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疑情是解开生命疑团的钥匙
明贤法师
文/明贤法师
如果你对于禅法的看话禅是感兴趣的,觉得有缘,那么你应该提起话头来参。话头怎么参呢?首先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默念,不用念出来。我这是告诉各位,念完了你(píng)静下来,你来找找它的出处,问一问,念佛的是谁?是口?大脑?心?意识?你再深追一步吧,到底是什么?你能廓清迷雾,看到真主人吗?看到这个背后的造作者是谁吗?进一步地去摸清,你会发现,“念佛是谁”除了一个疑问,除了一个疑团之外,其他的答案是找不到的。找不到答案时唯一的疑问这叫疑情。疑情就是不明白,又要弄明白,却弄不明白的这么一个状态。
疑情的状态是关键。参禅不是让我们去念话头的,是让我们去观照这个疑情。疑情还在,你就不要让它跑掉了,延续它就是功夫,疑情不在,就重新念三句佛号,重新参一参念佛的是谁,重新出现疑情。
疑情的功夫首先只是一个点,用一下,马上又被妄念之流冲散了,又用一下,又被妄念冲散了,再用一下,又被妄念冲散了。如果频繁地被妄念冲散,你要有耐心,频繁地提起,冲散了再提起,冲散了再提起,一直到后面形成提起疑情的习惯,渐渐地你的疑情就会由点连成线,就会有一个小片段、一个小片段的疑情,把它扩展开来,坐下去是疑情,站起来是疑情,行的时候是疑情,躺的时候是疑情,过堂、说话……处处都是疑情的时候,那是你的好消息,说明你有功夫用了。
有功夫用了你就不必要再担心了。你只把这个功夫一直绵绵密密地持续下去就可以了。这时候的功夫虽然都在不明白当中,但是“不明白”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使心地从复杂到单纯,以一念盖万念,这个复杂的调整心态的过程就由这个疑情来解决。
当疑情往下发展得逐渐有力量的时候,你会发现疑情原来才是解决生命大疑团的最根本力量。老和尚们说疑情得力,铺天盖地而来,那么一旋,就把你的身心世界给旋没有了。疑情得力,我们的功夫会一定会越来越精纯。
当然,初用心的人会有一个麻烦,就是我们想让疑情更加明朗,更加明确的时候就使劲、着急,强迫自己在疑情上抓得更紧,结果发现,自己变得很紧张。这是一个问题,身心紧张,做事也紧张,个性方面也会产生紧张的惯性。
怎么办呢?初发心用话头的功夫在参疑情的时候,要绵绵密密细细地用。功夫要往细的地方用,不要往粗的地方用。细到什么程度呢?过去云居山的满觉老和尚说:你的那个疑情功夫要细得比面粉还要细。你能看到一颗面粉有多大吗?要比面粉还要细,你着什么急啊?你一着急,那个细细的疑情就没有了。要把疑情那样用,你才能有力量。
所以各位,已经谈到话头功夫了,我们都如此有缘,话头的功夫你可以提起。个人认为,“参话头”这一个法门的创举,既是汉传佛教完成佛教中国化以后在中国社会所形成的重大的参学和修行成果,也是中华文明系统中不可多得的、不可复制的、不可再生的这样一种重大的文明成果。这是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不拿证,但是这一份世界文化遗产人人心里默知,了生死要靠它。
各位可以提一提,试一试,如果身体坐在这里比较僵硬,不太自在,你可以左右晃一下,调整一下坐姿,让自己坐得舒坦了,然后安安静静地、端正清净地坐下来,认真地做“疑情”这件事。
过去的祖师们用功,长庆祖师棕垫子的大蒲团,就我们座下的这种,里面都是棕,他一口气连坐穿了七个。曹洞宗的祖师们类似的这样的坚决那更是数不胜数。
日本来华求法的道元禅师,他讲只管用功。有人说:我坐了这么久,我的功夫还不怎么样啊!他回答一句“只管用功”,把蒲团坐烂,把屁股坐烂,你自然会有受用。
有人问:我在这里坐久了,会不会形成枯木禅?不会!你坐了吗?
如果有人要问我们,我们这样用功会不会形成偏空啊?会不会着魔啊?会不会耗散时光啊?不如学学教理,学学道次第啊!如果要让我回答,不会!用功不耽误学习,学习耽误用功。如果你明确了目标,放下书本终身行之,也值得。如果放下书本,终身行之,终生未悟,也值得。为什么,因为路子走对了,下辈子可以继续。
你真是一个好的修行人,你追求的菩提道肯定不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用几辈子来修行,这有什么过分呢?男女谈情说爱,还能够刻定在三生石上。你为了千生累劫、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果,花几辈子的时间做努力有什么过分呢?
所以各位,话说多了打闲岔,各位提起功夫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