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件事,最易耗损福禄,切勿在做!
经云:“福所灭时,离所乐事”。福报是一种眼看不见,却存在且会耗损的东西。它分为薄与厚,所谓福薄者,需经历的苦楚更多,福厚者所需经历的苦楚更少。但在修行一路,其福薄者却更加容易得果,福厚者反而更加艰辛。
为何会如此讲,因为福薄者往往更加懂苦、知苦,会更加懂得珍惜。反之福厚者,所经历的苦楚相对之更少,从而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做到如“福薄者”那么好。当然如若福厚者,真心发心去修行,其得果的时间自然也会比福薄者更快。无论福薄福厚,这五件事,皆会耗损福禄,切勿在做!
第一、瞋恨。
嗔恨;又作嗔恚、嗔怒、恚、怒,为三毒之一。也称忿、恨、恼、嫉、害等随烦恼,皆以嗔之部分为体,是为六根本烦恼。佛教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其中这个嗔,又名嗔恨心,它所说的就是发脾气,生气等等。嗔心亦是学佛道路上最大的障害之一。如《大智度论》云;“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又或“嗔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在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火烧功德林”这句话中所有说的火也非凡火,而是由嗔恨心所引起的无形之火。正所谓,有形的东西我们能够看到,能够知道,能够拥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这无形之火,却是最为致命,最难灭尽的东西。最难灭尽却并非不能灭尽,这在佛教之中,亦能有着很好的对治之法,那就是心量。但心量的打开也非一时一刻,所以我们需要懂得克制,不去生起无形之火。
第二、傲慢无礼。
傲慢无礼,很好理解。俗话讲“没有礼貌,自高自大。”这就是傲慢无礼,他人以礼相待,我们需要懂得以礼相还。而非傲慢自大,目中无人,无有礼数。俗话讲“势不可用尽”,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就能够发现,越是优秀,越是成功之日,往往越是平易近人。
傲慢无礼的人其实很难拥有福报,其恰恰相反无形之中却耗福无数。这是为何?因为不懂尊敬他人,很多事情只顾自己,不会为他人着想,也就是利他的行为很少去做,自然也就很难结下善缘。这在学佛的道路上也是禁忌,因为没有恭敬心,很难闻其正法。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认为我是对的,连佛所说的法都可能没认为的好。
第三、自诩功德。
自诩功德,功德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学佛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这自诩功德也就是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长处,炫耀自己的修行,夸赞自己做了多少好事,行了多少善举。但这种行为,对修行有好处吗?并没有,反而会引来他人憎恶,耗损自己的福报。
长处,自知、行善,天知、自知,无需到处宣扬,你越是宣扬麻烦也将越多。对于学佛路上来讲,有着太多太多的善事去做。如若你做一件,就宣扬一件,你还有精力干别的嘛?还有精力去修行吗?并么有,因此行善,自知就好。
第四、于善生悔。
佛教讲“清净,欢喜”之心尤为重要。无论是布施,还是行善,这欢喜心,清净心皆不能不存,皆不能不在。所谓“于善生毁”,就是在做善事之后,后悔了,生出了后悔心。如后悔当时为何要浪费钱财,物品去行善,这是不应该做的等等。
古语言“行善之家,必有于庆。”行善之事,万不能生出悔意。一旦你生出了后悔之心,生出了悔意,往往就会让行善变的无有受用,也就是从行善之中得不到慈悲,得不到欢喜。
第五、错乱因果。
种下善因,得其善果,种下恶因,得其恶果。这是万法不变的,无论是谁都不能改变规则。如俗话讲“善无善果,恶无恶报。”这其实就是在错乱因果。
譬如某人行善之后,天天想着善果怎么还没来。但天天想,却不懂去给善因浇灌助缘。因此善果成熟的时间自然也就变得很长,很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善果也一直没有成熟,自然也就放弃了,心中也就产生了所谓的“善无善果”。善因不是不报,而是我们需要懂得去给自己所种的善因进行浇灌,也就是持之以恒地去行善。而非天天想着善果为何没报。
种下善因,自得善果,这并没有错,但善因结成果亦需经过一段时间方能成熟。如若你行善,而生后悔之心,因种植善因,而天天想着果报。那么你的福禄也就自然慢慢的耗损了,因此佛教常说“精进”,精进不止于修行,更多的还是生活中不间断的行善。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