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冷知识十条,你知道几个?
学佛路上,需明了的十条小知识,感恩您的阅读,看完不要忘了点个赞哦!感恩有您,南无阿弥陀佛!
一、弄懂“开经偈”就能开悟?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顾名思义,乃是我们打开经书最先映入眼帘的一首偈子。关于这首偈子的来历,其是由中国第一代女皇,武则天所做。
对于这首偈子,在当下有着这么一个说法,其意就是说,弄懂了这首“偈子”就能开悟。但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呢?其实是错的,就连写这首偈子的本人“武则天”都没能开悟,何况说当下弄明白这首偈子,就能开悟这种荒唐之言。开经偈,亦是武则天赞叹佛法的深妙难求,难遇所写,它即不是佛亲口说讲,也不是一个能让我们开悟的修行法门。所以,这种说法是错的。
二、一部经只需懂一两句?
在当下,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这么一些文章。如明白“某经”中的两句话,就能开悟。或是某某经中的两句话读越多离开悟越早。但这种说法可取吗?并不可取。
譬如《金刚经》,想必大家对于这部经或多或少皆有读过,皆有了解。但《金刚经》有多少字?其有5130个字,亦被分为三十二品。但真的如上叙所讲,懂那么一两句就能开悟,佛还说这么多干什么?就连六祖慧能禅师,以金刚经而开悟,都还需五祖从头到尾给他讲序此部经典的玄妙。由此可以断定,不管哪一部经,皆没有弄明白一两句就能开悟之说。
三、念佛、持咒、诵经必须记数?
很多学佛之人,对念佛、持咒、诵经记数这问题很是费解。费解什么呢?我念佛就念了,阅藏就阅了,持咒就持了,还要记住多少干什么?这不是给自己增加烦恼吗?其实并不是增加烦恼,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念佛、持咒、诵经消除烦恼。
但念佛、持咒、诵经必须记数吗?这亦是需要的。从最初的念佛、持咒、阅藏如能做到记数,这亦是好事,当将念佛、持咒、诵经都做好了,那么你不计数,这也可行。
四、皈依之后不能吃肉?
学佛第一步乃是皈依,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但皈依之后是否就需要和出家师父一样,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更加不能吃肉?其实在佛教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皈依之后就不能吃肉,而是需要我们自觉。在皈依之后,师父也只会说,最好能戒杀,少吃肉,其也没说你一定不能去吃肉,当然你受过五戒之后这情况亦不一样。
五、放生就有功德?
经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功德最大,这无可厚非。但是否说放生就有功德?这亦不完全对,放生讲究如理放生,而非随意放生。这就好比你将生活在海中的生物,放生在湖里、河里。那样有功德吗?并没有,反而让你造了杀业,将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放生讲究随缘,讲究如理如法。
六、心中有佛,我就是佛?
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中有佛,我就是佛?这却并非肯定。我们是佛这没错,但却还未真正成佛。心中有佛,亦跟我们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如若天天只是嘴上说说心中有佛,但实际上做出来的事,离佛甚远,这还算是佛吗?还算心中有佛吗?
七、《西游记》是佛教小说?
对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想必大家皆有了解。甚至还有很多人能去学佛,跟《西游记》可谓是密不可分。因此也有很多人说《西游记》是佛教小说,但却并非。在《西游记》中我们知道有观音,有如来,有好多好多罗汉、菩萨。但它却并非是佛教小说,而是最初道教为了嘲讽佛教所写的一部小说。
八、礼佛需寻大寺院,越大越好?
很多人对于礼佛,都是希望能够去往大寺院,心中亦是觉得大寺院中供养的佛才是最灵验,最好的。但真是如此吗?并非,佛教讲“心净则佛土净”,佛亦不是寺院越大他就越灵,而是你心中有他,他就越灵。不管是小道场,还是大道场,如若心中无佛,就算去再大的道场礼佛,亦无灵验可谈。
九、佛、菩萨只是一堆石块,木头?
供养在寺院之中的佛、菩萨、罗汉只是一堆石块,木头?虽说这些佛像的原材料是木头、石块,但却有着一个不同之处,什么不同之处呢?那就是“精神”。佛的精神是什么“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供养与寺院之中的佛像,虽是天天受人礼拜,但如若不能懂得其意义,那么他在你心中也就只是一块石头、木块。所以,礼佛不是看材料,而是需要明白所代表的含义。
十、燃香供佛是越大、越多越好?
记得曾去寒山寺的时候,在大雄宝殿门口看到过吓人的一幕。那一幕真的是“只见烟来,不见人”。换句话来讲,这不是礼佛呀,而是呛佛来了。这一把把的香,一起燃起来,这不就是只见烟来,不见人吗?
燃香供佛,在佛教之中一种都是以三支为标准,而并非是越多越好。三支香在佛教中代表着三无漏学“戒、定、慧”,也代表着“佛、法、僧”三宝。所以这燃香供佛也并不是“越多越好”,下次去礼佛之时,带上虔诚、恭敬之心,三根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