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十大称号

时间:2024-03-08

佛无量劫修行、证无上觉,所得的十种“称号”、或“名称”、或“头衔”,概括地代表佛的十种功德威力。

佛的十大称号及其含义如下:

1、如来: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表示凭借真如之道,通过努力,不断累积善因,最后终于成佛,故名如来。如来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他的存在可以带给众生安宁、慈悲、和平、祥和和自由。

2、应供:其意为一切天与人皆应供养;因为佛成就了无量功德,为一切众生之良福田,所以一切世问皆应供养。然而众生供养佛,实在不是因为佛需要众生的供养,而是佛为了成就众生,且令众生得以修“舍”。“应供”也用来形容佛陀具备圆满的智慧与德行,堪受人天的供养而无所著。

3、正遍知:佛陀所证悟的智慧是完整且周遍的,能够全面无遗地觉知一切法。

佛的知觉是相对于菩萨、声闻、与凡夫而言,菩萨的觉悟虽然是正的,但并非普遍,无法如佛一样于遍三世十方无所不知,所以菩萨尚未达无上觉之果德。一切贤圣中唯有佛独得正遍之智,故名正遍知。

4、明行足:是指佛陀具备无量的智慧光明和无碍的善行福德,且两者都圆满具足。具体来说,"明"代表佛陀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光明的、无障碍的;而"行"则代表佛陀的善行和福德资粮,这些都是在广劫修行中集聚而来的。"足"表示这两者都已经达到圆满的程度。

5、善逝:「善逝」这个名号,恰与佛的第一个尊号「如来」成为一对。「如来」指佛来此世间之真实相状,「善逝」则指佛离此世问之真实相状!

6、世间解:代表着佛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事物、事理、因缘果报等,佛皆了知,

7 、无上士

代表着佛陀在智慧、禅定、戒行等方面的至高无上的成就。

“士”有四种,即:下士、中士、上士、无上士。“下士”为声闻,“中士”为缘觉,上士为“菩萨”,“无上士”即佛,以。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一切大菩萨皆称为大士;一切世问唯佛最尊、最贵、 最上,世间无有如佛者,故佛称“无上士”。

8 、调御丈夫

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盘正道,调御亦有开化、教化之义,谓一切众生佛皆能调伏、教化,令至于善道。

9 、天人师

因天与人均以佛为师,故称天人师。佛之大慈大悲,普及一切众生界,因此佛实为一切众生、一切世问之导师。

10 、佛世尊

意为“世间最尊贵的人”,这个称呼强调了佛陀在世俗和宗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对佛陀德行和智慧的极大赞誉。

RECENT POSTS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佛教经典常提到“三苦” 是哪三苦呢? 第一个是“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生、老、病、死苦。 也有由社会环境...
2024-11-08
佛教说的“三苦”,是哪三苦?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