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3-06-17
“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人被倒挂),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供品的盛器;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是佛教信众将功德回向现在父母、六亲眷属,祈求消灾吉祥,增福延寿的法会节日;这天也可以称为“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个很殊胜的日子。
盂兰盆节始于晋朝,这天要举行盂兰盆会,这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皇家最初举行此仪式的是四次舍身同泰寺、大力扶植佛教,被称为“皇帝菩萨”的梁武帝萧衍;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记载,大同四年(538),梁武帝在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其后盂兰盆节在民间开始流行。
据《法苑珠林》卷三十二记载,在唐代,皇家每年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并有音乐仪仗及送盆官人随行;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献盆及种种杂物。唐时盂兰盆供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
到了清朝时,民众对七月十五的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普遍举行盂兰盆法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
(恭念十声佛号)
整理:真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