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三则小故事,“假的金子出现,真的金子便消失了”
故事1:正法于世间久住或消失的原因
一时,佛陀住在舍卫城,大迦叶尊者前来见佛陀,他问道:“世尊!以何因缘故,先时戒法甚少,建立究竟智的比丘甚多?以何因缘故,今时戒法甚多,建立究竟智的比丘却甚少?”
“迦叶!这其中的缘由如是:当众生堕落,正法渐灭,戒法便增,建立究竟智的比丘便少。只要像法不生起,正法则不从世间消失,一旦像法生起,正法便消失了。”
就像只要假的金子不出现,金子就不会从世间消失,一旦假的金子出现了,真的金子便消失。
正法也一样,不会因地、水、火、风四界而消失,只会因为愚者出世而消失。
然而正法的消失,不在一时片刻,就像船破一样,不会立刻沉没。
故事2:三增上学
一时,佛陀住在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
有一跋耆子比丘来到佛陀处,说道:“世尊!我众等每隔半月便读诵一百五十条戒法,世尊!我不能一时修持如此多条戒。”
“那么,比丘!你可以修持三个学处吗?亦即增上戒学、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
“世尊!我可修持这些学处。”
“比丘!修持这三个学处,此法一旦修成,因为彻底地修习,你就能完全舍断贪、瞋、痴,由此你便不作恶行,不兴恶念。”
后来,这位比丘果然彻底地修习,而完全舍断贪、瞋、痴,由此他便不作恶行,不兴恶念。
故事3:三衣与福田衣的由来
那时,佛陀在王舍城随意地住上一段时间后,次第游行前往毘舍离。
行于两城之间时,他见到许多比丘沿路而行,在头上、肩上、腰上都缠着很多件袈裟。他想:“这些担负袈裟的愚人极易回到浮奢,我何不制定最高的数量,限定比丘袈裟的件数?”
一路行走,佛陀终于到达毘舍离,住在瞿昙庙。
在寒多之夜,从降雪之季,月前分第八日至后分第八日止,佛陀于入夜后露地而坐,身上虽只着一件袈裟,但却不觉寒意。
初夜过后,寒意上身,他加上第二件袈裟后,便不觉寒意。中夜过后,寒意上身,他加上第三件袈裟,便不觉寒气。当后夜已尽,晨光渐露,红霞微抹,寒意上身,他加上第四件袈裟,便不觉寒意。
如此他想:“对寒冷感敏、怕冷的族人弟子,在依法与律出家后可以靠三件袈裟生活,我何不制定三衣为最高的数量?”
于是,佛陀对比丘开示,讲完自己的体会后,他宣布了三衣的规定:
“诸比丘!我允许蓄三衣:一件双层的大衣,一件单层的上衣,一件单层的下衣。”
又一次,佛陀行于王舍城往南山的途中,对阿难说:“阿难!你可见摩揭陀国的土地,割截成方形,割截成条状,加上边界与交错有序的阡陌?”
“是的,世尊。”
“阿难!试为比丘如此作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