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灵光寺
广东灵光寺
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广东灵光寺位于阴那山半山海拔约500米处。灵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菠萝顶"建筑为最大特点,乃全国罕见,堪称庙堂建筑艺术的杰作。这个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萝殿”),重涯吧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寺内香火盛时,殿内仍不留一丝烟缕,殿顶亦片叶不留,可能与菠萝顶有关,这是建筑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枯柏经300余年而不朽,人称"生死树",给灵光寺更添了几分神秘。
灵光寺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建筑宝典,它集结了古代建筑排风系统和良好的烟雾过滤系统.浓浓的白烟经过菠萝顶的过滤变成了透明的空气与二氧化碳以及混合物,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客家建筑.
由于他的出名在80年代,由于本地居民对灵光寺的保护意识不够,被:美国,英国,法国的建筑师花低价的钱把
灵光寺拆开来分析其中的建筑奥妙,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灵光寺的菠萝顶已经没有当年的魅力了.
从灵光寺沿山登6750级石阶可到海拔1297米的最高峰-玉皇顶,凌晨2时可观日出。历代名人墨客游览此处,留下许多诗词墨宝。
广东灵光寺-名称由来
广东灵光寺
灵光寺,原名圣寿寺。为什么要改名灵光寺呢?这里有一段传说。
相传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粤东监察御史梅鼎出巡视察,由潮安乘船到梅县,经过松口蓬辣滩时,忽遇狂风暴雨,河水迅猛上涨,木船随风漂荡,江水涌入船舱,船夫举篙失灵,船将覆没。这时,船上的梅御史和随从们,胆战心惊,挤成一团。就在这危急之时,忽然一声巨响,随即风停雨止。这时只见一位和尚,登船而来。他手挥拂尘,合掌闭目,盘腿坐在船中,口中念念有词。霎时,船中的水尽退,风平浪静,化险为夷。
一天,梅御史来到阴那山圣寿寺进香,见佛殿中央供着一尊木雕佛像,与船中所遇救命恩人一模一样,十分惊异。向寺僧一打听,才知他是圣寿寺的开山祖潘了拳,生平轶事极多,四十九岁坐化成佛,称为惭愧祖师。梅御史听后,即拨出白银千两,扩建修寺,五年后工程竣工。梅御史念惭愧祖师威灵光大,便将"圣寿寺"改名为"灵光寺。
广东灵光寺-名胜景点
灵光寺依山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自古远(jìn)闻名,吸引大量游人参观,为什么呢?因为灵光寺有"三绝"。
一绝: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此柏树是建“圣寿寺”之前潘了拳亲手种的,树龄达一千 六百年以上,那株枯树也死了(jìn)四百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株树为背景。
二绝: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经常香烟鼎盛,但不管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薰人,是什么原因呢?传说是因为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为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我国这样的菠萝顶仅有两处,另一个是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这个菠萝顶妙就妙在它会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出,而不会使殿内游人被烟呛着。
三绝:大雄宝殿后面山上绿树繁荫,但大殿屋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灵光寺除大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诸天殿、观音阁、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此外,灵光寺还有不少 神奇传说,如“五色雀”、“无笃石螺”、“片生熟鱼”,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灵迹。
灵光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修整一新。由于人民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塑制了“三宝”、“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门、歇石亭、粲花馆、陶茶亭、古银桥。目前,它与附(jìn)景点“叶剑英纪念馆”和“雁南飞旅游度假村”相衬联辉,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游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观看日出美景和山顶风光者,可以头一天到达灵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顶等待日出,幸运者还可能看到“灵光”的出现。
寺宇周围阴那山峰顶尖削如五指,称五指峰。登高远眺将灵光寺的美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