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心”是什么?是因也是果,是信息也是能量
佛陀在《楞严经》中“七处征心”,阿难尊者都没答对。
从心的表现形式来看,心为一念,也就是一个一个连绵不断的念头;
从哲学意义上看,心为“既是物质也是精神、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既似物质又似精神”,主客体相结合的宇宙本体;
从功能上来看,心至大而无外、至小而无内;
唯识宗认为,“心”是身、意、识的共同体。
要知道心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心不是什么。
心不是心脏,它不是一种有形的肉团之物。同时,心也不是大脑,大脑只是心的工具。
讲一个小故事:
魔术大师胡迪尼擅长开锁,有一个小镇的居民们向他挑战,结果大师用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听到锁弹开的声音,最后他精疲力竭的他靠在门上,门却自动打开了。原来,那把锁只是个挂件。
事实上,魔术师是被自己的习惯意识所蒙蔽了,打不开自己的心门,所以也就没 打开铁门。
心是由八识组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包括了明了意识、散乱意识、睡眠意识以及定中意识。
阿赖耶识,是根本心识,是前七识的综合体系,它包括业力、信息和种子三大部分,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包括宇宙的一切物质、生命及精神。这所有的现象,都是以种子的形态储存在阿赖耶识之中。
在一切种子中,是因,也就是信息,是果,也就是能量。如果说信息即物质,那么因与果不灭,也正是信息与能量不灭。
西方心理学借鉴了佛学的很多观念,将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但永远难以懂得佛陀的智慧。
一次,道悟禅师问:“观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哪只是正眼?”
云岩禅师答:“你睡觉时枕头掉了,不睁眼也能抓回来,请问你用哪只眼去抓的?”
道悟禅师道:“我懂了,遍身是眼。”
云岩师一笑:“你只懂了八成,应该说通身是眼。”
——
“遍”与“通”一字之差,却横跨了分别意识与无分别智那道鸿沟,心之深广由此可见一斑。
经常有人找觉真法师指点迷津,其中一个常见问题是:“破戒了怎么办?”
对居士来说,一边发心学佛、一边持戒不严,是常见现象。所以法师说:“破戒了,可以忏悔、改正、消除,破戒不可怕,可怕的是破见!”
见,就是从善拒恶、知因识果的人间正见,只要一个人还有惭愧心和感恩心,就始终抱有成佛的机会和动力。
真法师讲:“只能面对幸福、不能面对苦难的人,一定活不长久;即便活着,也活得不开心不耐烦,这样子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