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供水的九个步骤
可以思惟在净除自己和众生的两种障碍,然后将供杯放在香的上方薰一下,再把供杯叠在一起, (3)为了避免呼出的浊气污染供品。(如未先加持而直接供养,不过这样的供养容易造成障碍。使心变得不清净、不稳定, (5)供水应该倒至离杯边缘约一粒米距离处。这样可以避免收供杯时溅湿供桌,会造成将来你的心识迟钝。 (7)供杯要摆设得很庄严整齐。它的含意是不要以扭曲的心来供养”....
2023-06-25

学佛要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吗
学佛要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吗?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今生享受愈多,就主张比丘要身无长物:来比照出家的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于惜福而放弃享受。应该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带的和各种娱乐设施。放弃享受是为福报节流。传说释迦世尊也接受金缕袈裟的布施供养,当时的福德长者们供佛斋僧时,并且庄严、修饰精舍和供佛斋僧的场所;....
2023-06-25

“出离心”到底指什么
到底指什么”就是我们认得世间无常,认得世间这一切是生灭变化,都是苦,所以我们想离苦得乐。把世间的一切看淡、看破、放下,把世间的一切做好,培植成佛之福德、资粮,成为无暇之人生, 而且对法有着。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稀有之心”这个人学佛法才能受益,如果这个人没有出离心。对佛法没有这种稀有之心,学习佛法是有目的,有求的,而且在五欲之乐当中,在世间生灭、有为、得失、名闻利养上面去下功夫。....
2023-06-25

如孝法师:修行依靠三种力量
不清净的现实慢慢地就会被我们发现,佛法的根本是清净,我们凡夫相对来讲不清净,或者说无始劫来充满了我执、烦恼执这两种障碍。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现量地看到自己生命河流当中有何障碍,不清净的现实慢慢地就会被我们发现,禅定真的是非常难的事情,他和佛法的缘分就会不断地成熟,但生活当中我们感受不到生死。而修行人知道有生死这回事,看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思维生死而真正地发起出离心,慈悲、智慧、愿力哪一个比较明显一些。....
2023-06-25

大安法师:多善根福德的因缘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是说我们自己修行就能修到多福德?多福德是你能够信愿执持名号,就是多福德, 因为阿弥陀佛把他的福德凝聚在名号里面。我们去念佛。就把阿弥陀佛的福德转为我们自己的,深信切愿就是广大心,于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多善根的因。 阿弥陀佛的菩萨六度万行的多福德的行就是我们多福德之缘。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都胜过百年供养圣人的功德,你一发起信愿求往生的心。....
2023-06-25

盂兰盆节吃素为父母积累功德
过去父母,《盂兰盆经》是佛门的《孝经》“佛经中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又称之为孝亲节),大家可以吃素为父母祈福,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虽然很多肉食者无法克制对吃肉的欲望,但是为了给家人的健康祈福,就会带来善的念头。可能是动物、畜生、或者是饿鬼,万物众生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眷属,可能吃的就是他们的肉!仅仅是吃素的功德:....
2023-06-25

面临选择以什么为导向
为何想要放下对一个人执着的情绪?感情、金钱、权力、地位、名誉……必须用慧剑才能斩断执著。是不是一个人的智慧福德不够?读师父的微博开示也得到不少启发和帮助。但内心仍无法感受阳光喜悦?不知是不是自身业障太重:佛法是内心的东西,善师善友的身心传递出来的力量和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打造和融入一个修行的环境极为重要的原因,我们的心是很难产生力量的:读您的书和微博以此增长自己的智慧算不算修行:对于修行是不够的:....
2023-06-25

常识:佛教的礼拜仪式
常识:佛教的礼拜仪式, 佛教的礼拜仪式源自于早期佛教徒对释尊的崇敬。渐渐扩及对其他的佛、菩萨、诸尊与宗师的崇拜,在佛陀灭度之后:最重要的佛教仪式“将佛骨舍利放置于”舍利塔。(佛塔)中。因此绕行佛塔成为信徒对释尊表达无限尊崇的普遍仪式之一信徒通过对释尊生(p....
2023-06-25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请问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要怕?鬼有七分怕人。有阳气的人怎么会怕阴气的鬼呢?因为我们多生多劫做过鬼鬼祟祟的事,所以就有点怕。就有点怯弱,怕见人。有怕鬼的心理说明我们内心还是比较阴暗,鬼最怕念佛的人,鬼就避之唯恐不及:不要念了, 所以当怕鬼的时候。要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马上能消除怕鬼的心理, 也有可能本来没有鬼在那儿。....
2023-06-25

证严法师:报恩与感恩
报恩与感恩,儿女长大了就各自嫁娶。总是留着老人在家,很难再听到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听到的都是长大娶妻搬出去是应该的、父母老了无法自己生活。送父母去养老院是应该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大人把孩子宠成了小霸王,作父母的常说“是父母孝顺孩子”而不是子女孝养父母“孝顺是应该的,应该是教育下一代懂得,父母生养子女“老来儿女应该回报”让父母天天快乐“让父母没有忧虑“让父母感到我有这个孩子很光荣。....
2023-06-25

净慧长老:用功入门的三个要点
第一点要气息调柔,第二点要正念分明,第三点要身心轻安。 (2007年9月20日晚): 各位道友, 一天坐下来,看到大家还是很安静。很精进,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这一次参加禅修的,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用功基础的人,所以禅堂里就比较安静。也容易进入状态,实际上讲到(p....
2023-06-25

界文法师:用正念改变命运
毕竟花点钱、出些力是容易做的,对于将东方的佛教正念禅修技术引入西方心理治疗和社会化应用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书第一章探讨个人练习正念的理由和背景, 命运是说万物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当我们说一个人的命运时,是说由先前的条件、行为、思想、感觉、欲望引起的这个人的人生方向和周围事情的发展趋势的总和。命运经常被错误地理解为命中注定,认为根源都在别处——总是归罪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他人和环境。....
2023-06-25

果煜法师:修行从“修不行”开始
先松再紧,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发条愈紧。打坐时身心内敛的过程,很多人虽很想让自己紧。但因为不会放松,所以该加紧处也不能加紧,不能期待只一边上,要先会放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松,结果只将自己绷得更紧! 首先、身体要放松,小腹就在用力,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会用力。肩膀便不自觉地向后弓或向上耸。这样便使关节卡紧了,故上坐后要检查身体。....
2023-06-25

如瑞法师:培养妙观察智
用(p....
2023-06-25

净慧长老:管住身口意
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主要是各位参加禅修的出家众、在家众都很精进,就为道场的成就、法会的成就创造了条件,加上真际禅林常住的僧众,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学纲宗就是信、戒、学、修,信、戒、学最后都要落实在修上面,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这才叫学佛,我们要以佛清净的身、口、意。来转化我们凡夫染污的身、口、意,修行就是要在三业上下功夫,管不住身、口、意,说学佛那就是南辕北辙。....
2023-06-25

净慧长老: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人生在修善法的过程中同样如此,那几乎就没有什么善事可做了。 我们学佛的人做善事、做好事、修行,一定要知道在家修行不能离开家庭生活,觉得烧火做饭有碍修行,一切家务活都有碍修行,一定会造成一种非常紧张的、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所受的戒律很好地维护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的和谐。积极在家庭中做奉献,就一定知道怎样来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在家里不愿意做家务活,男方感觉妻子学佛以后完全不顾家了。....
2023-06-25

大安法师:说真实语修至诚心
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人。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信解和你的行持必须从你的真实心里面透显出来,不能外面表现成很贤良、很精进修行,如果内心充满着贪瞋邪伪,没有一点无我的空慧、慈悲心。 不能好像也讲修行,内心一点都没有改变烦恼习气。就是夹杂着贪瞋痴之毒的善, 如果是存着这样的心来修净土法门,是由于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的大愿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由这个大愿所引发的六度万行是真实的行持。....
2023-06-25

几种简单易行的法布施
可以按佛的教理去引导众生。去解除众生心灵上的障碍,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以后,不能掺杂自己的分别念,要按佛的教言去引导众生。去解除众生心灵上的问题,对众生只有利没有害;如果对众生有害。这样会影响他人的相续,罪过也是非常严重的。对众生的伤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让他生起了邪念,生起了恶念,直接会染污、破坏他的相续,众生一看,心里肯定会稍微亮堂一下、舒服一下,稍微生起一刹那的善念、正见。....
2023-06-25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识是不安宁的,总是烦躁不安的,情绪不稳定。这个人的身体相应的也就会比较差,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下来身体就有七万二千条脉。自然规律就是每一天会坏死两条,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一百年?因为有时候我们一天不止坏死两条脉。可能坏死了很多条,马上嘣的一下可能十几条、几十条脉就全部给你崩断了。....
2023-06-25

大安法师: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宦海梦迷人。 居士: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世界法中物质递减的(p....
2023-06-25

佛陀十种名号别有深意
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是指佛陀的法身,为救度众生“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因悲悯救度众生,佛陀三只修福慧:即佛陀能正觉一切法,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佛陀能遍觉一切众,由于佛陀的智慧能正遍了知一切法“即三明、五行悉皆圆满具足,佛陀福慧双运:佛陀乃证悟无上菩提的觉者“佛陀妙出世间;行八正道而入于涅槃妙境“佛陀具足彻悟宇宙真相的智慧。....
2023-06-25

什么是佛教说的四摄法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菩萨了悟自心,慈心垂视六道众生,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以此四种方便法门摄受众生,使一切众生欢喜接受教化,进而信乐佛法,菩萨外行四摄法,运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方能利乐有情,施予一切众生:为人宣说世间善法或出世间法,令众生解脱烦恼,出离苦海:免除众生之怖畏。令其无惧、安心、欢喜, 菩萨随顺因缘而行布施,则行财布施,令诸众生,菩萨依众生之根性。....
2023-06-25

在家居士必须上早晚课吗
在家居士必须上早晚课吗?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必须得上早晚课吗?因为我们在家居士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给自己定了早晚课,会使我们精进起来。上早晚课有很多好处。早起上早课, 另外我们早晨上了早课,或是出外去做点什么事情,它都会意外地顺利起来。每天都要上早晚课。上早晚课以后,特别早晨上完早课,他再去办事就非常顺利。他懂得这个上早晚课,所以这个早课是很必要的,心里也会受到世间很多的污染。....
2023-06-25

明一法师:道熟不起憎爱心
看看遇事是不是会分别?是不是会憎爱? 文/明一法师 我们(p....
2023-06-25

释迦牟尼的家世如何?他为什么要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俗家名字叫悉达多,姓乔答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后去世,由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
2023-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