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维法师: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闲暇时喜读书、喝茶,在山中充实地生活,从中体会内心的风景。有时候为了弘法,期间也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虽然有时会很累,但是当手头的事情忙完后。就会把这件事全然放下, 为了更加契机地弘扬佛法,法师们需要进一步融入这个时代,因此要借助各种科技产品来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但法师们对这些科技产品的态度非常洒脱,比如一位法师正在看一个很精彩的电视节目,他会毫不留恋地立刻起身:不应住色生心。....
2023-06-25

明一法师:欲速则不达
在他的园中种有一株好树,在结果的时候能生出一种很好的果子,这果子香而甜美。国王领他去看这株树“这株树能生出一种果子,就叫人来把这树砍倒,希望能得到果子,后来又叫人把栽倒的树再种植起来。却终不能把已断了的茎和根接起来,当然不能再生果子了, 这故事比喻∶释迦世尊曾指示我们持戒功德像大树一样。它能生出种种禅定、神通、智慧的殊胜的果,假使我们要得到这些果子的话。还要修许多的功德善法来灌溉它。....
2023-06-25

皈依三宝后要做些什么
若不修行终不解脱。这个患不在三宝而唯在自身: 一、皈依后应常亲近善知识。必由师长渐次指导方能有进益故,故必常常听闻正法,要由闻法,乃能了知何者应断,必以现量比量等观其是理非理,非唯听闻便能决定故(听闻只能引生闻慧,则须如所知者而起正行,渐由戒定慧三学,进求断除烦恼, 一、皈依三宝后须渐学制伏烦恼。要依佛说而行。进一步须随自力能受学学处(学处即戒律),若皈依三宝仍好乐杀生,学习如来所制学处。....
2023-06-25

净慧长老:能守一万事毕
这是真际禅林2007年第二季度的七日禅修活动,我记得第一次禅修活动时曾经与大家相约,今年真际禅林举办四次禅修活动,使佛堂的修行设备进一步完善,感恩真际禅林各位法师的慈悲。是他们成就了我们大家修行办道,使得每一位道友都能坚持七天的修行活动,参加的人都穿统一的灰色坐禅服装。这在禅的修行上是叫做‘‘具缘, 这次又请了柏林禅寺的维那师道智法师来给我们作指导。....
2023-06-25

佛教的随众过堂与食存五观
佛教知识:就是指集体吃饭,就是指斋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方式吃饭有一定的规矩。好处很多“或许有人初时”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要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自然适应。觉得有受用,随众过堂利益:好处有八。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是通知准备吃饭,众人穿袍搭衣;去到斋堂,排班静候。恭迎大和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2023-06-25

何为二十三种恶业因果
说宿殃短命报,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说眷属斗诤报,说无舌疮口报,说丑陋癃残报,说所求违愿报,说饥渴咽病报,说惊狂丧命报,说天地灾杀报,说狂迷取死报,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说骨肉分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说禽兽饥饿报,说所求阙绝报,说卑使下贱报,说无舌百舌报,说边地受生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先受如是等报。....
2023-06-25

念经前是否一定要吃素
念经前是否一定要吃素?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是偶尔为之的一缕善念,还是深信因果的真心奉持?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 这就要看学人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真实修行,真实修行。诵持佛号或经文时”以身口意清净三业供养诸佛菩萨, 在初一、十五或佛菩萨圣诞这样的特定日子,很多居士都能做到吃净素、念佛诵经,但如果发愿每日坚持做早晚课的,可以漱口清净,并在佛前诚心忏悔。....
2023-06-25

佛教三藏十二部是什么
佛法经典向有“ 佛法经典向有”笔者初学时,曾误以为有十二部经书“后经请问方知是对一切经书”文体内容,义,然而在诸同修中也屡有如我之望文生义的。看来这在初学还有点普遍性,这个现象既说明初学者的飘浮,也显示了佛法经论对名句文注重实际义理的特性“初学如仅凭想当然。所以在佛法的名相上,需要练点基本功,依义理而解法,依法而修证“从而再深明,以名求物;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的旨趣。....
2023-06-25

崇化大和尚:顺应时代践行人间佛教
2017中国大理崇圣论坛9月24日在大理圆满落幕。本届崇圣论坛具有学术性、国际性、多领域等特点,佛学 @箫吟清)。 2017中国大理崇圣论坛9月24日在大理圆满落幕,本届崇圣论坛期间举行了包括新媒体论坛在内的多个分论坛。以及澜湄六国佛教交流合作会议,本次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国外论文约占40%,具有学术性、国际性、多领域等特点,崇化大和尚围绕本届论坛主题作了总结性发言。....
2023-06-25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有情”众生
佛教讲“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都叫做”有情的层次”有四点看法, 娑婆因有情渐成国土: 常有人问:因有情众生的业感招致”生此国土而有了各种种族、各式家庭,各个国家,娑婆世界, 众生因有情妄执有无“有情。又叫“众生”众生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成“众生因为有情”所以会执着,喜爱之境。因此拥有时就会计较、比较,失去了就会伤心难过“这些都是因为”而产生的妄想执着。....
2023-06-25

大安法师:在家学佛遇到逆缘如何处理
在家学佛逆缘多,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因为我曾做过十年的在家居士。 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修习佛法上。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就把家庭关系搞得非常紧张, 或许家庭成员对你学佛不能理解,但我们要理解他的不理解。多少年来宗教信仰都是被边缘化的,大部分人不了解佛法讲什么,所以他一看你信宗教就以为你是迷信、是消极。很多人一听到你是学佛的。....
2023-06-25

圣严法师: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
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生灭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变化,不用等到坏灭,当下就可以看到空的事实,并不可能永远保持漂亮的外观,而是从不断消长的变化中体现它的空性”这样的过程显现这朵花也没有不变的自性,所有鲜艳美丽的花草都会逐渐失去它的色泽。直到最后完全干枯、化为泥土,并不能永远都维持美丽,所以它们并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也是没有自性的。....
2023-06-25

阿姜查禅师:修行的妙谛
以下是阿姜查在巴蓬寺回答人们有关修行问题的部分节选: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慧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只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关于睡眠?....
2023-06-25

为何部分佛教徒要出家
五戒的教法(戒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十善的教法(不犯十恶: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听闻佛的言教,悟四谛之理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声闻,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最后达到佛的果位,菩萨包括出家的和在家的人;看住持佛法的因缘和利益众生的因缘可以出家,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都是出家的比丘。....
2023-06-25

印能法师:修行的本质
修行的本质。 很多朋友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烦恼给师父留言:师父想说。解决这些苦恼的根本还要我们内心深刻的领悟修行的本质,修行不是改变别人。而是修自己这颗浮躁不安的心“当心中没有那个自私的、虚荣的、争强好胜的”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广阔。兴趣和谈吐也会变的有志向和趣味高雅,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和众生。并且会更加愿意原谅别人,心中没有芥蒂。美好的人生自然显现,人生中充满焦虑与变化。....
2023-06-25

净界法师:对治烦恼的两种选择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 (一) 我们一般在对治烦恼是用枝末,刚开始对治烦恼,我们刚开始叫抗拒烦恼,所以我们刚开始对治烦恼是压抑的,那么在时时勤拂拭当中就是对治、抗拒!你只要问烦恼一句话?它会变现很多假相来欺骗我们,让你心有所住、然后分别…,你的心跟咖啡接触的时候,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二口开始攀缘…你的心住在妄想,你被妄想带着走?你再也喝不到咖啡!带给我们忧愁苦恼。....
2023-06-25

详解佛教徒的三种类型
都可以信仰佛教;学习佛法,佛陀为了要适应这各种不同的个性;也就开示了各种不同的法门,依这法门去实行 。就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佛教徒 ,相信因果的道理,争取现在或来世优裕美满的生活,是实行人天乘法佛教徒 ,听了佛法,于是依照佛法去修行 ,去求得个人的解脱。是实行声闻乘法的佛教徒 ,听了佛法,理解到人生宇宙;所以不但要自求解脱生死。还要救度一切众生,自利利他。....
2023-06-25

佛教对命相风水的看法
佛教对命相风水的看法,释迦世尊禁止弟子们从事星相、风水、卜筮等的行为,而产生了气候季节的变化、地理位置的配置和人物居住的环境,便成了生辰八字的命理原则,可是从佛家的立场说,是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因而感得今生的果报,如果加上后天的努力或懈怠,就会改变或影响这生的命运。这是后天的因素加上先天的条件,而构成所谓命运的好坏。所以感受到今生不同的环境,都会影响一生的命运,感得今生的环境也坏。....
2023-06-25

如瑞法师:领悟八正道
在整个的佛法修学当中。一定要能够领悟八正道,八正道是证得真理、通向涅槃的途径,大乘的涅槃指成就佛果,小乘的涅槃是指证得阿罗汉果, 八正道是从苦集灭道的道谛里面开出来的,苦就是世间的果。实实在在是因为众生有惑,所以整个的生死流转便是众生心里起惑,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世间的因果,佛告诉我们苦果一定有它的苦因,不再造业自然不会受苦果“因为羡慕佛的寂静法、涅槃法。所以要按照佛的教导来修行。....
2023-06-25

虚云老和尚:学道犹如守禁城
就是单举一句话头,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学道犹如守禁城, 这是黄檗禅师说的”说我们用功的人,要使一向贪着色、声、香、味、触、法的贼不能侵犯。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比喻,即是我们三界众生沉沦于生死海中,被尘劳所惑,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了,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当中而能显现的,惟有梦中一幻境。....
2023-06-25

明一法师:今月曾经照古人
譬如月轮,阎浮提人见其形小而亦不减。 文/明一法师, 今天诵《华严经》到下面的内容。证实了自己的常说的佛法恒不变的道理,因为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原因,看不惯那个。从而怀疑佛法,自己就和他们说佛法从来没有改变,有变化的是我们演绎佛法的人不同因为我们演绎佛法的人的水(p....
2023-06-25

广钦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广钦老和尚开示,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p....
2023-06-25

如瑞法师:孤独的旅人
孤独的旅人:他用金子和钻石造了一座非常精美的宫殿:这个宫殿就像天宫一样的美丽。他正准备住进去尽情享受的时候,在门口站着的真主派来的使者告诉他说,请跟我走吧“ 佛教里同样也揭示了无常的道理,佛在《八大人觉经》里说!世间无常”虚伪无主……,世间的所谓金银财宝乃至于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像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我们都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里的客人。....
2023-06-25

星云大师:勤劳的结果
做人要勤劳,唯有经过自己努力流汗耕耘的结果,一般人不能认清这种因果道理?结果不仅自误一生,罪过不可谓不重,懒惰。讲究勤劳的单位, 现在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发财“其实只要肯勤劳”所以勤劳本身就是宝,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要想让主管看重、肯定,首先要有勤劳的美德。怕的是懒惰懈怠,在家懒惰, 懒惰懈怠固然不好,但是勤劳也要有正面的意义,有的人整天全神贯注于股票看板上:这种错用了精神体力。....
2023-06-25

明一法师:修行用功的技巧
复杂用功方式容易入门,但是很难提高。简单用功方式入门很难,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功夫来说, 佛教的精髓在于禅修。因为一切功德皆由禅定出,而禅修的用功方式实在太多了。真是举不胜举。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用功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刚开始禅修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体会,那就是入门好难,腿子疼关很难过。用不上功更难过?认为自己根性不好,认为自己不行等等,从而放弃了修禅这一法门。真的是很可惜:....
2023-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