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要生气,要用智慧解决问题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两位哥哥先睡,弟弟便独自坐着。有一只叫....
2023-05-11

青年供花,佛述前因
佛在舍卫城。他们在盛开着白莲、青莲等各种奇花异卉的公园里无忧无虑地嬉戏,我等大师遍知能仁释迦世尊为慈悲度化他们,一日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五百扎德沃人远见佛陀金光闪闪的身相,立即前迎世尊,供养各种花鬘,恭敬顶礼令佛欢喜,世尊展颜微笑,上照天界、下彻八寒八热地狱。地狱众生各自觉得冷暖舒适,误以为业报已尽当转生他方世界,后来知道是世尊的慈光消除了寒苦热恼,便对世尊生起极大信喜心因而转生各个天界。....
2023-05-11

吴二事母尽孝免于雷击
吴二,是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贫民,侍奉老母,极为孝顺,颇能博得老母的欢心。 有一天夜间,梦见神对他说:....
2023-05-11

一生具足善业和德行 玛伽往生为帝释
帝释以无逸,得为诸天主。无逸人所赞,放逸为人诃。....
2023-05-11

淫欲之害,为祸甚大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 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又看到男子潇洒的身影,不禁为其所吸引,而这名男子也情不自禁地注视着妇人。一时意乱情迷、失去理智的妇人,不知不觉中竟错将孩子当成水桶,悬绑于井中,等到妇人回过神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死在井里。妇人一时悲愤,懊悔不已,捶胸痛哭地说:....
2023-05-11

二鬼争尸的故事
据《众经撰杂譬喻》记载「二鬼争尸」的故事:比赛的结果是二鬼似乎同时到达,只能请宿在古亭的离婆多尊者作评判,这具尸体究竟该属于谁。 离婆多尊者深知无论如何评说,稍微后来的鬼听后果然暴跳如雷,先后把离婆多的四肢、头等都吃了,稍微先至的鬼感到内疚,将尸体的四肢、头等取下,补装在离婆多身上,使他的身体恢复如初。便向佛陀请教。佛陀开导他说。....
2023-05-11

佛陀说:当修无常想
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的道理,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习气,进一步断除无明、憍慢烦恼,尽断一切贪爱也是如此!为什么修无常观的行者,能断尽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修无常观时;进一步思惟诸法义理。因为能善思惟诸法要义。「这些贤士因为没有修无常观,没有广布无常观想,不能洞悉诸法无常之理。你们应当修习无常观,心中便不会生起瞋恚、愚惑的念头,也更能善观诸法及其妙义。....
2023-05-11

贫女以油灯供佛 得佛授记后出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国中有一个女人,她生活贫穷,孤身一人,依靠流浪讨饭为生。常常看到国中王公贵戚,大小臣民,一个个都备办斋饭供养佛陀和众僧。不由心中自思:我前世罪孽深重,此生处于贫穷卑贱之中。今生遇到佛陀出世,但不能种下善良种子。 难陀想到此处,心酸感伤,深深忏悔自责前世罪孽。于是四处讨要,也想给佛陀和众僧做点微薄的供养。她每日不停地乞讨,终于得到了一枚金钱。....
2023-05-11

舍弃对家人亲友的执著
汉地古代有个员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特别孝顺,家中事无大小,均尽心尽力而为;一个不务正业,终日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后来在同一天中,两个儿子皆因故突然离世。员外万分伤心,昏厥倒地。 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后,到阎罗王那里哭诉。阎罗王听了,便命人将员外二子押至面前。员外见后喜出望外,立即要长子跟他回去,可原本孝顺的长子,此时冷冰冰地说:....
2023-05-11

富翁悭吝贪婪成性 转世成瞎眼乞讨儿
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是《日难经》。故事讲述佛陀住世之时,不肯布施,转世投生盲妇胎中,盲妇被贫寒丈夫赶出门,在破围墙生下儿子,竟然也是双目失明。小孩到前世儿子家乞讨,佛陀感知此事,大发慈悲,并且明白前世经历。华人佛教故事栏目所发文章,凡标明本生故事、佛经故事者,全都出自佛经,多数出自权威译者,文字或许不够理想,但故事却不会胡乱编造。若要考证具体情节,网友可以查看经论原文。如果不能尊重经典。....
2023-05-11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拒绝姨妈供养他的金缕衣呢?在佛陀看来,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亲疏之分。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一天,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拿一件亲手缝制的崭新金缕黄色衣,要布施给佛陀。 佛陀告诉她说:....
2023-05-11

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 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飘来一朵香花。醒着的迦喽茶就想:....
2023-05-11
修行慈心是世间第一殊胜法门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
2023-05-11

佛陀在修罗婆国安居食马麦三月的故事
今天是四月十五众僧结夏的日子,说到安居,很多人都会想到佛陀在修罗婆国安居食马麦三月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是另有因由的。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段密辛因缘。 在《大宝积经》中,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曾经问佛:....
2023-05-11

呆子吃盐 反受其害
【经文】, 昔有愚人,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
2023-05-11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触其毛尾,则能立即惊察驾御者的想法,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触其毛尾而随顺驾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惊察,若是不能像前三种良马能觉察驾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铁锥刺身,毁伤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觉,驾御者必须一路牵着马车行路。....
2023-05-11

年轻的比丘与年轻的女孩
一位年轻的比丘和一位年老的比丘到毗舍佉的家托钵。得到供养的食物后,年老的比丘就独自到其他地方去,留下年轻的比丘在毗舍佉的家。这时候,毗舍佉的孙女正要过滤水,准备供养年轻比丘,却看见大水罐中自己的倒影,不禁笑了起来。年轻的比丘看见她在笑,也跟著笑了起来。但这女孩看年轻比丘对著她笑时,却说:....
2023-05-11

佛陀以慈悲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比丘后,思索着该往何方弘法,才能广利一切人天? ....
2023-05-11

逆子变孝子
据《佛为老婆罗门说禅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 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
2023-05-11

他死后升天,只因做了这三件事
名字叫做....
2023-05-11

欲速不达,凡事都要遵循规律,不要随心所欲
佛陀在与弟子闲谈时说到: 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婆罗门,家中非常富有。婆罗门已经年迈,只有一个16岁的儿子,其母已亡。这个婆罗门又娶了一位妻子,不久后妻有孕。未待生产,婆罗门就死了。婆罗门的儿子对后母说:....
2023-05-11

无声的爱:我的哑巴爸爸
辽宁北部有一个中等城市,铁岭,在铁岭工人街街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老头儿推着豆腐车慢慢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
2023-05-11

孩子,是上天派来弥补大人心中的空缺
我曾经是个特别叛逆的小孩。我总觉得他们不够爱我。远离爸妈的城市,在无数次筋疲力尽的哄睡中,在孩子生病时焦头烂额的陪伴中,我总能看到妈妈将幼时的我抱在怀中微笑的样子。我的孩子长大,我的意识总是及时跳出来提醒我:你变成了你父母当初的样子。在和孩子的交锋中,我开始回忆父母曾面对的生活。怎么才能给孩子们赚到更多的钱?指导孩子写作业,闲时还要给三个孩子打毛衣做衣服。却一直抱怨他们的严格和情绪化。....
2023-05-11

佛为何说不可于父母所生恶心?
过去无量劫前,波罗奈国的国王被奸臣罗睺罗谋杀篡位,并且杀害了两位王太子。国王最小的儿子在边疆为王,性格调柔贤善,天神们都恭敬爱护他。他有个七岁的太子叫须阇提,聪明孝顺,深得小王喜爱。 当时,天神告诉小王:....
2023-05-11

孝顺父母不能等!
苏城是带着父母的厚望出过留学的。 苏城的父母一直为自己没能好好读书抱憾,就把这份期望都寄托在苏城身上。苏城很争气,在大三的时候就获得了国外名牌大学的入学资格,并且一路顺畅地读到了博士。等他拿到博士学位向父母报喜的时候,母亲让他尽快回国。 苏城以为母亲只是思儿心切,等他回国后才发现,父亲已经是癌症晚期。他抱怨母亲没有早告诉他,母亲说这是父亲的意思,不让影响他的学业。把父母接在身边。....
2023-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