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远色得贵

    太仓的陆公,容貌及体态俊美。明朝天顺三年往南京应试。旅馆的东主有一女,晚上竟然往陆处求与他共宿。陆假装说有病,并与她约于后夜再会。女子走后,陆便作一诗:“风....
2023-05-25

塑像的小故事

讲述的是有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自称名叫方辩,是西蜀地方的人,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摩大师,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说我传给大伽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现在已经传到第六代了,传人在韶州的曹溪,你可以去瞻仰礼拜。方辩远道而来,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慧能大师就给他看,然后问方辩主要干什么事。....
2023-05-25

佛教故事:别做被小人利用的人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一只叫善博,感情很好,每天都一起出去猎食。他们的后面常跟着一只奸诈的野干,以捡食猛虎吃剩的猎物维生。   野干虽然依附猛....
2023-05-25

佛教故事:期望越大 要求越高

《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 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 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
2023-05-25

心若是道场 无处不宁静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
2023-05-25

人有善愿 天必从之

佛在罗阅城时,城里不同种族的人民,都请佛僧用斋。各地的婆罗门四面云集,每人限制要出一百钱供养佛僧。有一位鸡头婆罗门也想供养,但是身无分文,因此其他的婆罗门不让他加入。鸡头只得懊丧回家去。....
2023-05-25

佛教的道德观心得

师父对佛教的道德观展开了更加深刻的讨论。很多方面都是我以前理解比较肤浅或者没有思考过的,比如说儒家和佛家在道德的基础上是有共通之处的,都认为人的惭和愧是建立伦理道....
2023-05-25

佛教故事:没有感恩 便什么都没有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虽然有五个子女,但是没有一个愿意赡养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他怨恨子女不孝顺,觉得人生充满了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就请问佛陀:“慈悲....
2023-05-25

感恩改变命运

给大家讲述一个因感恩改变命运的佛教故事。早在几千年前的佛陀时代,曾有一位贫困的老者,家中虽然有五个孩子,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赡养老者,走投无路之下,老者只能以乞讨为生。老者觉得人生充满了痛苦,也很怨恨那不孝的五个孩子,对自己这悲惨的晚年更是无奈。....
2023-05-25

沙弥与王后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叫阿育王,他不了解佛法前,作风残暴,造了许多监狱,用许多酷刑惩罚罪犯。信佛后,就撤除酷刑,一切都依佛所教行事。 当时,国中正流行传染病,阿育王怕病疫传染到宫中....
2023-05-25

佛教故事:人要放得下

有一个信仰婆罗门教的梵志,有一天要赶到一个村落,为当地的信徒举行一场祭祀。他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不停地赶路,深怕错过了卜算选好的吉日良辰。他翻山越水,行走在蛮荒瘴疠的重山....
2023-05-25

佛教故事: 探病的佛陀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位长者发心要供养佛和僧众。这次邀请,只有比丘们前往赴供,佛并未同行。因为佛当时有两桩因缘,一是要和诸天天人说法,另一件是要去探望一位病人,所以,只派了使者前往领取食物。....
2023-05-25

佛教故事:佛前上香你不知道的事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斋日还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这都是为了方便信众而说的法。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慈悲、恭敬的心....
2023-05-25

佛教故事: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
2023-05-25

《现代因果实录》金毛大公鸡

《现代因果实录》金毛大公鸡  有位姓章的农民患肺癌,两家医院均告不治,并让其家属准备后事。他的一位亲戚知道我在家研习佛教,遂带章妻来我家,想求助于佛法。   巧遇妙法老....
2023-05-25

如何在喧嚣中保持纯洁的心?

现代人在喧嚣的城市中,怎样才能保持一颗纯洁心?只有在寺院中修行才叫修行吗?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只要我们能够时时自省,能够清除心灵的尘埃,那便是佛法。 如何在喧嚣中....
2023-05-25

佛教故事:把内心的怨恨和嫉妒心扫除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
2023-05-25

小牧童解大经

从前有一位比丘,精进持戒。从不犯戒,住在精舍,平日讽诵般若波罗蜜经。凡是听过比丘诵经音声的人,没有不生欢喜心。当时有一个小童,年仅七岁,在城外牧牛,远远的听到比丘诵经的音声,....
2023-05-25

善心的回报

 因果观念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讲“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俗语中也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就是说,一个人做善事就会得到善报,做恶事就会得到恶报。   不论....
2023-05-25

佛教故事: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昙鸾大师

  【原文】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为神仙必可致也。后遇僧菩提留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能却老为不死乎?支云: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与之。云....
2023-05-25

佛教故事:行善改命要有恒心

  湖州有位孙邵先生,与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先生感情很好。袁先生曾经将【感应篇】、【功过格】等劝善的书相赠。孙邵先生因而日日以善行自勉,可以说做到兢兢业业,不敢违....
2023-05-25

佛教故事:吕四作恶的报应

  吕四是河北省沧县城南上河涯地方的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无赖,性情凶暴,无恶不作,当地乡民,都畏他如狼虎。 有一天晚上,吕四与村中一群恶少,在村外纳凉,忽然雷声隆隆,风雨骤至,远远....
2023-05-25

佛教故事:放生得大福报的5个案例

  船底撞礁破裂,放生螺蛳补洞报恩   杭州的商人阮起鹏,又名云翰。小的时候,就立下了放生的志愿,认为生命最多的是:螺蛳和鱼子。他看到这两种水族,便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买下放生....
2023-05-25

相随心变

    裴章,是山西省河东地区人,他的父亲与神僧昙照法师极友善。昙师精于相术,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的功名事业,一定很有成就。   裴章二十岁时,娶妻李....
2023-05-25

一念弥陀,头顶放光

 一念弥陀,头顶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
2023-05-25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