吃上一点点,细细地品味,但是这却被细心的一休看出了门道。他很想尝一尝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天机会终于来了。师父因有事外出,但是怕一休会偷吃蜂蜜,于是临走之前就拿出蜂蜜对一休说:“一休!信徒送来的这瓶东西是毒药,毒性非常的强,非常危险,你千万不要碰它!”
一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师父怕自己偷吃,故意来迷惑他的。等到师父走了以后,一休毫不客气地将整瓶蜂蜜都吃光了,味道真好!好吃极了!一休赞不绝口。可是等到师父回来怎么向他交代呢?一休灵机一动,顺手又将师父最心爱的玉兰花瓶打得粉碎。
当师父办完事回来,还没有走进门就听到有哭声,他边想边往里走,却发现一休正躺在地上号啕大哭。师父刚要开口问他怎么回事,一休却哭得更凶了,边哭边对师父说:“师父!我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你究竟做错了什么事啊?”师父非常纳闷地问。
“师父!我把您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一休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师父看见果然非常心疼,忍不住埋怨道:
“一休,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把那么贵重的花瓶给打碎了呢?”
一休见师父只顾心疼花瓶,于是又忏悔道:“师父!我知道将您那宝贵的花瓶打碎了罪不可恕,因此想要以死来谢罪:因此我就把那瓶毒药全吃下去了!”说完又开始号啕大哭。
禅语:当形势于己不利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想办法,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