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故事:须达为了给儿子娶妻,来到王舍城大臣护弥家中
【金山觉意尊者】,是佛祖的弟子之一,时常跟随在佛祖左右,聆听妙法,最终大彻大悟,证得阿罗汉果。
关于尊者,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舍卫国国王有一个大臣,名字叫做须达,家中十分富有,因为常....
关于尊者,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舍卫国国王有一个大臣,名字叫做须达,家中十分富有,因为常....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真空之理,就是缘起性空
开启智慧,首先得明白“真空之理”。所谓的真空之理,也就是缘起性空。
道理上明白,实际上也证到,才叫开慧。慧就是明白了,还要去做,明白但不去做,就不叫慧。真慧、大慧必须有行为,否....
道理上明白,实际上也证到,才叫开慧。慧就是明白了,还要去做,明白但不去做,就不叫慧。真慧、大慧必须有行为,否....
2023-06-20

佛陀的故事:能自救,也能救他人,才是慈悲为怀
莲花生大师的弟子,大译师娘智童,具有奇异的能力。
他被不相信他的人诽谤为骗子,然而他的生活方式与心法,实实在在显示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乘成就者。有一位叫秦喀洛(喀洛意为乌鸦),他....
他被不相信他的人诽谤为骗子,然而他的生活方式与心法,实实在在显示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乘成就者。有一位叫秦喀洛(喀洛意为乌鸦),他....
2023-06-20

佛陀的智慧: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在初次参访马祖时,问马祖:“什么是佛?”
马祖说:“即心即佛。”法常禅师听了马上大悟,就到四明山隐居。马祖听说后,就派了一位僧人去探测他,并问他一个问题:“你见....
马祖说:“即心即佛。”法常禅师听了马上大悟,就到四明山隐居。马祖听说后,就派了一位僧人去探测他,并问他一个问题:“你见....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为什么吃了毒蘑菇?
佛陀在涅槃的几个月前,说过自己将要涅槃的时间。
到了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叫纯陀的铁匠,他用非常好的蘑菇做成蘑菇咖喱,供奉给佛陀。佛陀说:“非常好,我接受你的善心,不过,这蘑菇你不....
到了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叫纯陀的铁匠,他用非常好的蘑菇做成蘑菇咖喱,供奉给佛陀。佛陀说:“非常好,我接受你的善心,不过,这蘑菇你不....
2023-06-20

佛陀十大弟子故事之三:富楼那知道,这个孩子的神识并没有离开
佛陀想试探一下他布道的決心。会骂你是魔鬼的,富楼那微笑着说,富楼那依然微笑着说。佛陀接着又说“佛陀见他布道的心意如此坚决: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刚刚病死的孩子”这个孩子早饭前还好好的“于是便有人气愤地说。一定是魔鬼夺走了他的生命,眼见这伙人抬着孩子,他摸了摸孩子的心脏。感受到孩子的心跳确实已经停止了,感受到孩子的脉搏也没有了,这个孩子的神识还没有离开他的身体:于是他大声告诉众人“....
2023-06-20

故事:佛陀最后的教诲,穿我佛衣、毁我佛法者,绝非真正的比丘
佛陀 29 岁出家,6年苦行,在菩提树下得到圆满智慧,接下来漫长的49年里,他没有一日停止过对众生的教诲。终于,佛陀到了衰老的时候。
此时的佛陀,已经是一位84岁的老人。一个冬日的黄....
此时的佛陀,已经是一位84岁的老人。一个冬日的黄....
2023-06-20

佛陀最后一世:他们在街上嘲弄比丘,“这种事只会持续7天”
在佛陀座下修习梵行。众人感到不满而窃窃私语、抗议:沙门乔达摩断人子孙“已经有一千位螺髻苦行沙门在他门下出家,还有那二百五十位游方沙门,现在这些出身世族之人也要在他座下修习梵行,当他们碰到比丘时”就以偈颂予嘲弄他们,沙门瞿昙当真来,比丘们听了这话,便将此事禀报佛陀?佛陀说,这事情不会拖延很久,当人们以这种话嘲弄你时,你可以如下的偈颂责备他们,如是以法引导时:当人们再嘲弄比丘时;....
2023-06-20

佛陀传递智慧,“闻”的三种含义
“闻”有三种含义:
一是正常的闻,听到某人说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发识于耳根,耳根和意识结合的闻。二是闻于义,意识与心相结合,也就是真正地理解某人话里的意思。三是闻于意,就是明白....
一是正常的闻,听到某人说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发识于耳根,耳根和意识结合的闻。二是闻于义,意识与心相结合,也就是真正地理解某人话里的意思。三是闻于意,就是明白....
2023-06-20

公元536年,禅宗二祖慧可见到一位居士,夸奖说:“你是僧宝”
达摩示寂后,慧可“继阐玄风,博求法嗣”,寻找一位堪任大法的“法器”的使命,又历史地落到了他的肩上。
公元536年,一位看上去已经四十多岁的居士来见慧可。他不说自己年纪多大,也不....
公元536年,一位看上去已经四十多岁的居士来见慧可。他不说自己年纪多大,也不....
2023-06-20

佛陀最初的守护者,频毘娑罗王
太子悉达多,也就是未来的佛陀,在出家求学的过程中,曾经遇见过频毘娑罗王。
当时悉达多离开家,在一个村庄的树林里面过了七天,然后他就到王舍城去乞讨。他托着一个石钵,挨家挨户去....
当时悉达多离开家,在一个村庄的树林里面过了七天,然后他就到王舍城去乞讨。他托着一个石钵,挨家挨户去....
2023-06-20

齐白石的原配陈春君,主动为丈夫纳妾,于79岁去世
陈春君对丈夫齐白石说:齐白石真有说不尽的感激。陈春君就要住在齐白石的家里。陈春君又为齐白石生下了两个儿子,齐白石觉得不能再在家乡待下去了。他决定带着妻儿一起定居北京,但此时齐白石的父亲已经81岁,带着儿女留在老家。齐白石真有说不尽的感激,说她已经为他找好了侧室,要齐白石准备好住的地方,并为齐白石带来了自己选好的侧室。之前在湘潭的一亲属家当婢女。总算找到一个代替自己照料齐白石的人。....
2023-06-20

佛陀告诉阿难:阿弥陀佛的道场,无比光明美妙
佛陀说,在极乐世界演说的佛法道场,生长有菩提圣树,高达四百万里,其树身粗大,周长有五千由旬,枝叶向四方伸展,方圆二十万里。
菩提圣树由一切宝物自然合成,花开繁茂,果实累累,所发光明,....
菩提圣树由一切宝物自然合成,花开繁茂,果实累累,所发光明,....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天有四个时段,吃饭只在“人间食”
佛陀对吃饭这件事,始终有严格的规定,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智慧?希望以下这段文字,能对你有所启发。
佛陀在世时规定:一般日中一食,而且“过中只一发”。“一发”就是一根头发丝粗的距....
佛陀在世时规定:一般日中一食,而且“过中只一发”。“一发”就是一根头发丝粗的距....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一念迷即为众生,一念觉即是菩萨
“六尘境行果,可摄一切法”
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的,心里想到的,就叫“六尘”。尘是什么?尘就是灰尘,是会让一个地方不干净的东西。什么....
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手触摸到的,心里想到的,就叫“六尘”。尘是什么?尘就是灰尘,是会让一个地方不干净的东西。什么....
2023-06-20

佛陀传递智慧,为什么总以提问的方式开始?
佛陀说法的时候,都是用问答的方式,有时候是弟子提出问题,佛陀来回答;有时候是佛陀提出问题,由弟子来回答。
总之“提问”这件事,直至证悟的阶段,都不会停止。就像佛陀的证悟之道,提....
总之“提问”这件事,直至证悟的阶段,都不会停止。就像佛陀的证悟之道,提....
2023-06-20

佛陀传递的智慧:定力和智慧,如何解决烦恼?
定力和智慧,就像车的两个轮子。
没有定力光有智慧叫狂慧,连个念头也控制不了;没有智慧只有定力叫死定,也叫枯禅,因为定中没有观照,所以没有生起智慧。但鸟必须有两个翅膀才能飞,车....
没有定力光有智慧叫狂慧,连个念头也控制不了;没有智慧只有定力叫死定,也叫枯禅,因为定中没有观照,所以没有生起智慧。但鸟必须有两个翅膀才能飞,车....
2023-06-20

佛陀的故事:一位忧郁的大师,终于笑了
有名的噶当巴格西曩利当巴,生活在 800年前,他是一位宁静的成就者,然而脸上却总是满布愁云。
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独自在山洞中闭关祈祷、断食、哭泣,他越是看到众生所受的痛苦,他就....
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独自在山洞中闭关祈祷、断食、哭泣,他越是看到众生所受的痛苦,他就....
2023-06-20

佛陀传递智慧,他拈着花,大迦叶了然一笑
托钵千家还,无语隐毫光。收至莲台上,洗却诸尘缘。猿啼空山乐,鹤鸣吟大缘。秋霜洗万白,蝉鸣觉天寒。....
2023-06-20

《心经》里的智慧 2:舌识清净了,咸淡皆是至味
上一篇是《心经》里面无六根、无六尘、无六识的前两种情况,这一篇继续接下来的两种。
无鼻根,无香尘,无鼻识有一个比丘在林下坐禅,可时间一长就感觉疲惫,为了避免自己坐久了头晕....
无鼻根,无香尘,无鼻识有一个比丘在林下坐禅,可时间一长就感觉疲惫,为了避免自己坐久了头晕....
2023-06-20

佛陀涅槃是一件重大的事件,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大约在公元前486年。....
2023-06-20

王阳明的大树理论:自以为是的人,知识越渊博就越危险
有自以为是、爱好虚名的毛病,有位学友来找王阳明,请王阳明指证。孟源就在旁边说:才刚刚达到我以前修行的水平,王阳明看着孟源说。结果王阳明立即严肃起来。这是你人生中最致命的病根,如果在这棵大树周围种上庄稼,上面的阳光被树叶遮蔽,下面的土壤被树根缠绕,不要耍这些小聪明,他发现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人对于发现小问题就沾沾自喜?往往是难成大事的直观呈现:表面看上去他的知识很渊博,无所不知的样子。....
2023-06-20

故事:佛陀说“沉溺于享乐,只会让你在痛苦来临时,更加无助”
佛陀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他来到王舍城,并在附近的山林里开始修行。
他常常坐在一棵大树下,端正心神,岿然不动。他在思考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突破顽....
他常常坐在一棵大树下,端正心神,岿然不动。他在思考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突破顽....
2023-06-20

禅宗故事:六祖慧能叶落归根,时年76岁
有一天,慧能忽然对众人说:“达摩禅宗,自此周遍沙界。”
又当众说了一首法偈:“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这就说明“顿悟”自心,就是成菩提得道的宗旨。念....
又当众说了一首法偈:“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这就说明“顿悟”自心,就是成菩提得道的宗旨。念....
2023-06-20

禅宗故事:慧能求一袈裟之地,结果让陈亚仙目瞪口呆
印宗成了慧能的弟子以后,慕名而来投师的人络绎不绝,慧能很快就有了几百名弟子,他就在法性寺中的菩提树下为众人说法。
他自称是“东山法门”,名义上是阐发弘忍一系主要根据《金....
他自称是“东山法门”,名义上是阐发弘忍一系主要根据《金....
2023-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