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心经讲记
心经讲记
一、绪言
《心经》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也可以视为一部很好的佛学概论。不过要把它解说得深入而浅出,却是很不容易的事。今晚,诸位专程到农禅寺来听经,求法的心意非常可喜,即使到时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相信也会耐心地听完,而我也会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说。
首先我们看这部经的结构。它可分成三个段落︰
第一段是“序分”,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序言”或“序论”,一共有四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段是“正宗分”,一般称为“本文”或“本论”,即本经的主要内容,它分述五个观点︰
人类观︰指出人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空的,因此,人的本身就是解脱自在。共七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宇宙观︰包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讲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脱自在。共十一句︰“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人的三世因果观︰解释人在生来死去之中就是解脱自在。共六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菩萨的境界︰这是解脱自在最好的范例。共八句︰“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佛道︰这是菩萨的理想和目的,也就是解脱自在的终极圆满。共三句︰“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最后一段是“流通分”,即一般所称的“结论”。共十四句︰“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在所有的佛经之中,是文字最精简,组织最严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经,我们既可以因它而理解佛法,深造自得;也可以把它当成修行的法门来用功;更可以为求感应而虔心持诵。原因是这部经主在开显大乘的“空”义,深广而微妙,我们可以由此而理解深究佛法;而我们自己若能了解“空”义,信受奉行,也可离却烦恼;更且持诵本经,使鬼神了知“空”的道理,又能度鬼神得解脱,所以,持诵《心经》可以自利利他,冥阳两利。
下面我简单介绍《心经》的来历。根据印顺老法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说︰“此经本是《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心要,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里,有〈学观品〉,此品有与本经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不过不是观自在菩萨说的,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说的。此经应该是《大般若经》里的精要部分,古德为了易于受持,特地摘出来单行流通,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东初老人著的《般若心经思想史》也说︰“《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精要,也是《大般若》的结晶体。《心经》虽不摄于《大般若经》内,但在《大般若》第二会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二,其异译为《大品般若。习应》第三的一段,颇与《心经》类似。有说这段原文该为《心经》的原型,或说《心经》是根据这段文而组成独立的经典。于此不特可观见《大般若经》的精要,亦可窥见《心经》组织的来源。”
历来《心经》的译本很多,自姚秦鸠摩罗什翻译之后,一直到宋朝的施护为止,可以查考的,一共经过十一次的汉译工作,前后经过的时间约六百年。现在我们一般讲诵流通的是由唐朝玄奘大师所译的《心经》,全部为二百六十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