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信仰不能被消费

时间:2023-06-26
明贤法师:信仰不能被消费

明贤法师:信仰不能被消费

  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义的情况下,因为一种较为盲目的善良意愿,随着一己私下理解,盲目推动不能适应大众需求的宗教事务。

  参合着个人的信仰热忱,降低了教义标准,狂热地追求大众化或群众效应,盲目失当地拥随、比附自己感到新鲜的社会知识,从而使佛法逐渐被生硬地贱卖。

  以“道”为核心教义的佛教,虽然有别于以“仁”为核心教义的耶教,及以“义”为核心教义的伊斯兰教,但在当代社会,佛教的这一核心教义,却时常被“仁”或“义”的主张所左右,人们对以“道”为核心的佛法所做出的期许,往往是不符合佛教本色的慈悲的“仁”或勇往直前的“义”。

  比如,有人热望佛教充当慈善家的角色来向社会施钱,有人又希望佛教承担道义的角色来诠释责任。佛教可以承担责任,但这责任一定要以“道”为核心。当然,佛教也不缺乏“仁”和“义”这些边缘化建树来作为外围的道义基础,但如果将它们当成核心诉求,就是在把佛教从围墙的一个洞子里往外拉而使其离开本位。

  这就是佛教或主动、或被动被贱卖的一个现实情况,从而偏离了佛教在人间构建教团来影响大众的初心。

  比如,过分强调慈善的“人间佛教”、过分强调愚夫愚妇易得的“净土”、过分强调高档消遣的“禅”、过分强调包容欲望的“密”、过分强调迅速有结果的“内观”、过分强调祈福免祸的“灾难念佛论”……其实这些都在渐渐地将宗教符号逐一打造成为迷信标签,然后在各自的领域中,迅速勇猛地构建教条来推销自己、贱卖佛教产品。

  这样下去,佛教就会变得像没有正法存在过一样,被贴上各类标签,再以各种方式无情贱卖。而多数人也正默许这种“贱卖”,在虚假名誉和现实利益的驱动下,“贱卖”已经演化成为“挟佛”、“挟僧”。而且,民间的贱卖极可能发展成为比民间力量更为扩大化的行为。

  由此形成极大的相互错位与不负责任。“挟佛敛财”并不源自于三宝,但却架上一个三宝的名目,以为这样就容易让别人接受。不知情的社会大众,误认为“挟佛敛财”的事情,是佛教界内部做的,从而迁罪于三宝门下。这样一来,善恶伦理的底线就会在误解中被轻易击穿。

  没有信仰、与缺乏诚信契约意识的结果,在人们心中是同步发生的。这将导致人际相处中一种缺乏宽容的伦理状态。因为,当欲望成为公众悄然默许的一种公共意识的时候,对内的承受能力和对外的放纵意识也就随之分裂。

  对内的不断放纵,容易导致一种非伦理的仇视心态,充满破坏、四处蔓延。简单说就是——“不管自己就管他人”、“管不住自己就管他人”、“我可以不做善事但是你不做不行”——如果你不做善事我要骂你,但我不做善事,只要你不知道就行了。

  因此,自己有了过失也并不觉得怎么样,但却容不得他人犯过失,一旦发现别人的错误,就必须把事情闹大,即使没有见到他人犯过失,心里也早就给他人埋下了一个印象——这就是个贼,他的过失一定有很多!其或稍微有一点点迹象,则必然寻机大发其隐私乃能大快。

  这是当前很多口头官司的主要来源。为什么媒体炒热一个明星或一个社会名人的过失,大家会疯狂地去追打?其实大众基本上都不知情,就那么一两篇媒体报导,能把一个人说清楚吗?可是看起来,人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似乎并不需要将事情原委了解清楚。

  人们对于社交自媒体工具——微博、微信的依赖迟早是个问题,在满足信息的“先验渴望”的同时,短频快的交流方式催熟了人们的焦虑,“看一半文字、零思维、双倍反应”的情绪模式,从自媒体态度迅速蔓延成常态的公众情绪。人们初始接触社交自媒体时的兴奋,逐渐被“管不好自己就管他人”的教条情绪所统治,“自媒体”逐渐演化成“私媒体”,“自由发言”也逐步演变成“藏污纳垢”与“发泄私愤”。人们热望的公(píng)世界瞬间颠覆。

  线上线下,无数人堂而皇之地形成了口头仁义君子、内心阴暗狭隘的双重人格。如此心态的下一步,自然是围观、扭曲、八卦与羡慕嫉妒恨。

  如此,除了不考虑生命意义以外,其他扭曲的道德意识情结,总会有它存在的空间。

  就事论事地说,佛教信仰当前存在两种巨大的生存困境:第一种是,道义怎么能够在这个不重“道”的社会上生存?第二个,生存真的成为佛教的根本问题。因为,假设佛教的价值正被一一瓦解、分拆和否定,那么谁还会尊重这个教团?此一教团该如何存在?

  虽然佛教在历史上一直甘处边缘化地位,只是在山林地带生存。可是后来,即使处在山林里,别人也会说你的所为是没有意义的,人们甚至有可能进剿到山林去。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最严肃的任务”是:“怎样担保我们信仰的健康”?如何保证信仰不会被摧残?或者说,已经在你内心里构建起来的信仰如何存在并健康地持续下去?

  佛教目前存在两大危险:一个是对于教团,佛教四众弟子的教团已经构建,接下来该如何健康地存在下去?再一个就是,你该怎么担保自己信仰的健康?担保它不会遭遇摧毁?担保自己不会因为信仰而后悔?怎样让它健康地存在下去,如何让这份信仰是安全和光明?这是最大的任务。换句话说——佛教四众弟子心目当中最大的宗教责任不是做事业,身心双方面最大的责任还是——信仰!

  言归正传,我们来这世上,你也不要想着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一切。你如果是个佛弟子,那么对你来说,最危险的事、最敏感的事、最重要的事、最需要去关注健康的事,就是信仰。信仰保得住,你就有了最大的无量功德。

  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不再将个人修为看成高尚的事,他们认为即便有了信仰,也还是以流俗需求和顺应社会潮流为主。信仰所占的地位不过百分之一二三而已,甚至就连这百分之一二三也还是被搁置起来,只有到了进行高档消费的时候才略略想起信仰的消遣价值。信仰不是自己生命中最光彩的那一环,而是附庸在其他的光彩环节之下的消遣品,这就可悲了。

  所以,汉传佛教当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生存”,在如此情形之下,信仰者个体面临的最大佛教责任就是——让自己仍旧保持正确的佛教信仰。你能不能保持住,这是最关键的!你要刚一信佛,就头脑发热说,“我现在以事业为主,信仰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一做事、烦恼来了,这时第一时间就会首先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对是错,这种危险可就大了。

  为什么信仰的健康才是首要的任务呢?

  因为没有牺牲的信仰是要命的;没有对于信仰的投入是要命的;没有对于信仰的皈命态度是要命的。一旦信仰变得不健康,我们“皈依三宝”时皈命、皈投的意图就改变了,甚至由“皈命三宝”变成“防范三宝”了。这样的话,你还是什么佛弟子?

  所以印度智者甘地曾经这么说:有七样东西可以毁灭我们:没有道德观念的政治;没有责任感的享乐;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是非观念的知识;不道德的生意;还有没有人性的科学。这都可以毁灭我们。最关键的是没有牺牲的崇拜,这谈得就是信仰了。

  这七样东西的破坏作用,会使我们的心灵总是游离在毁灭的边缘。最后这一样则最容易在一个思想犹如自由市场、缺乏信仰的社会去软弱无力地蔓延。可以把“没有牺牲的崇拜”对我们的毁灭,解读为“没有牺牲的信仰是要命的”。其代表行为就是:进入一个寺院,往功德箱里放了两块钱,似乎从此就有了资格,恨不能装走所有佛前的供果,因为供过佛的水果是保(píng)安的。

  如果对于自己生命意义选择的信仰还抱有一个若有若无、或者说谨慎防范、没有用心投入、没有智慧要求的态度,那么这样的信仰早就已经不健康了,我们信仰的健康已经出了问题。

  没有牺牲的信仰可以是明哲保身的,可以是功罪不分的,可以是裹挟名利之欲的,也可以是将道德名义列为私欲招牌的,可以是欺上瞒下的,甚至可以是欺师灭祖和丧尽天良的。没有牺牲的信仰,能够使道德修养观念彻底臣服于个人的欲望。

  因此,在当前这个时代,一切都可以被消费:吃的喝的可以被消费,穿的戴的被消费,山里藏的、水里长的也可以被消费,能吃的不能吃的都被吃,能用的不能用的都被开发。这个时候,信仰也即将被消费。

  信仰被消费,这是我们信仰健康最大的敌人!

  我们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信仰被挟持的时代。除了为生命意义而求索时,佛教常被遗忘以外,似乎将生命进行消费、将信仰进行利用,也都是有理由的。人们慢慢习惯于将一堵围墙围绕在信仰的周围,稍不留神,自己的信仰就会一下子套进去或者自己贴上去,变得一味迎合、甘心媚俗。

  信仰者被人从狗洞子里拖出围墙、跨在头上。在世俗需求下被拖出围墙的下场十分可悲,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就是虽然良心上不忍信仰被戏耍,但在世俗消费中很有可能一切都在被戏耍,使自己的良心和表面的意图发生了矛盾。这是我们现在“信仰被贱卖、信仰被挟持”的问题。(来源:大象佛学读书会)

RECENT POSTS

佛手柑的寓意和象征,你知道吗?

佛手柑,这一自然界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果实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寓意丰富、象征深远的象征。其果实形状犹如一只张开的佛手,细腻而生动,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温馨与包容,寓意着...
2024-11-25
佛手柑的寓意和象征,你知道吗?

一日禅:禅在哪里?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不在禅堂里,不在深山古寺中。禅,就在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的当下。...
2024-11-25
一日禅:禅在哪里?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