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净饭王年已花甲,期待见佛陀回家
听说佛陀在王舍城讲经说法,年已花甲的净饭王渴望见到已获觉悟的儿子,这种心情越来越强烈。
他一连九次派了九名近臣使者,带着众多的随从,前去请佛回迦毗罗卫国。但每次都大大的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侍臣听闻佛法之后,都不声不响地出了家,加入僧团,得阿罗汉果。
只因阿罗汉们把世间之法看得都很淡薄,他们没有把老国王的信带给佛陀。
一筹莫展的国王深感失望,只好把最忠诚的老侍臣克鲁德亚叫来。他是佛陀童年时代的伙伴,他同意前去请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国王必须允许他出家。
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同其他人一样,克鲁德亚深具慧根,闻法后加入僧团,即证阿罗汉果。但是,不同于其他人,他把净饭王的心愿转告给佛陀,劝说佛陀去见他那耄耋之年的王家父亲。
当时正值春天,适宜远行。这样,佛陀在众多弟子的陪同下,一路讲经说法,从从容容,走走停停。
两个月后,他们终于来到迦毗罗卫国,佛陀被安排住在释迦族的花园里。
这时,高傲自大的释迦族元老们都这么想: “佛陀是我们的小兄弟,侄儿辈或孙子辈。”然后,他们对那些年轻王子们说: “你们向他行礼,我们就坐在你们的后面。”
就这样,他们坐在一边,动也没动,更没有向佛陀施礼。
即时,佛陀升至天空,大显双运神通,以此制服了他们的狂妄。老国王见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率先向佛陀行礼,并亲口承认这是他第三次礼拜佛陀。
其他人也不得不依次向佛陀行礼,随即,佛陀从天空降至地上,坐在早已准备好的座位上,谦恭有加的释迦族人一齐围坐四周,渴望听闻佛陀的开示。
这时,天空突然飘落一阵雨水,洒在大家身上。这一不同寻常的瑞相,使大家议论纷纷。
佛陀就给他们讲了《须大舒本生故事》,说明在前生前世时,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事。
听讲完毕,释迦族人大为高兴。然后,他们纷纷辞行回家,不知邀请佛陀及其弟子吃饭是他们的义务,连国王也没有想到要请佛陀,他认为:“我的儿子不到我王宫来,他要到哪里去?”
所以,一到王宫,他就吩咐准备了丰富的饭菜,在王宫里等待佛陀的到来。
然而,佛陀及其弟子们准备停当,沿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乞食。
动身之前,佛陀这样想:“过去诸佛入其眷属之城后,是径直到他们的家接受供养,还是挨家挨户次第乞食?”后来,他明白了,过去诸佛都是沿路乞食。所以,佛陀一路托着钵,来到迦毗罗卫国的街头。
当耶输陀罗告诉国王,佛陀的这种行为有损王家体面时,净饭王大为伤心不安,他急匆匆地来到佛陀跟前,行过礼后,迫不及待地问道:
“儿呀,你为什么要如此的在我脸上抹黑?看到你在大街上乞食,我做父亲的受到极大的羞辱,你以前坐金色车辇外出郊游,而你现在却在街上乞食,这讲得过去吗?你为什么要出我的丑?”
佛陀说:“我不是在出你的丑,大王,我是遵守我家族的传统。”
这使国王更加震惊:“但是,以乞食为生是我家族的传统吗?世尊,我们家族是大日王种,刹帝利的后裔,没有一个武士曾经乞过食呀。”
“大王,这不是你国王家族的传统,而是我佛陀家族的传统,诸佛以乞食为生。”佛陀站在街头,如此的劝说着国王:“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乐。”
刚听完此偈,净饭王即刻见道而证初果。
他赶忙从佛陀手中接过钵,领着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到王宫大院,用精美的佳肴供养他们。
饭食之后,佛陀又一次如此的告诫大家:“正法善行,勿作恶业,如此贤者,此彼得乐。”国王当下即证第二圣果,与此同时,波阇波提夫人也证得第一圣果。
另一次,净饭王告诉佛陀,他曾拒绝相信传言,说他儿子因严厉的苦修没证圣果就归天了。
佛陀因此讲了《法护本生故事》,佛陀说,在前生中,有人曾指给他看一堆白骨,但是,他还是不相信他儿子死了。这一次,净饭王证第三果。
当净饭王临终躺在病床上时,佛陀给他讲了最后一次佛法,他即证阿罗汉果,自我验证了解脱之乐,七天后圆寂,当年佛陀 4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